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卜令的冠冕沉重地壓在周鳴的頭頂。觀星台成為了他新的居所與戰場,青銅神樹巨大的陰影不分晝夜地籠罩著這裡,其基座深處隱藏的河洛密碼盤,如同一個無聲的誘惑,時刻提醒他楚國核心的秘密尚未揭開。然而,一場席卷整個楚國、乃至即將撼動天下格局的風暴,比那秘密更早降臨。
楚王熊侶,這位誌在問鼎中原的雄主,在徹底掃清內部威脅觀射父的覆滅)、穩定百越邊疆周鳴的撫越之功)後,終於將目光投向了北方那片廣袤的、象征著無上霸權的土地。章華台最高層的“問鼎閣”內,一場決定楚國未來百年國運的戰略會議,在一種近乎凝滯的肅殺氣氛中召開。
與會者皆是楚國核心重臣:令尹孫叔敖治政能臣,但年事已高,精力不濟),司馬公子側大病初愈,眼神銳利如昔,卻多了幾分沉靜),左尹掌司法)、右尹掌財政)、大工尹掌工程)等,以及新晉太卜令周鳴。巨大的獸皮地圖鋪展在中央,描繪著從雲夢澤到黃河、從西秦隴山到東海之濱的廣袤疆域。地圖上,代表晉國的巨大紅色標記盤踞中原,如同蟄伏的猛虎;齊國藍色標記雄踞東方,富甲一方;秦國黑色標記扼守西陲,虎視眈眈;而鄭、宋、衛、陳等中小諸侯,如同散落的棋子,散落在楚與晉齊之間。
熊侶背對眾人,負手立於巨大的雕花窗前,目光似乎穿透了郢都的宮闕,直抵黃河之濱那象征著王權的九鼎。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壓迫感,在寂靜的殿堂內回蕩:“寡人承先祖遺烈,奮荊楚之甲兵,飲馬黃河,問鼎輕重!今內患已靖,百越歸附,糧秣豐足,甲兵犀利!諸卿議一議,我大楚,當以何策,破此僵局,成就不世霸業?是揮師北上,直取鄭宋?抑或西聯強秦,共伐暴晉?”
殿內群情激奮。公子側率先踏出一步,聲如洪鐘:“大王!鄭、宋,中原鎖鑰,膏腴之地!晉國雖強,然六卿傾軋,君臣離心!末將願親率三軍,效邲之戰楚國大勝晉國之戰)餘威,一舉蕩平鄭宋!斷晉之臂膀,震諸侯之肝膽!而後,或西聯秦,或東懾齊,霸業可成!”他眼中燃燒著好戰的火焰,顯然大病未能磨滅其鋒芒。
右尹緊隨其後,補充道:“司馬之言壯哉!取鄭宋,得其財賦人口,可補軍資!且鄭地近周畿,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半功倍!”幾位將領也紛紛附和,主戰之聲高漲。
唯有令尹孫叔敖,須發皆白,眉頭緊鎖,緩緩開口:“大王,老臣以為,兵者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鄭宋雖弱,然其地近晉、齊,二強豈容我獨吞?若晉齊聯手,秦再襲我側後,則楚軍千裡懸師,危如累卵。昔年城濮之敗楚國大敗於晉),殷鑒不遠!當慎之又慎!”老令尹的擔憂代表了穩健派的聲音。
熊侶緩緩轉過身,鷹隼般的目光掃過群臣,最後定格在一直沉默不語的周鳴身上。“太卜令,”他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你掌卜筮,通天數,曉利害。寡人不要虛言,要你以‘算’斷之!北上取鄭宋,於我大楚,是利是弊?是吉是凶?”
二)
所有的目光瞬間聚焦在周鳴身上。空氣仿佛凝固了。公子側的眼神帶著審視,孫叔敖的目光隱含憂慮,其他大臣則充滿好奇或懷疑。周鳴知道,此刻的回答,將直接決定楚國未來的道路,也決定他自己在權力漩渦中的位置。
他深吸一口氣,走到大殿中央,對著楚王和群臣深深一揖。“大王,諸公。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之之道,不在卜筮吉凶,而在‘數’之精算。臣請以‘算鼎九章’,為大王析之!”
他示意侍從抬來數塊巨大的、打磨光滑的黑色石板代替黑板),以及各色彩色石粉代替粉筆)。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周鳴開始了他的“霸權成本收益模型”推演:
1.軍費消耗——戰爭之‘血’粟米計量):
他在第一塊石板上,用白色石粉畫出一個巨大的“戰車”符號。“欲取鄭宋,需精兵幾何?戰車幾何?”他看向公子側。
公子側沉吟:“鄭宋非小國,且必有晉援!臣以為,需甲士八萬,戰車千乘!”
“好!”周鳴在“戰車”符號旁寫下“千乘”,“甲士”旁寫“八萬”。
他接著畫上代表“裡程”的符號:“郢都至新鄭鄭都)幾何?”他看向掌管輿圖的官員。
“約一千二百裡約600公裡)!”
“千裡饋糧,士有饑色!”周鳴用紅色石粉在“裡程”後重重寫下“糧秣消耗”。他開始計算:
“一乘戰車,配駟馬,甲士三,步卒七十二春秋編製)。”
“一卒步卒)日食粟米五升約0.75公斤),甲士、馭手倍之,戰馬日食粟米或草料折粟米二十升!”
“千乘戰車,即千乘3甲士10升+72步卒5升+4馬20升)=千乘30+360+80)升=千乘470升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八萬甲士含戰車甲士),即5升日=升日!”
“合計:+=升粟米日!”約652.5噸日)
周鳴在石板上畫出巨大的粟米堆符號,旁邊寫下這觸目驚心的數字。“此乃前線日耗!若戰期三月90日),僅前線耗糧即近八千萬升約6萬噸)!此尚不計民夫運糧之耗‘千裡轉運,二十鐘致一鐘’,約201損耗)!不計軍械損耗、撫恤、賞賜!”他用紅色石粉將這些數字圈起,如同流淌的鮮血。“此乃戰爭之‘血’,楚國倉廩可流幾時?”
2.諸侯背叛概率樹——外交之‘網’:
周鳴在第二塊石板上,用不同顏色畫出代表主要諸侯的符號:楚赤)、晉黑)、齊藍)、秦褐)、鄭黃)、宋青)。
他構建了一個動態關係矩陣:
楚晉:死敵!邲戰後晉暫避鋒芒,但實力猶存。楚攻鄭宋,晉出兵概率:極高90)!
楚齊:表麵緩和桓公已逝,齊國霸業衰落),但齊國忌憚楚國擴張,且與晉有傳統盟誼。楚若大舉北上,齊觀望或暗中助晉概率:中60)!
楚秦:地理較遠,利益衝突較小,且有共同敵人晉國。但秦亦野心勃勃,樂見楚晉相爭。秦出兵助楚概率:低20);趁火打劫襲楚後方概率:中40)!
鄭、宋:被攻目標,必然死戰,並全力求援晉、齊!
周鳴用黑色線條代表敵對)和綠色線條代表不確定)將這些關係連接起來,形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網。他在網的中心,代表楚國的赤色符號上,畫出多條箭頭指向鄭宋,但立刻有更多、更粗的黑線晉、可能的齊)從四麵八方纏繞、反擊回來!
他在石板角落畫出“概率樹”分支:
分支一:晉全力出兵90概率)→楚陷入苦戰→齊觀望40)或助晉60)→楚勝率<30→國力大損,霸權成空。
分支二:晉猶豫10概率)→楚速克鄭宋→齊恐慌,或聯晉70)→秦或襲擾40)→楚需分兵鎮守新地,陷入長期消耗→收益難抵成本。
“大王請看,”周鳴指著這如同蛛網般纏繞、處處荊棘的概率樹,“鄭宋如探囊之物?然取之易,守之難!晉國之爪牙,齊國之側目,秦國之覬覦,如影隨形!一步踏錯,非但鄭宋難保,恐引火燒身,動搖國本!”
3.稱霸收益現值估算——虛名之‘鼎’:
在第三塊石板上,周鳴畫上象征霸權的“鼎”符號。
“取鄭宋,挾天子,獲霸名,自有其利:諸侯朝貢增多,商路更暢,威望提升。”他承認收益。
但他立刻話鋒一轉:“然此利幾何?可持續否?”
朝貢收益:“鄭宋疲敝,其貢有限。他國懾於兵威,貢品亦多敷衍。年增貢賦,估算不過粟米百萬升約750噸),遠不及一場大戰之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