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經濟繁榮景象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24章 經濟繁榮景象(1 / 1)

長安城的清晨總是被西市的喧囂喚醒。天剛蒙蒙亮,朱雀大街上就響起了車輪碾過青石板的碌碌聲,西域的駝隊載著香料和寶石,江南的商船卸下來的絲綢與瓷器,連同關中平原新收的粟米、蜀地運來的茶葉,在開市的鼓聲裡彙成湧動的人潮。李瑁站在皇城角樓,望著那片蒸騰著熱氣的市集,袖口被晨風吹得微微揚起——這是他推行商業新政的第三個年頭,眼前的繁華,比任何奏章都更能說明成效。

“殿下,這是西市上個月的商稅冊子。”魏叔玉捧著賬冊趕來,指尖在數字上點出輕快的節奏,“光是絲綢一項,就比去年多賣了三成,波斯的商隊一下子訂了五百匹蜀錦,說要運去拜占庭換黃金。還有瓷器,趙二柱新燒的冰裂紋瓷碗,被大食使者看到了,當場就拍了一千兩銀子,說要給蘇丹當貢品。”

李瑁接過賬冊,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著交易:“胡商阿裡,購茶葉三百斤,稅銀五兩”“江南商號,售瓷器二十箱,稅銀二十兩”……最顯眼的是“互市”一欄,河源、安西、遼東的互市點加起來,竟占了全國商稅的四分之一。他想起三年前,守舊派還在朝堂上叫嚷“與胡商通商是資敵”,如今那些人要麼已被貶斥,要麼看著西市日進鬥金的賬本,再不敢多言。

“讓司農寺把商稅的三成撥去修漕運。”李瑁在賬冊上批注,“洛水的船閘該換了,江南的糧食走水路能快十日,商人的貨也能少些損耗。”

魏叔玉剛應下,蘇明遠就背著個布包氣喘籲籲地跑來,包上還沾著泥土。“殿下!您看這個!”他掏出個沉甸甸的穀穗,金黃的顆粒飽滿得快要炸開,“這是隴右試種的新稻種,一畝地能多收兩石!俺讓農技官教吐蕃人也種了,他們的青稞田改種這個,產量翻了一倍還多!”

布包裡還裹著幾張圖紙,上麵畫著改良的曲轅犁和龍骨水車。“新犁比舊犁省三成力氣,婦女也能拉動;水車加了個木齒輪,一晝夜能澆二十畝地。”蘇明遠指著圖紙上的木齒,眼裡閃著光,“關中的老農說,有了這兩樣,今年的冬小麥怕是要堆成山了!”

李瑁摩挲著那穗新稻,指尖沾了點穀殼的粉末。他想起去年秋天,關中鬨過一場旱災,是這些新農具讓大半農田保住了收成。如今官道旁的驛站都設了“農具借換點”,農民能免費租用新犁和水車,田裡的荒草少了,炊煙卻比往日稠密了——戶部報上來的農戶數量,比推行新政前多了十五萬戶,這便是最實在的富足。

“讓各州府都照著圖紙造,材料不夠就從軍械庫調些廢鐵。”李瑁把穀穗遞給魏叔玉,“記著給蘇工匠記個頭功,賞他百畝良田,讓他安心琢磨新物件。”

日頭升高時,李瑁帶著秦武微服去了西市。市集裡的攤位比往日多了一倍,南腔北調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一個賣糖人的老漢正用麥芽糖捏出駱駝的模樣,圍在攤前的不僅有大唐孩童,還有幾個卷發碧眼的胡商孩子,舉著銅板嘰嘰喳喳地爭著要“帶鈴鐺的駱駝”。

“這糖人比三年前貴了一文,可買的人反倒多了。”秦武摸著下巴笑,他身上的便服洗得發白,倒像個尋常的行商,“昨天去軍營附近的酒肆,掌櫃的說,士兵們的餉銀多了,隔三差五就來打酒,連帶著他的肉鋪都賺了不少。”

前麵的綢緞鋪前擠滿了人,掌櫃正展開一匹水紅色的蜀錦,上麵用金線繡著纏枝蓮,引得胡商們嘖嘖稱奇。“這是新出的‘雲紋錦’,用了趙二柱改的織布機,一天能織五匹,比舊機子快兩倍!”掌櫃嗓門洪亮,“波斯的使者說了,這錦在他們那兒,一尺能換一兩黃金!”

李瑁注意到鋪子裡還擺著幾匹粗布,顏色雖素淨,卻比尋常麻布厚實。“那是給邊軍做冬衣的布,用了新的漿染法,防水還耐磨。”掌櫃見他看得仔細,笑著解釋,“殿下推行的‘商農互濟’策是真好,俺用賣錦的錢收了農戶的棉花,織成粗布賣給軍隊,兩頭都賺錢!”

轉到香料攤,一股混合著乳香、沒藥和檀香的氣息撲麵而來。攤主是個大食商人,見了李瑁,竟用流利的漢語招呼:“貴人看看?這是剛從紅海運來的龍涎香,比去年的成色好!”他指著旁邊的瓷罐,“這是大唐的茶葉,在俺們那兒,一兩茶能換三兩胡椒,您要不要換些?”

李瑁拿起一小包茶葉,那是蜀地的蒙頂茶,用防潮的油紙包著,上麵還印著個小小的“唐”字。“你們的商隊,多久能到紅海?”

“順風的話,三個月!”商人比劃著,“船上裝著瓷器和絲綢,回來時帶香料和象牙,一趟能賺十倍的利!就是海路不太平,常有海盜……”

話沒說完,旁邊一個新羅商人插嘴:“要是大唐能派船隊護著商路就好了!俺們國王說,願意出糧食資助船隊,隻要能讓新羅的瓷器也跟著去大食!”

李瑁心中一動。他想起情報司送來的海圖,從廣州到波斯灣的航線早已被商人們踩熟,隻是海盜和風浪總讓商隊損失慘重。若是能組建一支官商合辦的船隊,既護著商路,又能把大唐的商品賣到更遠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思忖著,遠處傳來一陣喧嘩。原來是西域的駝隊到了,二十峰駱駝披著彩綢,駝鈴叮當地穿過人群,背上的木箱裡裝著瑪瑙、琥珀和葡萄乾。為首的回紇商人跳下來,給相熟的店鋪老板遞上一封信:“這是安西都護府的文書,說商路又修了五十裡,以後走起來更順了!”

老板接過文書,上麵蓋著鮮紅的官印,寫著“凡過往商隊,驛站提供飲水和向導,不得亂收稅銀”。“還是大唐的官好!”老板感慨道,“前幾年過玉門關,光是關卡就收七八道稅,現在有了這文書,一路順暢得很!”

秦武碰了碰李瑁的胳膊,朝市集角落努嘴。那裡搭著個簡易的棚子,幾個穿著體麵的先生正給商人算賬,旁邊擺著算盤和賬本,上麵用漢字和胡文寫著往來賬目。“那是‘賬房行’,魏大人新設的,幫著胡商和咱們的商人對賬,免得語言不通算錯了數。”秦武低聲道,“聽說上個月,有個波斯商隊虧了本,還是賬房先生幫著追回了被克扣的貨款。”

李瑁看著那棚子裡的算盤聲劈裡啪啦響,忽然覺得,這繁榮從來不是偶然。商業新政放開了市禁,讓貨物能自由流通;新農具讓農田多了收成,農民手裡有了餘錢買東西;互市和海貿打開了銷路,讓大唐的物件能換來真金白銀……一環扣一環,才織就了眼前這張生機勃勃的網。

回到皇城時,西域的使者已在政事堂等候。他帶來了波斯國王的國書,用金線繡著:“願與大唐共開海上商路,波斯願出港口,大唐出船隊,所得利潤平分。”國書旁還放著一顆鴿卵大的鑽石,說是給李瑁的私禮。

“鑽石朕收下了,但利潤不必平分。”李瑁提筆回信,“大唐隻要在波斯的港口設個市舶司,負責查驗貨物、征收商稅即可。另外,我們可以派工匠去教你們燒瓷器,你們的寶石也能運來長安,互通有無才是長久之道。”

使者喜出望外,連連躬身:“國王定會答應!若是能學會燒那種冰裂紋瓷器,波斯的商隊就能賺更多錢了!”

送走使者,李瑁召來魏叔玉、蘇明遠和趙二柱,鋪開一張巨大的海圖。“朕想在廣州設一支遠洋船隊,用趙師傅改的大船,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直航波斯灣。”他在圖上畫出航線,“船上既帶商貨,也帶工匠和農技官,到了異國,不僅要做生意,還要教他們種稻、織布——讓他們用咱們的東西,學咱們的法子,這才是真正的長久生意。”

趙二柱眼睛一亮:“俺能造更大的船!用鐵釘釘船板,再裝上個蘇兄弟的木齒輪,能頂風走!”

蘇明遠也湊過來:“俺可以帶些稻種和水車圖紙,隻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種咱們的稻子!”

魏叔玉算了算賬目:“打造船隊要不少銀子,但隻要一趟海貿回來,就能回本。臣這就去查廣州的造船坊,看看能調集多少工匠。”

暮色降臨時,李瑁站在窗前,望著西市的方向。那裡的燈火已連成一片,比皇城的宮燈還要稠密,駝鈴聲、歡笑聲、算盤聲順著晚風飄過來,像一首喧鬨而溫暖的歌。他想起剛推行新政時,有人說“商人重利,會壞了風氣”,可如今,商人賺了錢,會去買更多的絲綢瓷器,倒逼工坊擴大生產;農民賣了糧食,會去買新犁和布料,讓匠人們有活乾;國庫有了稅銀,就能修更多的路、造更多的船,讓這繁榮走得更遠。

案上的奏折堆裡,有廣州送來的造船坊清單,有蜀地呈報的新茶品種,還有戶部算出來的年度經濟賬——今年的國庫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一倍還多,其中商稅和外貿的占比,第一次超過了農業稅。

李瑁拿起筆,在海圖的廣州港旁寫下:“船堅炮利,不如貨通天下;金戈鐵馬,不如互利共贏。”墨跡落在紙上,很快暈開,像是為這大唐的繁榮,又添了一筆堅實的注腳。

窗外的月亮升起來了,照亮了長安城的萬家燈火。李瑁知道,這繁榮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隻要繼續打通商路,改良器物,讓大唐的智慧和物產沿著海陸兩路走出去,讓更多人享受到互通有無的好處,這帝國的經濟之樹,定會紮得更深,長得更茂,直到蔭蔽四方。

夜風裡,仿佛又傳來西市的喧囂,那聲音裡有絲綢的柔滑,有瓷器的清脆,有茶葉的醇香,更有無數人對好日子的向往。這,便是他要守護的繁榮,也是大唐屹立於天下的底氣。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楚最慘駙馬,開局遭背叛 朕的大秦!萬邦臣服! 天幕:玄武門大舞台,有膽你就來 勝者即是正義,分奴聖騎怎麼你了 靈氣複蘇我是警察我要打擊犯罪 溟淵水劫 你不要這麼煩我 我高考落榜去當兵 重生後的黑道人生 神級舊手機,從一分秒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