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凝心聚力破僵局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03章 凝心聚力破僵局

第203章 凝心聚力破僵局(1 / 1)

長安的夜雨敲打著政事堂的琉璃瓦,李瑁將剛謄抄好的《改革試點月報》疊好,指尖在“河南道夏糧增收三成”的字樣上停頓片刻。案頭還堆著幾份奏折,禮部尚書韋陟聯合七位老臣,以“試點擾民”為由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字裡行間的火藥味幾乎要衝破紙背。

“硬碰硬,怕是要把這些人逼得更緊。”李瑁對著燭光輕叩指尖,係統麵板上的“朝堂勢力圖譜”正閃爍不定——紅色的守舊派與藍色的革新派涇渭分明,唯有中間那片灰影忽明忽暗,那是占朝臣近半數的中立勢力。其中最顯眼的,是工部尚書蘇頲與禦史中丞宋璟,兩人既不反對改革,也從未公開支持,就像長安城牆上的青磚,沉默地立在風雨裡。

“得讓他們看到,改革不是洪水猛獸。”他忽然想起蘇頲前日在朝會上的話:“臣以為,試點可試,但需防地方官借改革之名苛待百姓。”話雖中立,卻藏著對民生的牽掛。

次日清晨,李瑁帶著兩卷圖紙直奔工部衙門。蘇頲正對著一堆河工器具發愁,見他進來,連忙起身:“殿下怎的來了?”案上攤著黃河汛情圖,幾個新造的閘門模型歪歪扭扭,顯然遇到了難處。

“聽聞蘇尚書在改黃河護岸堤?”李瑁展開一卷圖紙,是係統提供的“複式閘門結構圖”,用楠木製成的閘門可分級升降,比現行的單板式閘門更能抵禦洪水,“臣前幾日在江南見到一種新法子,或許能用在黃河上。”

蘇頲的眼睛倏地亮了。他盯著圖紙上的齒輪聯動裝置,手指在“分級泄洪”的注解上反複摩挲:“這般設計,汛期可分洪,旱季能蓄水,若是真能成……”他忽然想起什麼,眉頭又皺起來,“隻是這閘門需用嶺南的硬木,漕運到洛陽就要耗費不少,地方官府怕是不願承擔。”

“這正是改革要解決的問題。”李瑁鋪開另一卷《漕運改良策》,“按新製,地方可申請‘專項改良款’,由戶部直接撥付,不必再層層盤剝。就像這閘門,朝廷出三成,地方出兩成,餘下的讓受益農戶以勞役抵償——既修了堤,又不加重百姓負擔。”

蘇頲的手指在策論上點了點:“去年我蘇家在同州的莊園,就因漕運不暢,新收的麻紙運不到長安,積壓了足足三千卷。地方官說‘漕工不足’,可衙役卻在忙著給鹽商押運私貨。”他歎了口氣,“不是不願支持改革,是怕改來改去,受苦的還是百姓。”

“蘇尚書若信得過臣,同州的事,臣來辦。”李瑁起身時,將閘門圖紙留在案上,“三日內,讓漕工先給您的莊園運紙。至於那些挪用漕工的衙役,正好用新的考核法查一查。”

三日後,蘇頲在朝會上忽然出列:“陛下,臣核查過河南試點州的稅冊,並無苛待百姓之事,反倒是新修的水渠讓二十裡旱田變了水田。”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韋陟,“臣以為,試點可再增三州,尤以黃河沿岸為宜,正好試試新的護岸堤法子。”

李瑁望著蘇頲挺直的背影,心中微動。係統提示“中立勢力蘇頲傾向革新”,那片灰影裡,已有一點染上了淡藍。

拉攏宋璟,則費了更多心思。這位禦史中丞以鐵麵無私聞名,連玄宗都曾說“宋璟在,百官不敢妄為”。李瑁幾次想登門拜訪,都被他以“公務在身”擋了回來。直到七月初,大理寺送來一樁案子——宋璟的侄子在越州被當地豪強誣陷盜賣官糧,打入了死牢。

“越州刺史是韋陟的門生。”裴寬低聲提醒,“這案子怕是衝著宋中丞來的,想逼他站隊。”

李瑁看著卷宗裡的供詞,墨跡新舊不一,顯然是屈打成招。他想起宋璟常說的“法者,天下之公器”,此刻卻有人拿律法當武器,攻訐忠良。

“讓百草穀的人去趟越州。”李瑁對親衛吩咐,“找當地的漕幫兄弟,查查那豪強的糧庫——盜賣官糧的,怕是另有其人。”

七日後,越州傳來消息。百草穀的醫女在豪強糧倉的夾層裡,找到了蓋著官印的空糧袋,上麵的編號與州府丟失的官糧完全吻合。漕幫的人還查到,那豪強每月都給越州刺史送兩船“私鹽”,正是王承業案中漏網的餘黨。

宋璟接到侄子的家書時,正坐在禦史台的卷宗堆裡。信上寫著:“救侄者,非律法,乃榮王所遣義士。彼在越州街頭見百姓因糧價高漲而泣,遂查糧案,非為私情,實為公道。”

次日早朝,宋璟手持越州案卷,彈劾越州刺史“與豪強勾結,盜賣官糧”,言辭之厲,連韋陟都坐不住了。末了,他話鋒一轉:“榮王所推考成法,若能早行,此類冤案或可避免。臣請陛下,將考核法推廣至全國監察係統。”

李瑁看著宋璟棱角分明的側臉,想起係統裡的一句話:“中立者非無立場,唯盼公道而已。”他忽然明白,這些人不是搖擺不定,隻是在等待一個值得信賴的理由。

拉攏中立勢力,有時要靠雷霆手段,有時卻需潤物無聲。兵部侍郎盧從願一直愁眉不展,他家在濟州的漁場被海盜騷擾,漁民不敢出海,生計無著。李瑁得知後,沒動用一兵一卒,隻讓江湖上的“海鯨幫”出麵——那些常年在海上討生活的漢子,用漁網纏住了海盜的船舵,又在礁石上畫了大大的“唐”字,嚇得海盜再不敢靠近濟州海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盧從願提著一筐濟州特產的海魚登門道謝時,李瑁正在看新送來的《民生簡報》。“殿下這份情,盧某記在心裡。”盧從願看著簡報上“濟州漁民複業,月增收百貫”的消息,忽然道,“昨日韋尚書拉我聯名反對試點,我沒簽。不是賣殿下人情,是覺得……能讓漁民安穩出海的改革,總不會錯。”

李瑁笑著遞給他一杯茶:“盧侍郎可知,漁民出海要交七種稅,其中三種是地方私加的?新製規定,除朝廷明稅外,私稅一概廢除——這才是讓他們安穩的根本。”他翻開一本賬冊,上麵記著各州私稅名目,密密麻麻寫了三十多頁,“您看,改革不是改官製,是改這些壓在百姓身上的擔子。”

盧從願的手指撫過賬冊上的“鹽稅附加”“船塢使用費”,忽然紅了眼眶:“我那濟州老家,有漁民為了交私稅,把女兒都賣了……若早有這新製,何至於此。”

中立勢力的動搖,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太常卿薑皎家的茶葉在淮南被苛征重稅,李瑁讓當地巡察使按新律減免了稅費;太府卿楊崇禮的兒子在嶺南經商遇阻,江湖上的“嶺南商會”出麵調停,化解了與當地土司的糾紛。越來越多的中立大臣發現,那些困擾家族多年的難題,竟在不知不覺中被解決了,而背後總能看到榮王府的影子。

八月十五的家宴上,玄宗看著滿朝官員的賀表,忽然對李瑁笑道:“前日朕問蘇頲,改革好不好,他說‘黃河大堤能擋水,新製能擋貪腐’。這可是他頭一回替你說話。”

李瑁躬身道:“不是替臣說話,是替百姓說話。”

中秋過後,政事堂的氣氛悄然改變。韋陟再提停止試點時,宋璟立刻出列反駁:“臣已核查過七州試點,百姓賦稅減少,官吏貪腐下降,為何要停?”蘇頲跟著附議:“新的護岸堤在鄭州試成了,能抵百年一遇的洪水,這正是改革之功。”盧從願、薑皎等人紛紛表態,朝堂上的藍色陣營,不知不覺間已壯大了許多。

韋陟氣得發抖,指著眾人道:“你們……你們都被他拉攏了!”

李瑁平靜地看著他:“韋尚書錯了。不是臣拉攏他們,是百姓的日子拉攏了他們。”他展開最新的《試點月報》,上麵貼著幾張畫——河南農戶捧著新糧笑,越州漁民補著漁網唱,濟州鹽民給巡查使送鹹魚。“這些,才是最有力的說服力。”

散朝後,宋璟與蘇頲並肩走出宮門。宋璟看著手裡的《考核法細則》,忽然道:“榮王要的,不是權力,是天下太平。”蘇頲點頭:“咱們這些人,爭了一輩子對錯,倒不如看看百姓的笑臉——那才是最實在的對。”

暮色中的榮王府,李瑁正對著“朝堂勢力圖譜”出神。中間的灰影已淡了大半,藍色的革新派與紅色的守舊派漸漸勢均力敵。係統提示“中立勢力轉化完成率達六成,改革阻力大幅下降”,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窗外傳來孩童的笑聲,是惠民坊的孩子們在放孔明燈。燈上寫著“五穀豐登”“官清民安”,一盞盞升向夜空,像無數顆跳動的星。李瑁忽然想起宋璟的話:“法者,公器也;改者,民心也。”拉攏中立勢力,從來不是靠權謀,而是靠那份讓天下人過上好日子的真心——就像這孔明燈,隻要燭火不滅,總能照亮前路。

他提筆在《改革續策》上寫下:“治世如聚沙,一粒一粒,方成堆;民心如滴水,一滴一滴,方成河。”墨跡落在紙上,暈開一片溫暖的光,仿佛預示著大唐的未來,正在這一點一滴的努力中,彙聚成不可阻擋的洪流。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高三畢業後,我拿萬族做口糧! 肉身成聖:校花連夜翻我牆頭 重生魔警:我的係統是魅魔女王 再陪劉天仙度過漫長歲月 寂滅星芒 一朵破爛奇葩開在修仙界 從葬龍淵開始吞噬 武破極境 契約成婚:陸少掌心嬌甜又野 再婚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