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官山通寶_數學易聖:我在春秋當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章 官山通寶(1 / 2)

渤海之濱,海風帶著特有的鹹腥與粗糲,吹拂著廣袤的鹽田。時值盛夏,烈日灼烤著大地,鹽田裡,赤膊的灶戶們如同古銅色的雕塑,正揮汗如雨。他們用簡陋的木耙,將鹵池中結晶的鹽粒推攏,堆成一座座在陽光下閃爍著刺目光芒的小丘。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鹽味,混合著汗水與海藻的氣息。

管仲與周鳴,在一眾屬吏和鹽官的簇擁下,站在一處地勢稍高的土丘上,俯瞰著這片齊國財富的源泉。管仲身著便於行動的葛麻深衣,目光如鷹隼般掃過鹽田、灶房、堆鹽場以及遠處停泊的簡陋運鹽船,眉頭微鎖。

“鹽,乃百味之王,民之筋骨,國之血脈!”管仲的聲音在海風中顯得格外沉凝,“‘官山海’之策,收鹽鐵之利於國,利出一孔,方能富國強兵,支撐霸業。然,”他指向鹽田,“灶戶疲敝,產鹽豐歉不定;”又指向遠處的道路,“私梟橫行,侵奪國利;”最後指向臨淄方向,“市賈奸猾,囤積居奇,鹽價騰踴,民有怨聲!‘官山海’之策,若不能精細如發,則利未得儘收,怨已先積於下!鳴,汝觀此地之勢,可有‘數’以解之?”

周鳴的目光,沒有停留在壯觀的鹽堆上,而是細致地觀察著每一個環節:灶戶勞作的節奏與效率,鹵水引入鹽田的溝渠深淺與流量,結晶的速度,收鹽、堆垛、裝袋的流程,以及通往不同方向的道路狀況。他的大腦飛速運轉,將眼前的一切轉化為變量和參數。

“仲父,鹽鐵之利,首在產、運、銷、禁四字。四者環環相扣,需以‘數’貫穿,尋其最優之解。”周鳴的聲音平靜,卻帶著洞悉本質的穿透力。“請鹽官詳述:此大鹽場,月產鹽幾何?灶戶幾何?耗薪幾何?鹵水汲自何處,汲量幾何?不同時節,日曬強弱,結晶快慢,產鹽量浮動幾成?”

那鹽官是個黝黑精瘦的老吏,聞言立刻躬身,如數家珍:“回稟太卜,此場乃北海最大,有鹵池百二十口,壯灶戶三百人,婦孺幫傭五百。月產上等海鹽約五千石。薪柴取自後方山林,月耗巨木千車。鹵水引自近海掘井,日汲百車。盛夏日烈,結晶快,月產可增一成半;春冬陰寒潮濕,月產常減二成有餘。若遇連雨或風暴,則顆粒無收亦常有之。”

周鳴點頭,從隨從手中接過算籌和一疊特製的薄木牘代替紙張記錄),迅速演算起來。他一邊算,一邊問:“薪柴采伐、運輸至灶房,平均每車耗時幾何?灶戶勞作,自晨至暮,人均收鹽幾何?裝袋、稱重、登記入庫,又需人力幾何?鹽堆在此,運往臨淄、西境、南鄙,陸路、水路各需幾日?損耗幾成?運力車船)幾何?”

鹽官和負責轉運的小吏連忙補充著各種細節數據,周鳴手中的算籌在木牘上快速排列組合,勾勒出一個個簡易卻關鍵的模型:

1.生產模型:

輸入:灶戶數300)、幫傭數500)、鹵水供應量日百車)、日曬強度季節係數)、薪柴供應效率采運時間)。

過程:計算最優灶戶分組與鹵池分配避免窩工),根據季節調整汲鹵節奏和結晶池管理策略線性規劃雛形)。

輸出:理論最大月產量約5500石),不同季節預期產量及浮動範圍建立生產函數)。他立即發現薪柴供應是瓶頸,月耗千車巨木,采運壓力極大,且破壞山林不可持續。

優化建議:“仲父,可令灶戶輪班,分日夜兩班汲鹵、照料結晶,人歇池不歇,或可增一成產量。另,薪柴之耗,實為巨患。當擇近海多風之地,試築風車,或可引風力助汲鹵、煎煉若有需),以省人力薪柴,護我山林根本。”他將此條重點記下。

2.布局模型:

輸入:齊國主要鹽場北海、東海數處)、鐵礦點數處)、主要消費區域臨淄、西部邊境、南部前線、各都邑)位置圖輿圖鋪開)。

過程:計算從每個生產點到每個消費點的運輸距離陸路、水路)、運輸成本人力、畜力、損耗)、預估需求量。

輸出:優化鹽鐵官倉和轉運樞紐位置如在濟水、淄水交彙處設大型中轉倉),製定不同產地供應不同區域的最優路徑最小化總運輸成本)。周鳴用朱砂筆在輿圖上圈出幾個關鍵節點。“在此、此、此三處增建官倉,可省轉運損耗兩成,縮短運時五日。”

管仲看著輿圖上新增的朱砂標記和旁邊密密麻麻的算籌演算結果,眼中異彩連連。這已不是模糊的建議,而是精確到倉廩位置、節省損耗百分比的優化方案!

離開鹽場,一行人又馬不停蹄趕往內陸一處大型冶鐵工坊。還未靠近,便感受到灼熱的氣浪和震耳的叮當聲。巨大的土高爐噴吐著黑煙與火星,赤膊的工匠們如同在火焰地獄中勞作,將燒紅的鐵塊反複鍛打。鐵礦石、木炭堆積如山。

工坊大匠是個渾身肌肉虯結、聲如洪鐘的壯漢,名叫赤。管仲同樣詢問了產量鐵錠、兵器、農具)、工匠人數、礦石來源、炭耗、良品率等數據。周鳴再次沉浸於數據的海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良品率優化:周鳴發現不同高爐因建造細微差異、鼓風強度、礦石品位、工匠技藝熟練度不同,產出鐵錠的質量和良品率波動很大。他要求詳細記錄每個高爐、每批礦石、每個工匠班組的產出數據建立原始的生產日誌)。“赤匠,此後每出一爐,需記錄:用何種礦石?自何礦坑?炭幾何?鼓風時辰幾何?何人主理?出鐵幾何?其中成器可用者幾何?廢料幾何?”他試圖通過數據積累,找出影響良品率的關鍵因素相關性分析雛形),並建議對高爐結構進行標準化改進幾何應用),對鼓風技術進行優化試驗尋找最優鼓風強度與時長)。

資源分配:根據管仲的戰略需求霸業需強兵,強兵需利器),周鳴建立模型,計算有限的鐵料、工匠人力在兵器戈、矛、劍、甲)、農具耒、耜、鋤)、工具斧、鑿)之間的最優分配比例,確保軍事優先的前提下,不影響農耕和民生基本需求帶約束的資源分配優化)。他精確算出:“當前鐵力,七分用於軍器,二分用於農具,一分用於工具,可保強兵而不傷農本。”

數日後,臨淄西市,齊國最大的官鹽鐵專賣肆。

市集喧囂鼎沸,但專賣肆前秩序井然,卻也排著長隊。巨大的木牌上,用醒目的朱漆寫著今日官鹽、官鐵器的價格。身著皂衣的市吏嚴密監視著交易。周鳴與管仲便服混雜在人群中,觀察著交易細節和民眾反應。

一個老農捧著辛苦換來的一小袋鹽,掂量著,搖頭歎氣:“唉,又貴了些,這官鹽……”

旁邊一個商賈模樣的人低聲道:“知足吧,去歲私鹽橫行時,價更高且難辨真假!如今雖貴些,好歹分量足,是正經鹽。”

管仲低聲問周鳴:“專賣之利,在於獨占。然價高則民怨,易生私販;價低則國利薄。此兩難之局,如何以‘數’破之?”

周鳴早已準備多時。他隨管仲回到府邸,屏退左右,在巨大的案幾上鋪開數卷簡牘,上麵是他連日來收集、整理、分析的海量數據:

曆史交易記錄:過去數年,不同季節、豐歉年景下,臨淄及幾個主要城邑的鹽、鐵器價格波動。

區域需求差異:邊境駐軍集中地鹽鐵需求量大且穩定;農耕區對鐵製農具需求有季節性高峰春耕、秋收前);富庶城邑對精細鐵器如好劍)有額外需求。

走私成本估算:基於抓獲的私梟口供及情報,估算私鹽從產地繞過關卡運至不同區域的成本賄賂、運輸、風險折價)。

民眾購買力評估:不同階層士、農、工、商)對鹽鐵的價格敏感程度原始的需求價格彈性概念)。

“仲父,專賣之利欲達極盛,非一味抬價,而在於‘分區定價,動態調衡,使民可受而私梟無利可圖’。”周鳴指著簡牘上的圖表和數據,開始了他的推演:

1.基礎定價模型:

成本核算:鹽鐵生產含人力、物料、運輸)+專賣機構運營成本+合理利潤維持再生產及國家抽取)。

需求彈性:鹽乃生存必需,需求彈性極低價漲,需求降幅小);普通鐵製農具需求彈性中等;奢侈品鐵器如精劍)需求彈性較高。

走私門檻:官鹽定價必須低於“私鹽成本+私梟預期利潤+風險溢價”。周鳴通過數據計算出一個臨界值。“官鹽價若低於此值,”他指向算籌排列出的一個數字,“則私梟販運無利,甚或虧本,其行自絕!”

民生承受:官鹽基礎定價,需確保最底層農夫,以其正常年景收入,能換取滿足基本生存所需的鹽量建立最低保障線)。

2.分區與浮動策略:

分區定價:“臨淄富庶,鹽價可定於此。”他指一個稍高的數字。“西部邊境,駐軍雲集,路途遙遠,運輸損耗大,然為穩軍心、防私梟自境外滲入,鹽價當略低於臨淄,鐵器價可持平或略低。”又指一個稍低的數字。“南部近楚,為防楚鹽傾銷擾市,鹽價需再壓低半分,擠壓楚鹽利潤空間,使其無隙可乘!”價格歧視策略)。

季節浮動:“豐年穀賤,民有餘財,鹽價可微漲半分,增國庫之入;歉年或青黃不接時,鹽價當穩或微降,鐵製農具價更需平抑,以示國恩,安民心。”周鳴根據曆史糧價波動與鹽需求的關係,製定出浮動係數。

特殊調控:“遇大戰或大災,可於特定區域、特定時限內,設‘平準鹽價’,由國家補貼,強壓市價,杜絕奸商囤積居奇!”反周期調控)。

3.反走私監控模型:

成本分析:周鳴詳細拆解走私鏈條各環節成本收購、運輸、倉儲、分銷、賄賂、風險),找出最薄弱成本最高或風險最大)的節點——通常是跨越重要關隘或長距離陸路運輸。


最新小说: 禍世雙嬌 逆襲千金之總裁夫君是廢柴 活在這溫情人間 國運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興邦 異星幻夢 重生六零:我攜萌寶囤糧暴富 閃婚冷麵兵王:老婆竟是玄學大佬 歲月與情 廢土鯨落:我體內有隻鯤 天災降臨:全家囤貨萬斤苟在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