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識破安祿山針對朝堂與江湖的算計後,長安看似重回往昔的寧靜。街市之上,熙熙攘攘。商人們扯著嗓子叫賣各類貨品,行人往來如織,臉上洋溢著生活的平淡與滿足。茶館內,說書人正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傳奇故事,精彩處引得聽眾們陣陣叫好,笑聲與喝彩聲交織在一起,仿佛一切都歲月靜好。
然而,李瑁卻深知,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虛假平靜。安祿山那陰鷙的身影如隱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隨時準備發動致命一擊。李瑁每日穿梭於王府、朝堂與軍營之間,神色凝重,腳步匆匆。他與應對小組的成員頻繁會麵,密室中,燭火搖曳,他們低聲商討著對策,氣氛緊張壓抑。李瑁明白,安祿山前番算計落空,必然會醞釀更為凶狠、更為隱蔽的陰謀,一場巨大的危機正悄然籠罩著長安。
這一日,李瑁如往常般在王府書房中對著軍事地圖苦思冥想。地圖上,紅藍標記錯綜複雜,代表著安祿山勢力與大唐軍隊的分布態勢。此時,侍衛匆匆來報,靖安司指揮使林羽求見。李瑁立刻傳令請進。林羽快步踏入書房,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急切說道:“瑁王殿下,近來靖安司使儘渾身解數收集情報,無奈安祿山防備愈發嚴密,諸多消息渠道被其截斷。但我們仍察覺到一些異常跡象,種種線索表明,安祿山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的行動。”
李瑁神色一凜,趕忙問道:“具體是哪些跡象?”
林羽說道:“殿下,安祿山軍隊的調動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但經我等仔細分析,發現其似在有意混淆視聽。此外,他安插在各地的眼線活動陡然頻繁起來,似乎在傳遞極為重要的信息。更為不妙的是,我們安插在安祿山身邊的一位關鍵線人,近日突然失去聯絡,極有可能已經暴露。”
李瑁在房中來回踱步,思索片刻後說道:“看來安祿山確實在暗中謀劃一場大動作,而且行事極為謹慎。他故意讓軍隊調動顯得混亂,就是想乾擾我們的判斷,誤導我們的部署。眼線活動頻繁,說明他正在為這場行動做最後的準備與協調。至於那位失聯的線人,恐怕已遭不測。”
林羽點頭稱是,麵露擔憂之色,問道:“殿下所言極是。如今局勢如此不明,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瑁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著地圖說道:“當務之急,一是要加大情報收集力度,動用所有資源,想儘一切辦法,務必查明安祿山的真實意圖與行動方案。二是即刻通知郭子儀將軍,令軍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此外,朝堂這邊也不可掉以輕心,密切留意朝中大臣們的動向,防止安祿山故技重施,在朝堂上興風作浪。”
林羽領命而去,李瑁則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他深知,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關乎大唐的生死存亡,稍有差錯,便會讓大唐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與此同時,在長安的另一處府邸,楊國忠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局勢的異樣。他匆匆趕到李瑁的王府,與李瑁商討應對之策。
楊國忠一臉憂慮地說道:“瑁王殿下,近日城中看似風平浪靜,但我卻隱隱感到暗流湧動。安祿山之前的算計未能得逞,以他的性格,定不會善罷甘休。我們必須儘早謀劃,以防不測。”
李瑁說道:“楊大人所言正合我意。如今安祿山防範森嚴,情報難以獲取,這給我們的應對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不過,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楊大人主管財政,如今對抗安祿山,軍費開支龐大,還望楊大人能繼續大力支持,保障軍隊的物資供應無虞。”
楊國忠點頭應道:“殿下放心,此事我定會全力安排。隻是,當前我們必須想辦法弄清楚安祿山究竟在謀劃什麼,否則我們的應對策略便如同無的放矢,難以起到實效。”
李瑁沉思片刻後說道:“我打算借助江湖聯盟的力量。江湖豪傑遍布各地,消息靈通,或許能從他們那裡獲取一些關鍵信息。楊大人,朝動這變還需您多多留意,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煩請及時告知我。”
楊國忠告辭後,李瑁立刻親筆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送往江湖聯盟,懇請他們協助收集關於安祿山的情報。
而在遙遠的範陽,安祿山正與他的謀士們進行著最後的陰謀部署。
安祿山麵色陰沉,眼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說道:“前兩次竟讓李瑁那小子僥幸識破我們的計謀,這次定要讓他粉身碎骨。此次,我要讓他和郭子儀的軍隊有來無回。”
一位謀士滿臉諂媚地說道:“王爺放心,此次計劃經過精心策劃,可謂天衣無縫。故意泄露的假情報,定會讓李瑁以為有機可乘,他必定會按捺不住,率軍前來。屆時,我們在預定地點設下重重埋伏,將他們一舉殲滅。”
安祿山冷笑一聲,說道:“哼,李瑁自以為聰明過人,這次我要讓他知道,與我安祿山作對,隻有死路一條。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一位將領上前一步,恭敬說道:“王爺,萬事俱備。士兵們士氣高昂,都盼著能痛擊唐軍,為王爺立下大功。就等李瑁他們自投羅網了。”
安祿山滿意地點點頭,說道:“很好,密切關注長安方麵的動靜。一旦李瑁有所行動,立刻向我彙報。”
此時的長安城中,百姓們依舊沉浸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渾然不覺。而李瑁卻在這平靜的表象下,爭分奪秒地探尋著破解安祿山陰謀的方法。
他一邊焦急地等待著江湖聯盟的消息,一邊與郭子儀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商討應對策略。每一封信件都仿佛承載著大唐的命運,在驛站之間飛速傳遞。
等待的日子裡,李瑁心中的壓力與日俱增。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大唐江山社稷的重任,每一個決策都必須慎之又慎。一旦稍有差池,後果將不堪設想。
終於,江湖聯盟傳來了消息。一位江湖豪傑在安祿山勢力的周邊地區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跡象。安祿山的軍隊正在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山穀附近秘密集結,且集結規模龐大。這個山穀位置偏僻,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李瑁看到這個消息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山穀極有可能就是安祿山設下的埋伏地點。安祿山故意泄露假情報,誘使他們將注意力分散到彆處,而實則在此處布下重兵,等待他們踏入陷阱。
李瑁迅速將這個消息告知郭子儀,並附上自己的分析與初步應對想法,邀請郭子儀共同商議詳細對策。
很快,郭子儀的回信便到了。郭子儀在信中寫道:“殿下,既然我們已識破安祿山的埋伏地點,不如將計就計。我們佯裝不知,按照他的‘計劃’進軍,待接近山穀時,再突然改變戰術,反包圍他們,打他個措手不及。”
李瑁思索良久,覺得此計雖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安祿山狡詐多端,必定也會有所防備。貿然行動,風險極大。他回信給郭子儀說道:“郭將軍此計甚妙,但安祿山絕非等閒之輩,必然會對各種情況有所預料。我們不可貿然行事。我認為可先派一小股部隊佯裝主力,大張旗鼓地向山穀進發,引誘安祿山的軍隊出擊。而我們的主力則在附近隱蔽設伏,等他們出擊後,迅速切斷其後路,前後夾擊,方為穩妥之計。”
郭子儀收到回信後,對李瑁的計策表示讚同。兩人隨即開始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反複推敲。從部隊的行進路線、埋伏地點的選擇,到何時出擊、如何配合,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同時,他們還安排了眾多可靠的探子,在安祿山軍隊集結地周邊密切監視其動向,確保計劃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順利實施。
在長安城中,表麵的寧靜依舊,但空氣中卻彌漫著一股愈發濃烈的緊張氣息。李瑁知道,這場與安祿山的生死較量即將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而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以堅定的決心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