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相國府邸,與巍峨宮闕的森嚴華麗截然不同。庭院深深,古木參天,青石鋪地,簡樸中透著一種沉澱千鈞的厚重。沒有繁複的雕飾,沒有喧鬨的門客,隻有幾名身著素淨深衣的屬吏安靜地穿行於回廊之間,步履迅捷,眼神專注。空氣中彌漫著鬆墨與竹簡的微澀氣息,混合著一種無形的、屬於絕對權力核心的冰冷壓力。這裡,是齊國真正的決策心臟,是管仲運籌帷幄、推動那場深刻改變齊國命運的變革之地。
田穰將周鳴引至一處臨水的精舍外,便恭敬地止步,由一名麵無表情的老仆引著周鳴獨自入內。精舍內陳設同樣簡潔,巨大的木案上堆滿了簡牘卷宗,牆上懸掛著齊國及周邊列國的巨幅輿圖,上麵用朱砂、墨筆標注著密密麻麻的符號與批注。管仲並未端坐主位,而是背對著門口,負手立於窗前,凝視著窗外一池靜水。他依舊是一身素色深衣,身形清臒,仿佛融入了窗外那片寧靜的風景,卻又散發著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感。
“下士周鳴,拜見相國。”周鳴躬身行禮,聲音平靜。
管仲緩緩轉過身,目光如同古井寒潭,瞬間落在周鳴身上。沒有寒暄,沒有客套,那審視的目光仿佛要穿透皮囊,直抵靈魂深處,評估其價值與風險。
“田穰言,爾之‘數理’,可解紛繁世事。”管仲的聲音平淡無波,卻帶著千鈞之力,“本相有數問,望聞其詳。”
第一問:民力如沙,如何聚沙成塔?
“齊地多旱澇。今欲在濰水上遊,擇險要處築一巨壩,蓄水溉田,兼防夏汛。需征發民夫三萬,工期百日。然春耕在即,秋收亦不可誤。民力有限,工期緊迫。如何調度這散沙般的三萬民夫,使其力儘其用,不誤農時,如期完工?”這是典型的大型工程運籌優化問題,涉及人力配置、時間管理、資源協調,核心在於效率最大化與機會成本控製。
周鳴心念電轉,立刻意識到這是展示線性規劃雛形的最佳案例。他走到木案旁,案上有現成的算籌。
1.拆解要素建模):“相國明鑒。欲解此題,需先明其‘數’:壩體土石總量方)、民夫日掘運量方人日)、有效工期日)、可用民夫總數人)、農忙節點春耕始末、秋收始末)。”
2.約束條件:“約束有二:其一,民夫總數三萬,非恒定。需避開春耕約三十日)、秋收約四十日)核心期,此兩期可用民夫恐不足萬數。其二,工期百日,含農忙期。”
3.目標函數:“所求者,乃在約束下,如何分配民夫與時間,使土方總量如期完成。”
4.優化推演算籌演示):周鳴快速用算籌排列:
取紅籌代表“土方總量”假設十萬方)。
黑籌代表“民夫日效”假設每人每日0.1方)。
白籌代表“工期”百根,每根一日)。
他將工期白籌分為三段:春耕前30日)、農忙重疊期春耕30日+秋收40日,但核心期需減員)、秋收後30日)。
“春耕前三十日,農事未緊,可集重兵!”周鳴在春耕前30根白籌下,密集排布黑籌代表高人力投入,假設2.5萬人),計算此段完成土方:2.5萬0.1方30日=7.5萬方。
“農忙重疊期,”周鳴在中間數十根白籌下,稀疏排布黑籌代表低人力投入,僅維持基本工程,假設5000人),“此期民夫主力需歸田,僅留精壯與刑徒續工,日效銳減。設此期六十日,僅完成:0.5萬0.160=3萬方。”總方量達10.5萬方,已超目標。
“秋收後三十日,”周鳴在剩餘白籌下排布適量黑籌,“此時農事畢,可再集民夫假設1.5萬),完成剩餘或加固工程,亦可機動。”他總結道:“故,最優之策:春耕前,集重兵2.5萬)猛攻主體;農忙期,留精兵0.5萬)維持不輟;秋收後,再發力收尾。如此,工期可保,農時無虞,民力得舒!此乃‘集中優勢,分段擊破’之‘數’理!”他用算籌清晰地構建並求解了一個帶約束條件的線性規劃模型雛形),並給出了最優調度方案。
管仲目光落在周鳴排列的算籌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眼中掠過一絲極淡的讚許。顯然,這種化繁為簡、量化調度的思路,深合其務實作風。
第二問:邦交如弈,如何落子無悔?
“宋國內亂方息,新君暗弱,其相華督跋扈。楚王熊惲,野心勃勃,覬覦中原。宋遣使密至,欲與我齊盟,共抗強楚。然,宋地近楚,其力孱弱,盟之,恐引楚怒,反受其殃;不盟,則坐視楚並宋,其勢愈張,終成我齊心腹大患。此局,如何權衡?”這是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多因素戰略決策問題,涉及地緣政治、風險評估、收益預期。cd)並進行概率分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識彆因素與權重建模):“邦交之利,非一維可量。需析其要:其一,國力宋弱,權重低;齊強,權重高);其二,地理宋為楚鄰,為齊屏障,權重極高);其三,國君品性宋君暗弱,華督跋扈,內政不穩,風險權重高);其四,曆史關係齊宋尚可,權重中);其五,楚王野心與當前動向明確且危險,權重極高)。”
2.量化評估與概率推演):周鳴取不同顏色算籌代表各因素及其權重如長籌重,短籌輕)。他假設一個簡易評分體係如10至+10)。
盟宋之利:得屏障地理+8),阻楚勢戰略+7),合計潛在收益值(r)≈+15。
盟宋之弊險:激怒楚高概率p1≈0.7,損失1≈6),卷入宋內耗中概率p2≈0.5,損失2≈4),宋背盟低概率p3≈0.3,損失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