郯邑的冬日,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粒,抽打著夯土城牆。田穰官署內,氣氛比天氣更加凝重。田穰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冰冷的青銅劍鞘,目光死死盯著案上一卷看似普通的、記錄著農事的竹簡。簡牘旁,還攤著一份用朱砂匆匆寫就的密報。
“周先生,”田穰的聲音帶著壓抑的焦躁,“臨淄密令,關乎開春對東萊鹽場狄人殘部的清剿方略,需我部協同。然……”他拿起那份朱砂密報,指關節因用力而發白,“此令由‘候人’齊國情報傳令官)自臨淄發來,途徑三處驛站,竟有兩處回報,途中遭遇身份不明者窺探!雖未失密,然訊息傳遞,如赤身行於鬨市,毫無遮蔽!今次是窺探,下次若是截殺、篡改呢?此令若被狄人知曉,或遭篡改,後果不堪設想!”
他重重地將密報拍在案上:“更有甚者,我欲遣心腹密報臨淄,言及郯邑新墾河灘地發現銅礦苗頭之事,亦不敢輕易托付驛傳!邦國機密、封邑要務,竟無可靠傳遞之法,如同無鞘之劍,懸於頭頂,令人寢食難安!”信息的脆弱性,成為懸在田穰心頭的一把利刃。
周鳴肅立一旁,目光掃過那份朱砂密報和案上的農事竹簡。田穰的困境,直指信息傳遞的核心痛點:保密性與可靠性。在這個依靠竹簡、口信和驛卒的時代,機密幾乎等同於暴露。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瞬間清晰——是時候將信息論雛形和密碼學思想,引入這個蒙昧的世界了。
“大夫之憂,周鳴深以為然。”周鳴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機密如金玉,傳遞如行路。行路需甲胄護衛,機密亦需‘符甲’遮蔽!”
“符甲?”田穰眼中精光一閃,“先生是說…如調兵之虎符?”
“類似,然更精妙!”周鳴走到案前,拿起那份記錄農事的普通竹簡,“虎符一分為二,合之則驗,可驗真偽,卻難保傳遞途中內容不被窺視篡改。我所言之‘符甲’,乃以《易》為基,以‘數’為鑰,為機密訊息本身披上一層‘天機’之甲!非持有真‘鑰’者,縱得密文,亦如觀天書,難辨其意,更遑論篡改!”
田穰呼吸一窒:“請先生詳述!”
周鳴鋪開一塊乾淨的麻布,取炭筆在手:“此法,名‘陰符秘算’!陰者,隱秘也;符者,信驗也;秘算者,以數理為樞機也!其核心,在於‘變’與‘鑰’!”
第一步:加密——為明文披上卦爻玄衣
“首要,需將欲傳遞之機密訊息,轉化為可被卦爻係統承載之‘明文’。”周鳴在麻布上寫下幾個字:“如‘狄殘部屯於黑石峪’。”
“其次,選定‘密鑰’。”他看向田穰,“此‘鑰’乃我與大夫共守之秘,可為一組‘數’字,或一句特定箴言。譬如,定為‘三九四一’。”他刻意選了一組看似無意義的數字。
“加密之法,基於《易》之六十四卦,化文為卦!”周鳴開始演示:
1.替換:將明文每個字,依據預設的、由密鑰決定的“卦典”替換為特定卦象。此“卦典”非固定,由密鑰生成。
他假設以密鑰“三九四一”為種子,通過特定算法如模64運算、爻位變換)生成一份臨時卦典:比如“狄”對應“離為火?)”,“殘”對應“雷水解?)”……以此類推。
寫下:“離?)解?)屯假設對應“風山漸”?)於“地澤臨”?)黑“天山遁”?)石“澤地萃”?)峪“火水未濟”?)”。
2.移位混淆):為避免卦象序列直接暴露語義,需進行位置變換。同樣基於密鑰。
用密鑰“三九四一”的數字順序或相加、相乘等簡單運算)決定移位規則。例如:第一字位不動33=0),第二字位移後1位98=1?需設計規則),第三字位移前2位46=2?需取模)……最終得到亂序卦象序列。假設變為:“遁?)解?)漸?)萃?)臨?)離?)未濟?)”。
3.偽裝載體):將亂序後的卦象序列,巧妙地嵌入一段看似無害的卦辭、歌謠或農事記錄中。周鳴提筆在麻布上快速寫下一段:
“觀天象:遁?)者隱也,解?)者緩也。農事:春播漸?)次展開,桑麻萃?)集待采。地氣:臨?)水之地墒情佳,離?)旱之坡需引渠。預兆:今歲恐多未濟?)之事,當早備。”
這段文字,表麵看是混雜著天象、農事、地氣、預兆的尋常記錄,毫無特殊之處。唯有知曉密鑰和嵌入規則的人,才能從中精準提取出“遁、解、漸、萃、臨、離、未濟”這七個卦象,並識彆其順序。
第二步:認證——確保天衣無縫
“僅加密,猶恐不足。”周鳴繼續道,“若敵手截獲篡改一卦,我亦難察。故需‘符驗’——信息完整無誤之憑證!”
他設計了一種簡易校驗機製:
“乾坤定符”:在加密卦象序列的首位和末位,固定加入代表“起始”和“終結”的特定卦象,如首必加“乾為天?)”,尾必加“坤為地?)”。若接收時首尾非此二卦,則信息必遭篡改或截取不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奇偶校驗”雛形:計算加密卦象序列中“陽卦”如乾、震、坎、艮)的數量,取其奇偶性奇數為1,偶數為0),將此奇偶性信息,通過密鑰轉換為一個特定的、隱含在正文某處的“校驗卦”。接收方按同樣規則計算奇偶性,再與正文中隱含的“校驗卦”所代表的奇偶性對比,若不一致,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極可能被改動。
“如此,”周鳴總結,“一則密文,非但內容如霧裡看花,更難辨真偽、難察篡改!縱有高明巫祝得之,欲解其意,無異於大海撈針,更易誤入歧途!”他將密碼學的核心——替換、移位、校驗——完美地融入了《周易》的符號體係。
田穰聽得目眩神馳,呼吸都急促起來。周鳴所描繪的,是一個他從未想象過的、確保機密如磐石般穩固的世界!“妙!妙絕人寰!先生真乃神鬼之才!此‘陰符秘算’,實乃國之重器!”他激動地站起身,“速速試行!就用我報臨淄銅礦之事!”
一條由田穰絕對掌控的秘密通信鏈路被啟用:從郯邑官署出發,經兩處隱秘據點,由最忠誠可靠、不通文墨但記憶力超群的死士傳遞,終點是臨淄一位田穰信得過的卿大夫府邸。傳遞的內容,正是那份偽裝成農事天象記錄的“陰符”。
數日後,臨淄的回信以同樣方式傳回。田穰迫不及待地將回信交給周鳴。回信也是一段普通的歌謠:
“采薇南山阿,薇亦柔止。首字隱含校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