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年間,長安城內一片繁華。車水馬龍,行人如織,街邊店鋪林立,叫賣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好一幅盛世景象。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隱隱湧動著一股不安的暗流。
壽王府中,李瑁正坐在書房內,對著一幅大唐輿圖沉思。自從穿越成壽王,又綁定了穿越者係統後,他對大唐的局勢便多了幾分敏銳。近日,他陸續收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這些消息看似無關緊要,卻讓他心中生出一絲警惕。
王府的密探悄然進入書房,單膝跪地,低聲道:“王爺,近日在河北道一帶,安祿山麾下的軍隊調動頻繁。而且,有不少鐵匠鋪接到大量打造兵器的訂單,據查,這些訂單背後的雇主,極有可能就是安祿山。”
李瑁眉頭緊皺,目光在輿圖上的範陽一帶停留許久。安祿山,這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如今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已嶄露頭角。他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繼續查,看看安祿山到底在搞什麼名堂。還有,密切留意他與朝中大臣的往來。”李瑁揮了揮手,密探領命退下。
李瑁深知,安祿山若是暗中擴充勢力,必然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唐表麵上雖依舊強盛,但內部已出現了一些問題。土地兼並嚴重,百姓生活困苦,朝堂之上,李林甫等權臣把持朝政,排斥異己。在這種情況下,安祿山的異動,極有可能成為打破大唐平靜的那顆石子。
他喚來謀士幕僚,一同商議此事。一位幕僚說道:“王爺,安祿山手握重兵,若真有不臣之心,其危害極大。但如今尚無確鑿證據表明他要謀反,貿然行事,恐打草驚蛇。”
另一位幕僚則憂心忡忡地說:“可若不早做準備,一旦安祿山起兵,大唐恐怕難以應對。”
李瑁沉思片刻後道:“如今我們需不動聲色地收集證據,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力量。在朝堂上,我們要爭取更多大臣的支持;在江湖上,聯絡各方豪傑,以備不時之需。”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李瑁又道:“從今日起,加強對安祿山勢力範圍的情報收集,無論是他軍隊的動向,還是他與各方的往來,都要詳細彙報。”
數日後,密探再次傳來消息:“王爺,安祿山以抵禦外敵為名,在範陽等地招募了大量壯丁,擴充軍隊。而且,他與朝中的李林甫來往密切,似乎達成了某種協議。”
李瑁心中一沉,李林甫身為宰相,若與安祿山勾結,那局勢將更加複雜。他決定親自前往長安城中的一家酒樓,與一位江湖朋友會麵,這位朋友消息靈通,或許能知曉更多內幕。
夜晚,李瑁身著便服,來到了那家酒樓。酒樓內熱鬨非凡,人們推杯換盞,談論著各種瑣事。李瑁在一個角落裡找到了那位江湖朋友——人稱“神算子”的老何。
老何見到李瑁,微微點頭示意。兩人寒暄幾句後,李瑁壓低聲音問道:“老何,近日安祿山之事,你可知道些什麼?”
老何喝了一口酒,緩緩說道:“王爺,這安祿山可不簡單呐。他在江湖上也招攬了不少高手,組建了一支秘密衛隊。而且,他還在暗中囤積糧草,似乎在籌備一場大戰。至於他與李林甫的關係,據說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有意扶持安祿山,作為自己在軍方的後盾。”
李瑁心中暗自思忖,安祿山與李林甫勾結,這對大唐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威脅。他必須儘快想辦法,阻止安祿山的陰謀。
李瑁回到王府後,立刻開始整理關於安祿山的情報。他深知,僅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撼動安祿山。必須將此事告知唐玄宗,讓朝廷重視起來。
次日,李瑁進宮麵聖。在大明宮的偏殿內,唐玄宗正審閱著各地送來的奏章。李瑁行禮後,將安祿山暗中擴充勢力的情報呈上。
唐玄宗眉頭微皺,仔細翻閱著情報,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瑁兒,此事你確定屬實?”
李瑁躬身道:“父皇,兒臣已多方查證,此事千真萬確。安祿山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製,恐成大唐心腹大患。”
唐玄宗沉默良久,緩緩說道:“朕一直以為安祿山對朝廷忠心耿耿,沒想到他竟有此等心思。不過,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輕易打草驚蛇。”
李瑁心中有些著急,說道:“父皇,安祿山擴充勢力的速度極快,若不儘快采取行動,恐怕為時已晚。”
唐玄宗擺了擺手,說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此事朕會派人暗中調查。”
李瑁無奈,隻得告退。他知道,唐玄宗生性多疑,對於安祿山這樣手握重兵的節度使,不會輕易動手。但他也明白,時間拖得越久,安祿山的勢力就會越大,大唐麵臨的危險也就越大。
離開皇宮後,李瑁徑直回到王府,立即召集謀士和親信,商討下一步計劃。
“如今朝堂之上,對於安祿山之事意見不一,我們不能將希望完全寄托在父皇身上。”李瑁神色凝重地說道,“我們必須加快自身的布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謀士們紛紛點頭。其中一位謀士說道:“王爺,我們在江湖上已經聯絡了不少豪傑,但還需一個統一的指揮。而且,我們還需要大量的資金,用於購買兵器、糧草,以及招募更多的人手。”
李瑁沉思片刻,道:“統一指揮之事,我會與江湖各門派協商,推選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擔任。至於資金,我會動用王府的積蓄,同時,也會想辦法與長安城中的富商合作,籌集所需。”
接著,李瑁又對親信說道:“密切關注朝堂上支持安祿山的大臣,收集他們的把柄。若有必要,我們要以此為籌碼,迫使他們改變立場。”
親信領命而去。李瑁深知,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中,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李瑁親自前往華山派,拜訪華山派掌門清風道長。清風道長在江湖上威望極高,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對於李瑁整合江湖力量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山派位於華山之巔,雲霧繚繞,氣勢恢宏。李瑁見到清風道長後,誠懇地說道:“道長,如今安祿山暗中擴充勢力,意圖謀反,大唐百姓即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瑁懇請道長出山,主持江湖豪傑,共同抵禦安祿山。”
清風道長神色凝重,說道:“老衲也早有耳聞安祿山之事。江湖雖處江湖之遠,但也心係天下蒼生。王爺既有此心,老衲願儘綿薄之力。”
李瑁大喜,說道:“有了道長的支持,何愁安祿山不滅。瑁願與道長一同商議,如何組織江湖豪傑,製定作戰計劃。”
隨後,李瑁與清風道長在華山派商議了數日,最終確定了江湖豪傑的組織架構和行動方案。他們將以華山派為中心,聯絡各大門派,組成一支江湖義軍,在安祿山叛亂時,從後方擾亂其軍心,配合朝廷軍隊作戰。
回到長安後,李瑁在王府中秘密召集了長安城中的幾位富商。這些富商平日裡與李瑁交情匪淺,且都對安祿山的行徑有所不滿。
李瑁向他們說明了當前的局勢,希望他們能出資支持對抗安祿山。富商們紛紛表示願意慷慨解囊。
一位富商說道:“王爺,安祿山若叛亂,大唐必將陷入戰亂,我們的生意也將受到影響。為了大唐的安寧,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願意出錢出力。”
李瑁感激地說道:“諸位的大義,瑁銘記於心。待平定安祿山之亂後,瑁定當厚報。”
有了富商們的支持,李瑁解決了資金上的難題。他立刻開始購置兵器、糧草,招募更多的人手,加強自己的力量。
隨著李瑁的布局逐漸完成,局勢也愈發緊張起來。安祿山似乎也察覺到了朝廷對他的懷疑,開始加快叛亂的準備。
一日,密探匆匆來報:“王爺,安祿山已秘密調動軍隊,向長安方向集結。而且,他與李林甫的來往更加頻繁,似乎在商討最後的行動計劃。”
李瑁心中一緊,知道大戰即將爆發。他立刻進宮,將這個消息告知唐玄宗。
唐玄宗臉色鐵青,說道:“沒想到安祿山竟如此大膽,朕不能再姑息他了。瑁兒,你速去聯絡郭子儀,讓他做好出兵準備。朕會召集朝中大臣,商討平叛事宜。”
李瑁領命而去。他知道,這場決定大唐命運的戰爭,即將拉開帷幕。而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將與安祿山展開一場生死較量。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李瑁將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大唐的未來而戰。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