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自前線回東宮與楊玉環短暫相聚,安撫好她的擔憂後,第二日天未亮便再次啟程奔赴軍營。此時平叛戰局雖顯膠著,但大唐軍隊已在數次交鋒中穩住陣腳,隻是安祿山殘餘勢力的死士突襲愈發詭譎,常讓人防不勝防。
踏入中軍大帳時,帳內燭火搖曳,幾位將領正圍著沙盤低聲議論。見李瑁進來,眾人齊齊拱手:“殿下。”李瑁頷首示意,目光掃過沙盤上插滿的小旗——代表唐軍的紅旗已將叛軍主力圍困在幽州城外,可周邊幾處要道卻頻頻傳來遇襲的消息,糧草運輸線數次險些被切斷。
“昨日傍晚,運糧隊行至狼牙口時遭伏擊,雖拚死突圍,仍折損了三十餘名弟兄,糧草也被劫走大半。”副將王勇麵色凝重地稟報,“那夥死士身手詭異,不似尋常叛軍,得手後便遁入山林,我軍追了三十裡也未追上。”
李瑁指尖輕叩桌麵,眉頭微蹙。這已是半月內第三次在同一區域遇襲,叛軍顯然是想通過掐斷補給線拖垮圍城大軍。他正思索間,腦海中突然響起一陣細微的嗡鳴——那是係統升級後啟動的提示音。
【檢測到宿主身處戰略決策場景,啟動‘戰局推演’功能。】
【正在整合近三月戰場數據、叛軍動向、地形特征……】
【數據整合完畢,開始深度分析。】
李瑁不動聲色地走到帳外,借著巡視營寨的名義避開眾人,尋了處僻靜的了望塔。此時係統的分析已在腦海中鋪開一幅動態地圖,無數數據流如星河般流轉。
【分析結論一:叛軍主力困守幽州,糧草僅夠支撐十日,卻遲遲不突圍,其目的極可能是為牽製唐軍主力,為外圍死士創造襲擾條件。】
【推演顯示,叛軍或於三日內對狼牙口以西的黑風口發動更大規模襲擊——該處是我軍從易州調糧的必經之路,地勢比狼牙口更險峻,且兩側山林可藏千人。】
李瑁心中一凜。黑風口正是他今日計劃增派兵力加強防禦的地點,係統的判斷與他不謀而合,卻更精確地指出了時間與規模。
【分析結論二:襲擾死士並非安祿山舊部,其戰術風格與漠北‘影衛’高度吻合。該組織十年前為突厥所用,專司暗殺,後銷聲匿跡,推測已被安祿山殘餘勢力重金收買。】
【影衛擅長利用地形設伏,且每人配備了特製的短弩與煙霧彈,撤退時常用硫磺粉混淆追蹤犬的嗅覺。】
這段分析解開了李瑁多日的疑惑。難怪追兵屢屢失手,原來對方有專門反製追蹤的手段。他想起前幾日俘虜的一名死士,口中確實有淡淡的硫磺味,當時隻當是巧合,此刻才知是刻意為之。
【應對建議一:在黑風口兩側山腰隱秘處部署五百弓弩手,提前在山道埋設絆馬索與滾石。影衛雖迅捷,但負重行軍時靈活性會下降,可於其進入伏擊圈後先放滾石阻斷退路,再以箭雨壓製。】
【應對建議二:調派三十名‘玄甲銳士’偽裝成運糧兵,其鎧甲內層塗有防滑油脂,可抵禦影衛短弩的近距離射擊。待敵突襲時,玄甲士從糧車中衝出,配合弓弩手合圍。】
【應對建議三:派小隊偽裝成糧隊引誘敵軍,主力則繞至黑風口後方的鷹嘴崖——該處是影衛撤退的唯一捷徑,可在此處點燃浸油的鬆脂,濃煙能破解其硫磺反追蹤手段,同時阻斷退路。】
李瑁指尖在石牆上輕輕勾勒著黑風口的地形,係統的建議環環相扣,既有正麵防禦,又有側翼包抄,更算準了敵軍的撤退路線。他沉吟片刻,補充了一個細節:“能否分析出影衛的具體人數?”
【根據三次襲擾規模推算,影衛總數約在八百至一千人,分為十個小隊,每隊有一名首領,慣用信號箭聯絡。信號箭火光顏色不同,代表不同指令——紅色為進攻,藍色為撤退。】
回到中軍大帳時,李瑁已胸有成竹。他當即下令:“王勇,你帶三百玄甲銳士,換上運糧兵的服飾,明日辰時押送‘空糧車’前往黑風口,車中暗藏弓弩與火油。”又指向另一位將領,“張將軍,你率五百弓弩手今夜便出發,務必在拂曉前抵達黑風口兩側山腰,以‘三疊陣’埋伏,見紅色信號箭便先放滾石。”
最後,他看向負責追蹤的校尉:“你帶兩百輕騎,銜枚疾走,繞至鷹嘴崖待命。若見黑風口起火,便在崖下點燃鬆脂,記住,煙要濃,不必在意火光大小。”
眾將領雖不解為何突然改變防禦重心,且部署如此細致,但見李瑁神色篤定,皆領命而去。帳內隻剩下參軍周明,他遲疑道:“殿下,若叛軍並未如預期來襲,我軍主力分散,恐被幽州城內的叛軍抓住破綻。”
李瑁看向沙盤上的幽州城,指尖點在城東南角:“周參軍可知,昨日探子回報,幽州城東南角的箭樓已三日未換崗?”周明一愣,搖了搖頭。
“那處箭樓正對我軍大營,原是叛軍監視我軍的要地,如今反常沉寂,必是城內兵力已空虛。”李瑁語氣沉穩,“係統推演顯示,幽州叛軍三日內會佯裝突圍,實則想吸引我軍分兵,屆時我們隻需……”他俯身在沙盤上移動幾麵紅旗,“讓左翼虛張聲勢,主力仍守黑風口,待影衛被滅,再回身收拾幽州殘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明看著李瑁調整後的布局,眼中漸漸露出欽佩之色。這般虛實結合,既解了糧道之危,又能反將叛軍一軍。
次日辰時,偽裝成糧隊的玄甲銳士緩緩駛入黑風口。山道兩側靜得隻聞鳥鳴,王勇按李瑁吩咐,讓隊伍故意放慢速度,每輛糧車之間拉開丈許距離——這正是係統建議的“誘敵陣型”,看似鬆散,實則能快速展開防禦。
巳時三刻,當糧隊行至山道最狹窄處,一聲尖銳的呼哨突然劃破寂靜。兩側山林中瞬間射出密集的弩箭,黑色身影如猿猴般撲下山崖。王勇大吼一聲:“按計劃行事!”玄甲士紛紛從糧車下抽出長戟,鎧甲上的油脂讓弩箭射中後紛紛滑開。
就在此時,山腰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滾石如瀑布般砸下,將影衛退路徹底封死。緊接著,三排弩箭依次射出,第一排壓低射向戰馬,第二排平射軀乾,第三排則瞄準高處的攀爬者,正是李瑁部署的“三疊陣”。
影衛首領見勢不妙,射出一支藍色信號箭想要撤退,卻發現後路已被濃煙阻斷——鷹嘴崖的鬆脂燃起的濃煙順著風向飄來,帶著刺鼻的鬆香,徹底掩蓋了他們身上的硫磺味。而王勇已率玄甲士結成圓陣,長戟在外形成鐵壁,將殘餘影衛困在中央。
這場伏擊戰持續不到半個時辰便結束。八百影衛幾乎全軍覆沒,僅十餘人生擒。當消息傳回中軍大帳時,李瑁正在審閱係統的戰後分析。
【實戰驗證:影衛戰術與推演吻合度92。黑風口伏擊成功率89,因玄甲士衝鋒稍慢,讓三名首領逃脫,建議後續加強近距離搏殺訓練。】
【新數據補充:影衛俘虜招供,幽州城內叛軍確已無糧,三日後將以‘夜襲東門’為幌子,實則想從西門突圍,逃往漠北與突厥殘部彙合。】
李瑁將供詞與係統分析對照,一字不差。他立刻召集將領,調整部署:“今夜三更,全軍佯裝懈怠,讓東門守兵多燃火把,營造防禦鬆懈之象。張將軍帶五千精兵,悄悄移至西門外的蘆葦蕩埋伏,叛軍突圍時……”
三日後深夜,幽州城東門果然火光衝天,叛軍嘶吼著撲向唐軍防線。李瑁站在高台上,看著東門方向的廝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待城內喊殺聲漸弱,他舉起令旗:“信號彈。”
一枚綠色信號彈劃破夜空。早已埋伏在西門外的張將軍見狀,立即下令:“放箭!”蘆葦蕩中突然站起無數黑影,火箭如流星般射向正從西門湧出的叛軍——他們果然如係統所料,趁著東門佯攻,想從西門逃向漠北。
前後夾擊之下,叛軍徹底崩潰。安祿山殘餘勢力的最後一支主力被殲滅,幽州城於次日清晨被唐軍收複。
打掃戰場時,王勇捧著一枚刻有狼頭的令牌來見李瑁:“殿下,這是從影衛首領身上搜出的,背麵刻著‘突厥’二字。”李瑁接過令牌,腦海中係統再次響起提示。
【檢測到關鍵線索,啟動‘勢力溯源’功能。】
【分析顯示,突厥殘餘勢力正暗中聯絡安祿山舊部,試圖借平叛亂勢重返漠南。建議宿主於一月內遣使前往回紇,與其結盟共同壓製突厥。】
李瑁摩挲著令牌上的紋路,望向漠北的方向。平叛之戰雖近尾聲,可更大的棋局才剛剛展開。他將令牌收入懷中,對王勇道:“傳我令,休整三日,而後兵分兩路——一路留守幽州,另一路隨我北上,去會會回紇的毗伽可汗。”
帳外陽光正好,唐軍士兵正清理戰場,偶爾傳來歡呼聲。李瑁知道,這一場勝利並非終點,但有係統的精準分析與將士們的用命,前路縱有風雨,他亦能從容應對。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