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守舊派與軍事勢力勾結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20章 守舊派與軍事勢力勾結

第220章 守舊派與軍事勢力勾結(1 / 2)

長安城的秋意帶著幾分肅殺,浸透了皇城的每一寸角落。政事堂內,檀香在青銅鼎中明明滅滅,煙氣纏繞著案上堆疊的文書,仿佛要將那些字裡行間的隱秘都裹進朦朧裡。李瑁指尖捏著的密報,是用情報司特有的鴿糞墨寫就,在尋常光線下隻見一片空白,唯有湊近燭火,那些歪斜的字跡才會顯形——“戶部尚書楊國忠三夜赴城西‘醉仙樓’,與朔方副將王奎密談,席間屢提‘軍械監糜費’,語涉‘改弦更張’。”

燭火跳動著,將李瑁的影子投在身後的輿圖上,那影子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晃動,像是在隴右、朔方的地界上徘徊。窗外的石榴樹早已落儘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椏刺向鉛灰色的天空,枝上還掛著幾片頑固的枯葉,在秋風裡瑟瑟發抖,如同此刻他心頭翻湧的思緒。

“殿下,朔方軍的軍械驗收冊到了。”魏叔玉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一本厚厚的麻紙冊子放在案上,聲音壓得極低,“按例該由王奎副將親筆簽收,可這次……”他指了指冊子末尾,那裡蓋著一方模糊的朱印,旁邊用小字注著“奎染風寒,由參軍代筆”。

李瑁翻開冊子,指尖劃過“連弩一百五十張”的字樣,目光驟然停在“損耗三十張”的記錄上。損耗原因一欄,隻有一個潦草的“朽”字,像是倉促間畫上去的。他記得清清楚楚,半月前趙二柱親自押運送往朔方的連弩,每一張都經過三重核驗,機括上刻著工匠編號,弓弦用七股牛筋擰成,彆說“朽壞”,便是日曬雨淋三年也未必會損。

“這三十張弩,去向蹊蹺。”李瑁將冊子合上,封麵上的“朔方軍”三個字在燭火下泛著冷光,“讓秦武備一份調令,就說機動部隊需補充五十張連弩,限王奎三日內親自押送赴京,不得有誤。”

魏叔玉瞳孔微縮:“殿下是想……”

“他若心虛,定會找借口推脫;他若應下,正好讓秦武驗驗那些‘朽壞’的弩,究竟是真壞了,還是換了去處。”李瑁望向窗外,秋風卷著枯葉掠過廊下的銅鶴,發出細碎的聲響,“你再去趟軍械庫,讓趙二柱把送往朔方的連弩編號抄一份來,每個編號對應的工匠是誰,都得記清楚。”

魏叔玉剛轉身,政事堂外便傳來一陣紛雜的腳步聲。楊國忠帶著禮部尚書、吏部侍郎等幾位老臣,捧著一卷明黃封皮的奏折,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楊國忠今日穿了件孔雀藍的錦袍,腰間玉帶鑲著碩大的翡翠,走路時環佩叮當,倒像是來赴宴而非議事。

“殿下!”楊國忠將奏折往案上一放,聲音洪亮得震得燭火搖晃,“臣等懇請裁撤軍械監!自設此監以來,耗費國庫銀錢四十萬兩,所造器物華而不實——隴右軍報稱,新造連弩射程不及舊製,投石機笨重難移,反誤了軍情!趙二柱一介匠戶,竟掌軍械之權,引得軍中將領怨聲載道,長此以往,恐動搖軍心啊!”

禮部尚書立刻附和,花白的胡須因激動而顫抖:“楊大人所言極是!祖製規定,軍械由工部掌管,匠人不得乾政。如今趙二柱竟能直達天聽,對將軍們指手畫腳,這是以下犯上!再說那些新兵,放著弓馬不練,整日擺弄什麼偏箱車、鐵蒺藜,簡直是舍本逐末!”

幾位老臣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數落著軍械監的不是,言語間卻都繞不開“趙二柱”“秦武”“柳明月”這些被李瑁重用的新人,字裡行間藏著的,是對權力旁落的憤懣。

李瑁靜靜地聽著,手指在案上輕輕叩擊,直到眾人說得口乾舌燥,才緩緩開口:“諸位說連弩射程不及舊製,可知新弩加裝了青銅滑輪,射程較舊製多五十步?說投石機笨重,可知蘇明遠改良的偏箱投石機能拆能裝,三日內便可在戈壁紮營?”

他拿起朔方軍的驗收冊,扔到楊國忠麵前:“王奎說有三十張連弩朽壞,你們誰能告訴朕,用牛筋弓弦、桑木機括的弩,如何會在半月內朽壞?趙二柱在每個零件上都刻了編號,隻要找到這些零件,是真朽壞還是假損耗,一問便知。”

楊國忠臉色一白,強自鎮定道:“軍中之事繁雜,偶有疏漏也難免……”

“疏漏?”李瑁猛地拍案,燭火劇烈晃動,將他的影子投在牆上,如同怒目金剛,“三十張連弩,夠裝備一個先鋒營!若這些弩落到吐蕃人手裡,將來射穿大唐士兵胸膛的箭,就是你口中的‘疏漏’嗎?”

堂內瞬間鴉雀無聲,老臣們垂下頭,不敢再言語。楊國忠的手指緊緊攥著袍角,翡翠玉帶硌得他手心生疼,卻渾然不覺。

“柳明月何在?”李瑁揚聲道。

屏風後傳來清脆的應答,柳明月一身銀甲,捧著個黑漆木盒快步走出,單膝跪地:“末將在。”

“你前日傳回的密報,說王奎與吐蕃細作往來密切,可有實證?”

柳明月打開木盒,裡麵是幾枚狼牙符和一卷絹帛。“這是吐蕃細作常用的狼牙符,末將的斥候在朔方城外的沙丘裡截獲,符上刻著的‘王’字,與王奎私章一致。”她展開絹帛,上麵是用突厥文寫就的賬目,“這是交易記錄,王奎用二十張連弩,換了吐蕃的十匹河西駿馬上繳,充作軍獲,其餘十張……恐已運至吐蕃大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國忠的臉徹底失了血色,腳步踉蹌著後退半步,撞在身後的吏部侍郎身上。李瑁卻沒看他,目光落在柳明月身上:“你立刻帶二十名斥候,持軍械庫的編號冊,隨魏侍郎前往朔方,務必查清剩餘十張連弩的下落。告訴趙二柱,讓他選十個最熟悉連弩構造的工匠,跟你同去——吐蕃人若拆了弩機,他們也能從零件認出編號。”

柳明月領命起身,銀甲在燭火下泛著冷光,轉身時與楊國忠擦肩而過,目光如刀,嚇得他不由自主地縮了縮脖子。

待眾人散去,李瑁召來情報司統領。統領是個跛腳的老卒,臉上帶著一道從眉骨到下頜的疤痕,據說是當年跟著薛仁貴征西時留下的。他從懷裡掏出個油布包,裡麵是幾封火漆封口的書信。

“殿下,這是王奎與京畿衛都虞侯張彪的往來密信。”老卒聲音嘶啞,像是被砂紙磨過,“張彪是吏部尚書裴炎的門生,而裴炎的嫡女,嫁的正是楊國忠的侄子。他們約定,三日後在校場舉行的秋操上,由張彪的京畿衛製造混亂,誣陷機動部隊嘩變,再由裴炎聯合老臣們上奏,說改革引發兵變,請廢軍械監,重掌兵權。”

李瑁拆開一封書信,上麵的字跡潦草而急切,寫著“弩已送半數,待秋操亂時,可借吐蕃之手……”後麵的字被水洇了,模糊不清。他將書信湊到燭火前,信紙邊緣的焦痕顯示,這信曾被人匆匆藏在灶膛裡,是情報司的人從灰燼中搶救出來的。


最新小说: 洪荒:五行道人 仙指問心 小家奴鹹魚翻身記 娶媳防老 京市歸來,掌權人的羈絆 饑荒年代種田忙 雙星奪權 涅盤遊戲:開局覺醒唯一真瞳 故鄉故事 末世農家樂:退休刺客的仙府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