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攻克洛陽,安祿山叛軍主力被殲後,大唐軍隊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李瑁與郭子儀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看似安祿山之亂已近尾聲。然而,安祿山這個老謀深算的叛賊,卻並未打算就此罷休。
安祿山在敗退之際,暗自留下了一手。他深知正麵交鋒已難以與大唐軍隊抗衡,於是悄悄隱藏了部分精銳兵力,妄圖在大唐軍隊放鬆警惕的關鍵時刻,給予致命一擊,從而扭轉戰局。這部分兵力被他安置在洛陽以北的太行山中一處隱秘山穀中,四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有茂密的山林作為掩護,不易被發現。
安祿山秘密召見了負責統領這支部隊的將領劉猛,此人作戰勇猛且心思縝密,深得安祿山信任。“劉將軍,如今局勢雖對我們不利,但這正是出奇製勝的好時機。我將這兩萬精銳交予你,務必在山中隱藏好,不可暴露行蹤。等待我的命令,屆時給唐軍來個措手不及。”安祿山目光陰鷙地說道。
劉猛抱拳領命:“大帥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隻是這糧草輜重……”
安祿山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糧草之事,我會安排人秘密運送。你隻需專心訓練士兵,等待出擊的最佳時機。”
劉猛點頭稱是,隨後便帶領兩萬精銳,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太行山的隱秘山穀。他們在山穀中搭建營帳,訓練士兵,一切行動都在秘密進行,如同黑暗中潛伏的毒蛇,等待著給敵人致命的一擊。
而此時的大唐軍隊,在李瑁和郭子儀的帶領下,正忙於收複失地,安撫百姓。李瑁深知,戰爭雖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絕不能掉以輕心。他一方麵安排軍隊清理戰場,修繕防禦工事;另一方麵,不斷加強情報網的建設,密切關注安祿山殘部的動向。
李瑁召集了情報網的負責人王峰,嚴肅地說道:“王峰,安祿山此人狡詐多端,雖主力潰敗,但我料他定不會輕易放棄。你務必加派人手,深入各地,尤其是安祿山敗退的方向,打探其殘部的下落,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王峰拱手道:“殿下放心,屬下已安排大量探子,四處偵查。一旦有消息,定會第一時間向殿下彙報。”
在李瑁的督促下,情報網全力運轉。探子們喬裝打扮,深入民間,從街頭巷尾的傳言中尋找線索;或是混入商旅之中,沿著安祿山殘部可能逃竄的路線進行探查。然而,安祿山隱藏得極為隱秘,一時間,情報網並未發現任何異常。
就在眾人以為安祿山已無力回天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事情有了轉機。一位名叫李四的探子,在太行山下的一個小鎮上聽到了一些奇怪的傳言。當地百姓說,近日山中時常傳來陣陣馬蹄聲和操練聲,但卻從未見過有軍隊出沒。李四敏銳地察覺到此事可能與安祿山隱藏的兵力有關,他不敢耽擱,立刻將這個消息傳遞給了王峰。
王峰得知後,不敢大意,親自帶領幾名得力手下,前往太行山附近進行秘密偵查。他們在山中小心翼翼地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經過幾天幾夜的偵查,終於發現了安祿山隱藏兵力的那處山穀。
王峰遠遠望去,隻見山穀中營帳林立,士兵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訓練。他心中大驚,深知此事重大,立刻返回營地,將這一重要情報彙報給了李瑁。
李瑁聽後,眉頭緊鎖。他深知,安祿山隱藏的這部分兵力若是突然殺出,必定會給大唐軍隊帶來巨大的威脅。他立刻召集郭子儀等將領,商討應對之策。
“郭將軍,安祿山竟隱藏了兩萬精銳在太行山的山穀中,企圖給我們致命一擊。看來這老賊還不死心啊。”李瑁麵色凝重地說道。
郭子儀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此情報至關重要。安祿山此舉雖陰險,但我們既然已察覺,便有應對之法。隻是我們需謹慎行事,不可打草驚蛇。”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大家圍在軍事地圖前,開始商討如何應對安祿山隱藏的兵力。
一位將領說道:“殿下,我們可趁其不備,立刻發兵攻打山穀,將這股叛軍一舉殲滅。”
李瑁搖了搖頭,說道:“不可。山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我們貿然進攻,叛軍據險而守,我們必將損失慘重。”
郭子儀也說道:“殿下所言極是。我們需想一個萬全之策,既能消滅這股叛軍,又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這時,另一位將領提出:“我們可派人在山穀周圍設下埋伏,引誘叛軍出穀,然後將其包圍殲滅。”
李瑁和郭子儀對視一眼,覺得此計可行。但他們又擔心安祿山老奸巨猾,不會輕易上當。於是,他們決定再結合其他策略,確保萬無一失。
經過一番討論,他們製定了一套詳細的應對方案。首先,派遣一支小分隊,佯裝成普通商旅,故意在山穀附近活動,引起叛軍的注意,引誘他們出穀搶奪物資。同時,在山穀周圍的要道設下重重埋伏,等待叛軍上鉤。另外,安排另一支精銳部隊,悄悄繞到山穀後方,截斷叛軍的退路,防止他們逃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切準備就緒後,李瑁命令小分隊出發。小分隊成員喬裝成商旅,趕著裝滿貨物的馬車,在山穀附近緩緩前行。他們故意大聲談論著貨物的貴重,引起了山穀中叛軍的注意。
劉猛得知有商旅在附近經過,心中一動。他心想,若是能搶奪這批物資,不僅能補充軍隊的給養,還能鼓舞士氣。於是,他不顧安祿山的叮囑,決定帶領一部分士兵出穀搶奪。
當叛軍出穀後,立刻遭到了大唐軍隊的埋伏。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唐軍從四麵八方殺出,將叛軍包圍在中間。劉猛這才意識到中計,但為時已晚。他奮力抵抗,試圖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時,李瑁安排的另一支精銳部隊成功繞到山穀後方,截斷了叛軍的退路。此時,山穀中的叛軍見後路被斷,軍心大亂。劉猛深知大勢已去,但仍不甘心失敗,他帶領殘部拚死抵抗。
李瑁站在高處,看著戰場局勢,心中明白,這場戰鬥必須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安祿山得知消息,派兵支援,情況將會變得更加複雜。他對郭子儀說道:“郭將軍,下令總攻吧,務必儘快消滅這股叛軍。”
郭子儀點了點頭,隨後發出總攻的信號。唐軍士氣大振,向叛軍發起了更加猛烈的攻擊。在唐軍的強大攻勢下,叛軍漸漸抵擋不住,紛紛投降。劉猛見敗局已定,拔劍自刎,結束了這場戰鬥。
李瑁看著戰場上投降的叛軍,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場勝利來之不易,若不是情報網及時察覺安祿山的陰謀,後果不堪設想。
“郭將軍,此次多虧了情報網,才讓我們識破安祿山的詭計。看來,無論何時,情報工作都至關重要啊。”李瑁對郭子儀說道。
郭子儀點頭道:“殿下所言極是。情報如同戰場上的眼睛,隻有看得清楚,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經過這場戰鬥,安祿山隱藏兵力的計劃徹底破產。大唐軍隊繼續乘勝追擊,對安祿山的殘部進行清剿。在李瑁和郭子儀的帶領下,大唐軍隊一路勢不可擋,最終徹底平定了安祿山之亂。
長安城內,百姓們得知安祿山之亂被徹底平定的消息後,歡呼雀躍。他們紛紛走上街頭,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李瑁和郭子儀班師回朝,受到了唐玄宗和滿朝文武的熱烈歡迎。
在慶功宴上,唐玄宗對李瑁和郭子儀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讚揚。“瑁兒,郭愛卿,此次平定安祿山之亂,你們居功至偉。大唐能有你們這樣的棟梁之才,實乃社稷之福。”唐玄宗高興地說道。
李瑁和郭子儀趕忙起身謝恩。李瑁說道:“父皇,這一切都是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功勞,兒臣不過是儘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郭子儀也說道:“陛下過獎了,末將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若不是陛下的英明領導,以及殿下的運籌帷幄,這場平叛之戰也不會如此順利。”
慶功宴上,眾人歡聲笑語,共同慶祝大唐重新恢複和平與安寧。然而,李瑁深知,經過這場戰亂,大唐元氣大傷,接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協助父皇,讓大唐重新走向繁榮昌盛。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