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的邙山,晨露沾濕了玄甲士的披風。李瑁站在山崗上,望著遠處被押解下山的明遠和尚與吐蕃使者,兩人手腕上的鐵鐐在晨光中閃著冷光——昨夜的伏擊大獲全勝,不僅截獲了他們交易的半幅星軌圖,還從明遠的行囊裡搜出了天樞閣與江湖門派聯絡的密信,其中幾封赫然蓋著點蒼派與昆侖派的舊印。
“這些門派,怕是被天樞閣脅迫了。”青鬆道長拂去道袍上的草屑,密信上的字跡他認得,是點蒼派前任掌門的筆跡,那人三年前“病逝”,如今看來怕是遭了毒手。
李瑁將密信折好,指尖劃過“昆侖派”三個字。平叛期間,昆侖派弟子曾多次暗中相助,甚至有三人死在狼山的伏擊戰中,若說他們與天樞閣勾結,實在難以置信。“或許是天樞閣偽造印信,故意挑撥離間。”他望向洛陽城的方向,“此事需徹查,但眼下更重要的是整合江湖力量——天樞閣能在暗中攪動風雲,靠的就是對江湖門派的滲透,我們不能給他們可乘之機。”
三日後,洛陽最大的客棧“迎客樓”被包了下來。樓前的空地上,三十多張八仙桌依次排開,桌旁坐滿了江湖各派的掌門與長老——華山、丐幫、點蒼、昆侖、青城、崆峒……甚至連久居海外的蓬萊島主都親自趕來,皆是衝著李瑁的麵子。
李瑁身著常服,腰間未懸佩劍,隻帶著周明與柳輕煙走進院子。原本喧鬨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各派掌門紛紛起身行禮,目光中帶著敬佩與感激——平叛之戰中,李瑁不僅從未將江湖人視作“草莽”,反而與他們同飲同食,甚至在玄宗麵前力保,才得了“護國義士”的金匾與免稅的恩旨。
“諸位英雄不必多禮。”李瑁抬手示意眾人落座,聲音清朗,“今日請大家來,一是為慶功——狼山之役,蓬萊島的‘穿雲箭’射殺叛軍主將,青城派的‘流星鏢’破了死士營的陣型,丐幫弟子更是查清了叛軍糧道,這份功績,江湖與朝廷都不會忘。”
他話音剛落,洪七公便捋著胡須大笑:“殿下這話在理!咱們丐幫弟子雖叫花子出身,可保家衛國從不含糊!”周圍頓時響起一片附和聲,不少年輕弟子想起戰死的同門,眼眶微微發紅。
李瑁等喧鬨稍歇,話鋒一轉:“二是為防患——昨夜在邙山擒獲天樞閣的人,搜出密信,牽扯到部分門派。我知道諸位都是忠良之後,絕不可能與叛逆勾結,但若有人借門派之名行事,恐會壞了江湖的名聲。”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皆變。點蒼派現任掌門是個年近四十的漢子,聞言“霍”地站起,雙拳緊握:“殿下明鑒!我點蒼派絕無此事!定是天樞閣栽贓陷害!”
“吳掌門稍安勿躁。”李瑁取出那幾封密信,“大家請看,這印信雖是舊的,但筆跡模仿得極像,若流傳出去,難免有人信以為真。更可怕的是,天樞閣正在暗中聯絡失意的江湖人,許以重金,讓他們冒充各門派弟子為非作歹,敗壞咱們的名聲。”
昆侖派長老捋著白須,憂心忡忡:“如此說來,江湖怕是要亂了。我派在西域的分舵,上個月就被一夥冒充昆侖弟子的人砸了,還傷了三個師弟。”
“這正是天樞閣的毒計。”李瑁目光掃過眾人,“他們想讓朝廷猜忌江湖,讓百姓厭惡江湖,最後再逐個擊破,將江湖力量收為己用。”他頓了頓,拋出早已想好的方案:“為今之計,唯有整合江湖力量,設立‘江湖盟’,公推盟主,製定盟規,凡門派行事需報備,遇有冒充者,各派共討之。”
“盟主之位,非殿下莫屬!”洪七公第一個喊道,他身後的丐幫弟子立刻齊聲附和,“請殿下擔任盟主!”
青鬆道長也撫須點頭:“殿下智勇雙全,又能協調朝廷與江湖,確是盟主的不二人選。”
其餘門派見狀,紛紛響應。點蒼派吳掌門更是躬身道:“若殿下能主持公道,還我點蒼清白,我派願聽候差遣!”
李瑁心中微動,係統適時彈出提示:【江湖聲望達到頂峰,獲得‘武林共主’稱號,可調動江湖力量70,解鎖‘門派任務’模塊。】
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盟主之位,李某愧不敢當。不如由各派輪流執掌,每月在洛陽議事一次,我願擔任監盟,協調朝廷與江湖,為大家做個見證。”
這個提議既給了江湖各派自主權,又保留了他的監督之權,眾人皆覺妥當。洪七公咂咂嘴:“還是殿下考慮周全!那盟規該如何製定?”
“盟規有三:”李瑁朗聲道,“一、不得勾結叛逆,凡與天樞閣有牽連者,共誅之;二、不得欺壓百姓,違者廢除武功,逐出江湖;三、凡遇國難,各派需聽朝廷調遣,事後論功行賞,朝廷絕不虧待。”
這三條規矩既守住了大義,又護了江湖的名聲,眾人紛紛讚同。當下由青鬆道長執筆,各派掌門在盟規上簽字畫押,蓋上門派印信,“江湖盟”就此成立。
散會後,李瑁留下幾位掌門密談。他將從明遠和尚處搜出的星軌圖殘片鋪開:“天樞閣要找的洛陽秘庫,恐怕與江湖有關。據密信記載,秘庫的鑰匙分藏在七處,其中三處與門派有關——華山的‘思過崖’、昆侖的‘瑤池’、點蒼的‘劍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鬆道長看著殘片上的星圖,眉頭緊鎖:“思過崖確實有處石壁,刻著北鬥七星,曆代掌門都說那是祖師爺留下的玄機,莫非就是鑰匙?”
“極有可能。”李瑁點頭,“天樞閣敢打秘庫的主意,必是知曉其中藏著足以顛覆天下的東西。請諸位回去後嚴查門派古籍,若有關於秘庫的記載,立刻告知於我。”
各派掌門紛紛領命,點蒼派吳掌門更是主動請纓:“我派劍湖底有座水下石窟,從未對外開放,明日我便帶人下去探查!”
接下來的半月,江湖盟的作用逐漸顯現。丐幫弟子遍布天下,很快查清了冒充門派弟子的人多是天樞閣豢養的死士,由各門派聯手清剿,不到十日便抓獲三百餘人;華山派在思過崖的石壁後找到一塊刻著星圖的玉佩,與李瑁手中的殘片正好吻合;昆侖派則在瑤池深處發現了一艘古船,船艙裡藏著半張秘庫地圖。
李瑁將這些線索彙總,係統自動拚接出秘庫的大致位置——就在洛陽城外的邙山深處,一處名為“龍穴”的溶洞裡。更令人心驚的是,地圖上標注的秘庫藏品中,除了金銀珠寶,竟還有一份“江湖門派分布圖”,詳細記載了各派的總舵位置、護山大陣與弱點,顯然是隋末年間留下的。
“天樞閣要這分布圖做什麼?”柳輕煙看著地圖,臉色發白,“難道他們想逐個攻破門派?”
“不僅如此。”李瑁指尖點在地圖上的“終南山”位置,那裡是全真教的發源地,“他們怕是想利用這些弱點,控製江湖,再與外敵勾結,裡應外合。”
他立刻召集江湖盟議事,將地圖公之於眾。各派掌門見自家門派的弱點被標注得一清二楚,皆驚出一身冷汗。崆峒派掌門怒道:“這群狗賊!竟敢覬覦我派的‘七傷拳譜’!”
“事不宜遲,”李瑁沉聲道,“請各派立刻回山加固防禦,尤其是地圖上標注的弱點。我會派玄甲士協助昆侖、點蒼守護瑤池與劍湖,絕不能讓天樞閣再拿到任何線索。”
眾人領命而去,江湖盟第一次展現出驚人的行動力。華山派用巨石封死了思過崖的入口,昆侖派在瑤池布下“冰封陣”,點蒼派則派高手日夜守護劍湖,連一向避世的蓬萊島都派出船隊,在海上巡查,嚴防天樞閣從水路偷襲。
李瑁站在洛陽城頭,望著各派弟子匆匆離去的身影,心中稍安。係統提示【江湖防禦指數提升至85,天樞閣滲透難度增加】,他知道,整合江湖力量不僅是為了對抗天樞閣,更是為了讓這些曾遊離於法都之外的俠義之士,真正成為守護大唐的力量。
三日後,吳掌門派人送來消息:劍湖水下石窟裡發現了一塊青銅令牌,上麵刻著“天樞”二字,與叛軍弩箭上的標記相同,令牌背麵還刻著一行小字:“七星聚,龍穴開”。
“看來,秘庫的開啟需要七塊令牌。”李瑁摩挲著令牌,“我們已經找到三塊,剩下的四塊,怕是藏在更隱秘的地方。”
柳輕煙遞來一封密信,是周明從範陽送來的:“郭子儀將軍說,天樞閣的人在河北活動頻繁,似乎在尋找什麼,史思明已帶人追查下去。”
李瑁將青銅令牌收好,眼中閃過銳光:“他們越是著急,越是說明秘庫對他們至關重要。傳令下去,江湖盟與河北軍兵分兩路,一邊追查剩餘的令牌,一邊嚴守龍穴入口,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夕陽西下,將洛陽城染成金紅。李瑁走下城樓,腰間的尚方寶劍與懷中的青銅令牌隔著衣料相觸,一冷一溫,卻同樣沉甸甸的。他知道,整合江湖力量隻是第一步,與天樞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但有了這些俠義之士的相助,他心中的底氣又多了幾分。
遠處傳來丐幫弟子的歌謠:“長安月,洛陽風,江湖兒女一條心;平叛逆,護家國,不負胸前俠義名……”歌聲朗朗,在洛陽城的街巷間回蕩,那是屬於江湖的聲音,也是屬於大唐的新生力量。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