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伏誅,大唐的天空終於撥雲見日,然而曆經戰亂的帝國,千瘡百孔,如同一艘在狂風巨浪中顛簸後亟待修繕的巨艦。李瑁深知,平叛隻是第一步,要讓大唐重現往日輝煌,必須從朝堂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清晨,大明宮含元殿內,晨光透過雕花木窗,灑在金磚地麵上,映照出滿朝文武的身影。李瑁身著玄色朝服,頭戴冕旒,身姿挺拔地站在殿中。玄宗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平和卻又帶著期許,看著自己這位英勇且有擔當的皇子。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乃是整頓吏治。”李瑁率先開口,聲音在殿內回蕩,清晰而堅定,“安祿山之亂,雖為叛軍作祟,但朝堂之中亦有不少官員屍位素餐、貪汙腐敗,致使政令不通,百姓困苦,才給了叛軍可乘之機。”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聲議論。有些官員神色緊張,眼神閃爍,心中暗自擔憂自己是否會被牽連;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則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瑁兒所言極是。”玄宗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群臣,“如今大唐百廢待興,吏治清明方能讓百姓信服,讓政令暢行。瑁兒,你有何具體舉措,不妨說來聽聽。”
李瑁深吸一口氣,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冊,上前幾步遞與內侍,由內侍轉呈給玄宗。“陛下,這是臣近日暗中調查所得,其中羅列了各地貪汙腐敗、無能瀆職的官員名單。臣建議,即刻對這些官員進行罷黜,以正朝綱。”
玄宗翻開名冊,看著上麵一個個名字,臉色漸漸凝重。“這些人,竟如此膽大妄為!”他怒拍龍椅扶手,“瑁兒,此事就由你負責,務必雷厲風行,將這些害群之馬清除出朝堂。”
“遵旨!”李瑁跪地領命,旋即轉身麵向群臣,目光如炬,“此次整頓吏治,絕不姑息。凡有貪腐劣跡者,不論官職大小,皆嚴懲不貸。同時,朝廷也將廣開賢路,選拔有才能、有操守之士,充實各級政府。”
殿中一位老臣站了出來,麵露難色:“榮王殿下,如此大規模地淘汰官員,恐朝堂震動,且新選拔之人,是否能勝任其職,也未可知啊。”
李瑁微微一笑,從容回應:“老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如今局勢,不破不立。朝廷將設立嚴格的選拔機製,不僅考察學識,更看重品德與實際才能。對於新選拔的官員,也會有相應的培訓與考核,確保他們能為百姓辦實事。”
老臣思索片刻,覺得有理,便退了回去。李瑁繼續說道:“臣建議,在各州府設立‘廉政監察使’,由朝廷直接委派,定期巡查地方官員,一旦發現貪腐行為,即刻上報,從嚴懲處。如此,方能形成震懾,讓官員們不敢越雷池一步。”
眾大臣聽聞,紛紛表示讚同。李瑁趁熱打鐵,又道:“吏治整頓,不僅要懲處貪腐,更要激勵官員有所作為。往後,對於政績突出的官員,朝廷應給予重賞,晉升提拔;而對於碌碌無為者,即便無貪腐之舉,也應適當降職,騰出位置給有能之人。”
玄宗點頭稱讚:“瑁兒此策甚妙,如此方能讓朝堂上下一心,共同為大唐複興努力。”
吏治整頓的詔令很快便昭告天下。李瑁雷厲風行,短短數月間,數十名貪腐官員被罷黜,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權重之人。消息傳出,百姓拍手稱快,各地官員也紛紛收斂行徑,一時間,官場風氣為之一新。
在罷黜官員的同時,選拔賢才的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李瑁親自參與選拔過程,他與吏部官員一起,在全國各地舉辦選拔考試,內容涵蓋經史子集、政務處理、民生對策等多個方麵。
在長安的選拔考場外,人頭攢動。來自各地的學子們懷揣著夢想與抱負,等待著改變命運的機會。一位名叫張旭的年輕書生,來自偏遠的巴蜀之地,他自幼家境貧寒,卻勤奮好學,聽聞朝廷廣開賢路,不遠千裡趕來應試。
“此次若能高中,定要為百姓謀福祉,不負朝廷的期望。”張旭看著考場,眼中滿是堅定。
選拔考試結束後,李瑁親自審閱試卷,挑選出一批優秀的人才。這些人中,有的提出了興修水利、發展農桑的良策,有的對改善地方治安有獨到見解,李瑁一一記錄在案,根據他們的才能和特長,安排到合適的崗位。
張旭因其對民生問題的深刻見解,被任命為滄州的縣令。赴任前,他前來向李瑁謝恩:“殿下的知遇之恩,臣沒齒難忘。臣定當竭儘全力,讓滄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李瑁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乾,大唐的未來,就靠你們這些有識之士了。”
吏治改革初見成效,李瑁又將目光投向了稅收製度。一天午後,李瑁帶著戶部尚書及一眾官員,來到禦書房,與玄宗商議稅收改革之事。
“陛下,如今百姓剛剛經曆戰亂,生活困苦,原有的稅收製度已讓他們不堪重負。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減輕百姓負擔,以恢複經濟。”李瑁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玄宗皺眉道:“瑁兒,朝廷開支龐大,若減輕賦稅,恐財政不足,這該如何是好?”
李瑁早有準備,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圖表,展開鋪在桌上。“陛下請看,這是臣與戶部官員共同統計的各地稅收明細。臣發現,許多地方存在重複征稅、苛捐雜稅的現象,這些額外的負擔,不僅讓百姓苦不堪言,也阻礙了商業和農業的發展。”
玄宗湊近一看,圖表上詳細記錄了各地的稅收種類、額度以及百姓的承受能力,一目了然。“原來如此,這些地方官員,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盤剝百姓。”玄宗怒道。
“所以,臣建議,首先要廢除那些不合理的苛捐雜稅,隻保留田賦、戶稅等基本稅種,並適當降低稅率。”李瑁指著圖表說道,“如此,百姓手中有了餘錢,便能用於生產和消費,促進經濟的複蘇。”
戶部尚書麵露難色:“殿下,降低稅率,短期內朝廷財政收入必然減少,這……”
李瑁微微一笑:“尚書大人不必擔憂。臣還有一策,可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眾人皆好奇地看著他。李瑁繼續說道:“我們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對商業活動進行合理征稅。如今大唐各地貿易漸趨繁榮,若能完善商業稅收製度,開辟新的稅源,不僅能彌補因降低農業稅而減少的收入,還能促進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玄宗思索片刻,點頭道:“瑁兒此策可行。隻是這商業稅收,如何征收,還需仔細斟酌。”
李瑁點頭稱是:“臣建議,在各地設立專門的商稅機構,統一管理商業稅收。根據不同的商業活動和商品種類,製定合理的稅率。同時,要簡化征稅流程,避免官員借機刁難商戶。”
經過一番討論,稅收改革的方案逐漸成形。新的稅收製度規定,田賦稅率降低兩成,戶稅根據家庭人口和資產重新核定,取消各地自行設立的苛捐雜稅。在商業稅收方麵,設立商稅院,對過往商隊、店鋪等按規定征稅。
稅收改革的詔令頒布後,百姓們無不歡呼雀躍。在河北的一個小鎮上,一位賣布的商人高興地說道:“這下好了,稅少了,我們做生意的成本也低了,以後能多掙點錢,日子有盼頭了。”
而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也感受到了政策的利好。一位老農看著自家的田地,笑道:“稅率降了,今年收成好了,就能給家裡多添幾件新衣裳,給娃們買點好吃的。”
隨著吏治整頓和稅收改革的推進,大唐的朝堂和民間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朝堂之上,官員們兢兢業業,一心為公;民間百姓,生產積極性大增,商業和農業都呈現出複蘇的跡象。李瑁看著這一切,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但他知道,改革之路還很漫長,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他,為了大唐的繁榮昌盛,他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李瑁騎馬巡視長安的集市。集市上熱鬨非凡,人來人往,店鋪林立。他看著百姓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殿下,您看這集市,比以前熱鬨多了。”隨行的侍衛笑著說道。
李瑁點頭:“這隻是開始,隻要我們繼續努力,大唐定能恢複往日的繁華。”
正說著,一位老者認出了李瑁,他激動地走上前,跪地行禮:“榮王殿下,您是大唐的恩人啊!自從您推行改革,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周圍的百姓紛紛圍攏過來,紛紛向李瑁表達感激之情。李瑁下馬,扶起老者:“大家的好日子,是靠大家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本王隻是做了該做的事。”
看著眼前熱情的百姓,李瑁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他將繼續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大唐的明天,為百姓的幸福,不懈努力。而大唐,也將在他的努力下,逐漸走出戰亂的陰影,邁向新的輝煌。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