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革新受阻智商破局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02章 革新受阻智商破局

第202章 革新受阻智商破局(1 / 1)

政事堂的銅壺滴漏剛過辰時三刻,李瑁鋪開的《唐六典》校注本上,已被朱筆圈出了十七處。最醒目的是“三省六部”架構圖旁的批注:“吏部考功司,三年一考,遲滯如老牛拉車;戶部度支司,賬冊堆疊至梁,查核需三月——此非治世之象。”

“殿下,這是新擬的《機構精簡策》,您過目。”秘書郎捧著卷冊進來時,靴底沾著的露水在青磚上洇出淺痕。冊子裡列著十二條改革案:裁撤冗餘的“九寺五監”屬官三百餘人,將地方“州府參軍”員額減半,用“季度考成法”替代沿用百年的“三年考績製”,每一條都像針,紮在守舊派的痛處。

李瑁指尖劃過“裁撤詹事府司直”一條,忽然想起昨日係統調出的貞觀年間舊檔:“貞觀十七年,房玄齡精簡官員,留任者僅六百四十員,天下大治。開元二十五年,官員已增至一萬七千,十羊九牧,民不堪負。”他將舊檔抄本夾進策論,墨香混著陳年紙味,竟生出幾分穿越時空的沉鬱。

早朝的鐘聲撞響時,紫宸殿的梁柱間還飄著晨霧。李瑁捧著策論剛站定,禮部尚書韋陟便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榮王所提改革,實乃動搖國本!我大唐官製承自隋煬,經貞觀、永徽兩朝完善,豈是說改就能改的?”他抖著花白的胡須,朝階下的勳貴們掃了一眼,“詹事府司直掌皇親教化,裁了他們,難道要讓宗室子弟淪為市井無賴?”

“韋尚書怕是忘了,貞觀年間本無詹事府司直。”李瑁上前一步,展開貞觀舊檔,“彼時宗室子弟或戍邊疆,或理農事,無一人寄食朝廷。倒是如今,司直衙門養著百餘人,除了給王爺們抄抄佛經,還做了什麼?”

階下立刻響起竊竊私語。戶部侍郎蕭炅摸著油光的肚皮,甕聲甕氣地接話:“季度考成?那地方官豈不是要月月折騰?秋收時忙著納糧,春耕時忙著勸農,哪有功夫應付考核?依老臣看,還是三年一考穩妥,祖宗的法子錯不了。”

“穩妥?”李瑁的目光像落在冰麵上,“去年河南道蝗災,刺史上報時已過了三個月,等朝廷賑災糧到,莊稼早成了空殼。若用季度考成,災情當月便能上達天聽,何至於餓殍遍野?”他忽然提高聲音,“蕭侍郎掌管度支,該知道河南災民今年要借多少口糧——那些糧食,夠養十個詹事府司直衙門!”

蕭炅的臉漲成了紫豬肝色,往後縮了縮,卻被身後的趙國公李嶠推了一把。李嶠拄著鑲玉拐杖,慢悠悠出列:“榮王年輕氣盛,怕是不知‘變則亂’的道理。漢武帝改弦更張,晚年輪台罪己;隋煬帝妄改舊製,落得身死國滅。前車之鑒,不可不察啊。”

這話像塊巨石投進池裡,不少老臣紛紛點頭。李瑁卻笑了,從袖中取出另一卷冊,正是係統提供的《曆代改革得失錄》:“趙國公隻知其一。商鞅變法,秦遂一統;孝文帝遷都,鮮卑融漢。若一味守舊,何來今日之大唐?”他翻到“隋文帝廢九品中正製”一頁,“當年也有人說‘鄉舉裡選乃古法’,可科舉一開,寒門才有報國之門——難道趙國公要讓我大唐再回到‘上品無寒門’的日子?”

李嶠的拐杖在金磚上篤篤直響,卻說不出反駁的話。玄宗在龍椅上撚著胡須,忽然開口:“瑁兒說的考核之法,具體如何施行?”

“回陛下,臣已讓吏部擬了《考成法細則》。”李瑁展開細則,“地方官每月報農事、刑獄、稅賦三冊,由巡查使核對;京官每季度交政績賬,由中書省稽察。做得好的,俸祿加三成;差的,降職調用;若有欺瞞,就地罷官。”他指著細則後的算例,“就像長安西市的掌櫃,每日盤點賬目,才能知道賺了虧了——朝廷治天下,難道不該比掌櫃管鋪子更用心?”

“胡鬨!”禮部侍郎崔琳猛地出列,朝服的玉帶都崩開了一顆玉扣,“朝廷是聖明之地,豈能與市井商鋪相提並論?官員考核自有禮法約束,用這些市井法子,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我大唐無禮?”

李瑁盯著他腰間的玉帶——那是條逾越規製的十三銙玉帶,按律隻有親王能用。他忽然轉向玄宗:“陛下,臣昨日在大理寺查到,崔侍郎去年為子求官,曾向吏部主事行賄百匹絲綢。按舊製,這類事要等三年考績時才查,如今有了季度考成,便可即時糾察——不知崔侍郎怕的是‘市井法子’,還是怕自己的勾當藏不住?”

崔琳的臉瞬間沒了血色,癱在地上。玄宗拍了下龍案:“查!給朕徹查崔琳!”

殿內鴉雀無聲時,係統的提示音在腦海響起:“守舊派核心成員動搖,中立官員傾向改革,支持率上升至四成。”李瑁卻知道,這隻是開始。韋陟、李嶠背後是關隴世家,蕭炅連著山東士族,他們怕的不是改革本身,是改革斷了他們壟斷官場的路子。

退朝後,李瑁剛回到榮王府,就見鴻臚寺卿鄭虔在廊下候著,手裡捧著個波斯鎏金盒。“殿下,這是大食使者剛送來的,說他們的‘商隊賬簿’,每月一核,從無差錯。”鄭虔打開盒子,裡麵是疊得整齊的羊皮賬冊,每一頁都有經手人簽字,末尾還畫著小小的星月標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好東西。”李瑁翻著賬冊,忽然有了主意,“鄭卿,明日請各國使者來政事堂,讓他們講講本國的官製——大食的‘埃米爾巡檢製’,新羅的‘鄉校考核法’,都值得一聽。”

次日午後,政事堂的門檻幾乎被踏破。大食使者伊德裡斯正講得興起:“我國每省設三名巡檢,每月輪換,誰也彆想糊弄。上月有個城主瞞報稅收,當月就被撤了職,連他收藏的瑪瑙都充了公!”新羅留學生金允文跟著補充:“我國的地方官,若轄內農戶減了十戶,立刻調去開荒——治不好民,就去跟土地打交道。”

韋陟坐在角落裡,撚著胡須冷笑:“夷狄之法,怎可用於天朝?”

“韋尚書去過廣州港嗎?”李瑁忽然問。見韋陟搖頭,他繼續道,“那裡的胡商用‘契約法’做生意,比咱們的‘市舶司條規’清楚十倍;波斯的‘驛卒傳信製’,比咱們的公文快馬還準時。難道因為是‘夷狄之法’,就要眼睜睜看著咱們的商稅比胡商的賬冊還糊塗?”

正說著,吏部侍郎匆匆進來,手裡舉著份加急文書:“殿下,河南道報來的,推行季度考成的三個州,今年夏糧征收比去年快了二十天,還查出兩起隱田案!”

李瑁接過文書,遞給身邊的官員傳閱。紙張在眾人手中流轉,像一麵鏡子,照出守舊派的尷尬。李嶠的拐杖不再作響,蕭炅的肚皮也不那麼挺了,連一直沉默的戶部尚書裴寬都忍不住道:“既然有實效,不妨先在河南、江南試點,若真能利民,再推廣不遲。”

“裴尚書說得是。”李瑁順水推舟,“臣請陛下恩準,先設十個試點州,由巡查使與地方官共同推行新製。三個月後,再將成效奏請聖裁。”

玄宗在屏風後聽得分明,朗聲道:“準了。誰若敢在試點中作梗,朕摘他的烏紗!”

消息傳出,長安的酒肆裡頓時多了不少議論。西市的老周算著賬笑道:“還是榮王有法子,那些老頑固,不拿實在好處給他們看,是不會鬆口的。”隔壁桌的書生們正抄寫新出爐的《試點州章程》,其中一個忽然道:“你們看這條,‘百姓可上書評議官長’,這才是真的把尺子交到咱們手裡啊。”

李瑁站在王府的廊下,看著天邊的流雲。係統顯示“改革試點啟動,行政效率預期提升三成”,但他知道,韋陟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就像修剪老槐樹,剪掉了枯枝,還得提防樹洞裡的蟲。

“備車,去惠民坊。”他對侍從道,“聽聽百姓怎麼說——他們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惠民坊的啟蒙堂裡,先生正教孩子們讀新刻的《考成法歌謠》:“一月一報賬,官清民不慌;季度查得細,糧倉堆滿倉。”張婆婆提著剛領的米袋經過,聽見了便笑道:“這曲子好記!要是早有這法子,去年河南的官也不敢瞞災情了。”

李瑁站在巷口,看著陽光穿過槐樹葉,在地上灑下細碎的光斑。他忽然明白,改革從來不是朝堂上的唇槍舌劍,而是要讓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日子在變好。就像這惠民坊的路,修得平不平,走的人最清楚;新製好不好,百姓的笑臉最明白。

暮色漸深時,他回到王府,在《改革提案》的末尾添了一行字:“治世如治水,堵則潰,疏則通。”窗外的蟬鳴漸起,帶著初夏的躁動,卻也藏著萬物生長的力量——就像這場剛剛起步的改革,縱然前路有阻礙,終究擋不住奔湧向前的潮流。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赤腳醫生筆記:1979重啟人生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獵糧滿倉 夢境國王 玄幻世界之全係靈根團寵傳奇 嬌嬌一巴掌,裴總跪著誇她打得響 他的鎮魂醫 寵妻無度,傅總他瘋狂纏愛 巫師世界:我的神女馬甲藏不住了 穿成七零小寡婦,假死丈夫回來了 手撕白蓮後,我殺穿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