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自穿越成為壽王,憑借著穿越者係統,在朝堂與江湖的複雜局勢中逐步站穩腳跟。然而,他的一舉一動,都被野心勃勃的安祿山看在眼裡。安祿山在暗中擴充勢力的同時,也對李瑁這個潛在對手充滿了警惕與好奇,決定派手下對李瑁進行試探。
這日,李瑁正在王府花園中研讀兵書,微風拂過,書頁輕輕翻動。突然,管家匆匆來報:“王爺,門外有自稱是遠方客商的人求見,說是有奇珍異寶欲獻給王爺。”李瑁心中一動,他深知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不速之客必有蹊蹺,略作思索後,吩咐道:“請他們進來,安排在正廳相見,暗中讓侍衛們做好戒備。”
不多時,兩名身著西域服飾的男子被引入正廳。為首之人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眼神中透著狡黠;另一人則身形消瘦,跟在後麵,眼神閃爍不定。見到李瑁,二人趕忙行禮,為首者操著不太流利的漢語說道:“久聞壽王殿下威名,我等從西域而來,聽聞殿下喜好奇珍,特來獻上寶物,還望殿下笑納。”說罷,消瘦男子打開手中的錦盒,盒中光芒一閃,竟是一顆碩大的夜明珠,在日光下依然散發著柔和的光暈。
李瑁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明白這絕非單純的獻禮,定有試探之意。他不動聲色地接過夜明珠,把玩片刻,讚歎道:“果然是稀世珍寶,你們有心了。不過,本王好奇,你們不遠萬裡而來,單單隻為送這顆夜明珠?”絡腮胡男子賠笑道:“殿下英明,實不相瞞,我等在西域聽聞大唐繁華,也想在大唐做點生意,隻是不知這其中門道,聽聞殿下廣結善緣,人脈通達,還望殿下能指點一二。”
李瑁心中冷笑,這借口太過牽強,但他並未拆穿,而是裝作熱情地說道:“做生意嘛,講究的是誠信與機緣。你們初來乍到,切不可急躁。不知你們欲做何生意?可有具體打算?”絡腮胡男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喜,連忙說道:“殿下,我等欲販賣西域的香料與絲綢,聽聞長安對此需求極大。隻是這貨源與銷路,還望殿下能給些建議。”
李瑁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香料與絲綢,確是好生意。貨源方麵,你們可與西域的各大商幫合作,確保品質與數量。至於銷路,長安城中有幾大商會,你們可去拜訪,不過,需遵循商會規矩,切不可壞了行規。”絡腮胡男子連連點頭稱是,隨後又試探道:“聽聞殿下與朝堂諸位大臣交情深厚,不知能否為我等引薦一二,日後生意有成,定不會忘了殿下的大恩。”
李瑁心中已然明了,這二人名為做生意,實則是想試探他與朝堂勢力的關係。他故意露出猶豫之色,片刻後說道:“朝堂之事,本王雖有所涉獵,但也不便隨意引薦。不過,你們若真心做生意,本王可修書一封,與商會中人說明一二,助你們順利入行。”絡腮胡男子見李瑁並未輕易透露與朝臣的關係,心中有些失望,但仍強笑道:“那便多謝殿下了,殿下大恩,我等沒齒難忘。”
李瑁見狀,心中暗忖,是時候反試探一番了。他話鋒一轉,看似隨意地問道:“你們在西域,可曾聽聞安祿山將軍的威名?本王聽聞他在邊疆屢立戰功,深受陛下信任。”絡腮胡男子聽聞安祿山之名,眼神中閃過一絲緊張,旋即恢複正常,說道:“自然聽聞過,安祿山將軍威名遠揚,在西域也是如雷貫耳,我等對將軍甚是敬仰。”
李瑁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眼神中的變化,心中更加篤定這二人與安祿山脫不了乾係。他繼續說道:“安祿山將軍手握重兵,又深得陛下賞識,本王也有意與將軍結交,不知你們在西域可有途徑能與將軍搭上關係?”絡腮胡男子連忙擺手道:“殿下說笑了,我等隻是區區商人,怎會與安祿山將軍有交集,殿下若想結交,自可通過朝堂途徑,何必問我等。”
李瑁見從這人口中難以再套出更多信息,便不再追問,笑著說道:“罷了,本王隻是隨口一問。既然你們有心做生意,本王這就修書與商會,助你們一臂之力。”說罷,吩咐管家取來紙筆,當場修書一封,交給絡腮胡男子。二人接過書信,再次行禮致謝,隨後告辭離去。
待二人離開王府,李瑁臉色瞬間變得冷峻起來。他立即招來情報網的負責人王猛,說道:“剛剛那二人,極有可能是安祿山派來試探本王的,你速派人跟蹤,查清他們的落腳之處與後續動向,另外,動用情報網,深入調查安祿山近期在長安的一舉一動,尤其是與哪些勢力有往來,務必詳細。”王猛領命而去,身形如鬼魅般消失在王府之中。
與此同時,離開王府的絡腮胡男子與消瘦男子快步走向城郊的一處客棧。在確認無人跟蹤後,二人進入一間客房。客房內,一名黑衣人正坐在桌前等候。見到二人,黑衣人急切地問道:“情況如何?李瑁可有上鉤?”絡腮胡男子將經過詳細敘述一遍,黑衣人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李瑁此人果然狡猾,並未輕易透露與朝堂的關係,不過,他主動提及安祿山將軍,似乎也有結交之意,此事需速速回報將軍。”說罷,黑衣人取出一隻信鴿,將紙條綁在鴿腿上,放飛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猛帶領的情報小組一路跟蹤,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待信鴿飛走,王猛低聲吩咐手下:“繼續盯著,看還有何人與此間聯係,務必摸清他們的聯絡方式與背後勢力。”手下眾人悄無聲息地散開,繼續執行任務。
回到王府的李瑁深知,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他坐在書房中,腦海中不斷思索著安祿山的意圖。安祿山此次試探,定是對他有所忌憚,想要摸清他的底細與朝堂人脈,以便在未來的權力鬥爭中做出應對。李瑁心想,既然安祿山已經出招,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利用情報網,掌握安祿山的更多陰謀,提前布局應對。
幾日後,情報網陸續傳來消息。王猛回到王府,麵色凝重地向李瑁彙報:“王爺,經過幾日調查,已查明那兩名試探之人是安祿山的心腹手下,他們落腳的客棧周圍,時常有可疑人員出沒,似是在傳遞情報。另外,安祿山近期與朝堂中的楊國忠來往密切,二人多次在楊國忠府中密談,具體內容雖未查明,但推測與王爺您有關。同時,安祿山在長安城中秘密招募死士,人數約有數百人,分散在城中各處,不知有何圖謀。”
李瑁聽後,心中一凜。安祿山與楊國忠勾結,這絕非好事,二人一個手握重兵,一個深得皇帝寵信且在朝堂勢力龐大,若聯手對付自己,局勢將變得極為嚴峻。而秘密招募死士,更讓李瑁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他深知,必須儘快想出應對之策。
李瑁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腦海中思緒飛轉。突然,他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既然安祿山想玩,那本王就陪他玩到底。王猛,你即刻安排情報網,繼續緊盯安祿山與楊國忠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他們之間的往來書信與密談內容,務必設法獲取。另外,想辦法滲透進安祿山招募的死士之中,查清他們的訓練地點與行動計劃。”王猛領命而去,再次投入到緊張的情報工作之中。
李瑁深知,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情報就是他最鋒利的武器。隻有掌握了安祿山的一舉一動,才能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占據先機,保護自己與大唐的未來。他靜下心來,開始謀劃下一步的布局,一場圍繞著權力、陰謀與背叛的鬥爭,正悄然拉開帷幕,而李瑁,已然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在這暗流湧動的局勢中,他如同一隻敏銳的獵鷹,時刻警惕著敵人的一舉一動,等待著反擊的最佳時機。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瑁一邊通過情報網密切關注安祿山的動向,一邊在朝堂上小心周旋。他深知,安祿山與楊國忠的勾結隨時可能對他發動致命一擊,因此必須在朝堂上爭取更多的支持,穩固自己的地位。
在朝堂的一次議事中,李瑁就邊疆防禦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詳細分析了當前邊疆局勢,指出安祿山在邊疆雖有戰功,但軍隊擴張過快,可能會引發一係列問題,建議朝廷加強對邊疆軍隊的監管,合理調配糧草與兵力。他的提議得到了部分朝臣的認可,但也遭到了楊國忠的反對。楊國忠站出來,冷笑道:“壽王殿下,邊疆之事,自有安祿山將軍把控,殿下如此憂心,莫不是對安祿山將軍有所猜忌?安祿山將軍對陛下忠心耿耿,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殿下此舉,怕是不妥吧。”
李瑁心中憤怒,但表麵上依然鎮定自若。他看著楊國忠,緩緩說道:“楊相此言差矣,本王對安祿山將軍並無猜忌,隻是身為大唐皇室子弟,心係邊疆安危,為朝廷出謀劃策乃是分內之事。如今邊疆局勢複雜,加強監管並非壞事,還望楊相以大局為重。”朝堂上眾臣聽後,議論紛紛,部分中立朝臣覺得李瑁所言有理,也紛紛表態支持加強對邊疆軍隊的監管。楊國忠見勢不妙,不再強行反對,但心中對李瑁的恨意又加深了幾分。
退朝後,李瑁回到王府,心情並未因朝堂上的小勝利而放鬆。他知道,楊國忠與安祿山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的日子必將更加艱難。此時,王猛再次帶來了重要情報:“王爺,安祿山招募的死士已開始集中訓練,地點在長安城外的一處廢棄山莊。另外,安祿山與楊國忠商議,欲在近期製造一場朝堂風波,打壓王爺您在朝中的勢力。”
李瑁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說道:“看來他們要動手了。王猛,你安排情報網在那廢棄山莊周圍布下眼線,密切監視死士的訓練情況與行動方向。同時,聯絡江湖中的可靠朋友,讓他們暗中留意楊國忠與安祿山的動向,一旦有風吹草動,立即向本王彙報。本王要在他們行動之前,先打亂他們的部署。”
王猛領命而去,李瑁則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不僅要應對朝堂上的明槍暗箭,還要提防安祿山的暗中算計。但他心中充滿了堅定,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守護自己所珍視的一切,他必將全力以赴,與安祿山和楊國忠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在這風雲變幻的大唐局勢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愈發緊張。李瑁一邊等待著情報網傳來的最新消息,一邊與郭子儀暗中聯絡,商討應對之策。郭子儀對李瑁說道:“王爺,安祿山與楊國忠勾結,來者不善。但我等也不必畏懼,如今我在軍中尚有威望,若局勢危急,我可調動部分可靠兵力,護王爺周全,同時穩定朝堂局勢。”李瑁感激地看著郭子儀,說道:“子儀兄,有你這句話,本王便放心了。但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輕易動用軍隊,以免引發更大的動蕩。我們還是要先通過情報,掌握他們的具體計劃,再尋機破局。”
就在李瑁與郭子儀商議之時,情報網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安祿山與楊國忠計劃在皇帝壽宴上,誣陷李瑁意圖謀反,讓死士在宴會上製造混亂,趁機將李瑁置於死地。李瑁得知消息後,心中一驚,但很快鎮定下來。他知道,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必須想出萬全之策應對。
李瑁迅速召集王府謀士與情報網核心成員,共同商討應對之策。謀士們紛紛建言獻策,有的建議提前向皇帝稟明真相,有的建議在宴會上設下伏兵,反製安祿山與楊國忠。李瑁聽後,一一權衡利弊。最終,他決定將計就計,利用安祿山與楊國忠的計劃,來個甕中捉鱉。
李瑁對眾人說道:“我們先不動聲色,讓安祿山與楊國忠以為他們的計劃天衣無縫。在皇帝壽宴前,我們暗中安排好一切。王猛,你帶領情報網成員,在宴會現場周圍布下天羅地網,務必將安祿山的死士一網打儘。同時,設法找到安祿山與楊國忠勾結的鐵證,在宴會上當眾揭露他們的陰謀。子儀兄,你在城外暗中集結可靠兵力,若有變故,立即帶兵進城,穩定局勢。”眾人領命而去,一場驚心動魄的反製行動,在悄然籌備之中。
皇帝壽宴的日子越來越近,長安城中一片熱鬨景象。李瑁表麵上若無其事,暗中卻加緊了部署。壽宴當日,皇宮內張燈結彩,群臣紛紛入宮祝壽。李瑁身著華麗服飾,神色鎮定地步入宴會大廳。他環顧四周,心中默默祈禱著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宴會進行到一半,突然,一群黑衣人闖入大廳,手持利刃,直奔李瑁而來。眾人驚呼,場麵頓時大亂。李瑁早有準備,他大喝一聲:“來人,護駕!”王府侍衛與事先埋伏好的高手迅速出動,與黑衣人展開激戰。與此同時,王猛帶領情報網成員,將混入宴會現場的安祿山死士同黨一一擒獲。
李瑁站在大廳中央,大聲說道:“陛下,今日之事,絕非偶然,乃是安祿山與楊國忠勾結,意圖誣陷本王謀反,妄圖擾亂朝堂。請看,這便是他們勾結的書信與證據。”說罷,李瑁命人將證據呈給皇帝。皇帝看後,龍顏大怒:“安祿山、楊國忠,好大的膽子,竟敢在朕的壽宴上興風作浪,來人,速速將二人拿下!”
郭子儀在城外得知消息後,立即帶兵進城,控製了局勢。安祿山與楊國忠的陰謀徹底破產,他們被押入大牢,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懲罰。李瑁憑借著智慧與勇氣,成功化解了這場危機,在朝堂上的威望也因此大增。
經此一役,李瑁深刻認識到權力鬥爭的殘酷與複雜。他知道,雖然暫時挫敗了安祿山與楊國忠,但未來的路依然充滿挑戰。他將繼續借助穿越者係統,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完善情報網,守護大唐的安寧與繁榮,在這風雲變幻的曆史長河中,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而大唐的局勢,在經曆這場風波後,也暫時恢複了平靜,但在平靜的表象下,又似乎隱藏著新的危機,等待著李瑁去揭開……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