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三的晨光,像融化的蜜糖淌過仲裁堂的琉璃瓦。新鋪的墨玉青石板被昨夜的雨水洗得發亮,"江湖聯盟"四個刻字間的冰碴已化作水珠,順著石縫蜿蜒而下,像極了無數雙眼睛裡閃動的光。
堂前的空地上,三十塊議事牌被按門派輩分排開,牌上的紅綢在風裡輕舞。最前排的三塊,分彆刻著"華山"、"武當"、"破風堂"——昨夜各派掌事連夜商議,說這三塊牌子該並排而立,畢竟激戰中嶽長風的斷水劍曾護著林小七的鐵尺,紫陽真人的銀針也救過破風堂的弟子。
李瑁站在回廊下,看著弟子們給新立的"義士祠"木牌係紅綢。每塊木牌上都寫著犧牲者的名字,旁邊用小字注著籍貫與事跡:"丐幫弟子王小五,長安人,十五歲,為護火油桶被焚"、"華山弟子陸青,洛陽人,廿二歲,替掌門擋箭而亡"……錢通正蹲在木牌前,用毛筆給每個名字描金,老叫花子的手抖得厲害,金粉撒在衣袍上,倒像落了層星星。
"殿下,都準備好了。"林小七的聲音帶著笑意,她今日換了身新裁的湖藍短打,鐵尺彆在腰間,卻沒了往日的淩厲。她身後跟著個瘸腿的鐵匠,正是黑沙城庫房裡那個被脅迫的匠人,此刻手裡捧著個銅爐,爐裡燃著嶺南的檀香,煙氣嫋嫋裡帶著鬆快的暖意。
"張鐵匠,你的傷好利索了?"李瑁看著他腿上的繃帶。
鐵匠咧開嘴笑,露出缺了顆牙的豁口:"托聯盟的福,蘇姑娘給的藥膏真管用!我那口子和娃也到長安了,錢長老給找了間鋪子,往後就在西市打農具,再不做甲胄了。"他把銅爐往案上放時,李瑁才發現爐底刻著個小小的"和"字,是用打鐵的鏨子一點點鑿的。
辰時三刻,銅鐘敲響。各派掌事踏著晨光入堂,衣袂翻飛間帶著刀劍碰撞的輕響,卻沒了往日的戒備。崆峒派掌門牽著個虎頭虎腦的少年,是石頭——那孩子的鐵尺功已練得有模有樣,腰間彆著的木牌刻著"崆峒記名弟子";阿裡身後跟著幾個波斯商人,手裡捧著琉璃盞,盞裡盛著西域的葡萄釀,說是"賀聯盟之喜";連嶺南來的匠人家人,也被請到了堂側,個個穿著新做的棉袍,臉上帶著怯生生的笑。
李瑁走上主位時,目光掃過滿堂的人。嶽長風的斷水劍斜倚在椅邊,劍穗的紅繩纏著林小七鐵尺的鋸齒;紫陽真人的輪椅旁,蘇輕晚正調試機關鳶,翅尖的銀鈴偶爾發出一兩聲輕響;錢通抱著賬本,卻沒核賬,隻是盯著"義士祠"的木牌出神;石敢當給每個西域商人分發著紅綢,讓他們係在手腕上,說"這樣就是自家人了"。
"今日聚於此地,不為彆的。"李瑁的聲音透過敞開的堂門傳出去,驚飛了簷下的鴿子,"前幾日的血火,讓咱們看清了兩件事:一是江湖亂,則人人難安;二是人心齊,則風雨可擋。"
他指向案上的議事牌:"這些牌子,刻的是門派,記的是人心。華山派的劍能護人,破風堂的尺能防身,武當的針能救命,丐幫的網能補漏——本就該湊在一起,拚成個完整的江湖。"
嶽長風突然起身,斷水劍"嗆啷"出鞘,劍尖卻指向地麵:"華山派願以劍為誓,凡聯盟所令,必全力相助;凡江湖危難,必拔劍相護。"
"武當派附議。"紫陽真人的拂塵輕掃輪椅扶手,"老道這把年紀,不求彆的,就想看著後輩們能在太平江湖裡練拳修道,不用再躲暗器、防毒箭。"
林小七把鐵尺往案上一拍,震得青瓷杯輕輕發顫:"破風堂是跑商隊出身,最懂"抱團"的理。往後誰要是敢劫商隊、害百姓,不用聯盟下令,我這鐵尺第一個不答應!"
錢通摸出酒葫蘆,往每個案上的空杯裡倒了點酒:"老叫花子代表丐幫說句糙話:聯盟就是棵大樹,各派是枝,百姓是根。枝繁葉茂,根才能紮得深。誰要是想砍這棵樹,先問問滿城的乞丐答應不!"
滿堂的附和聲浪差點掀了屋頂。崆峒掌門把石頭往前推了推,少年攥著鐵尺大聲說:"我爹說,聯盟就是讓力夫有處學巧勁,駝夫有處學防身——我要學好鐵尺功,將來也護著這聯盟!"
李瑁看著這一幕,忽然想起激戰中那個擋在他身前的華山弟子。那孩子中箭時,手裡還攥著半塊沒吃完的胡餅,說是"留著慶功時吃"。他端起麵前的酒杯,對著"義士祠"的方向舉了舉:"這第一杯,敬犧牲的弟兄們。"
酒液灑在青石板上,很快滲了進去,像滴進了無數人的心裡。
"第二杯,敬在座的各位。"李瑁的聲音裡帶著暖意,"激戰中,嶽掌門為護林堂主受了傷,蘇姑娘的機關鳶救了武當弟子,阿裡的商隊給丐幫送過傷藥——這些事,比任何章程都重。"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新擬的《聯盟公約》,展開時,陽光透過紙頁,顯出背麵密密麻麻的簽名,從老門派掌事到新勢力頭領,連匠人家人裡那個會寫字的老漢,也在末尾添了個歪歪扭扭的"諾"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公約裡沒寫太多規矩,就三條:"李瑁的指尖劃過紙麵,"一、凡欺辱百姓、劫掠商隊者,聯盟共討之;二、凡遇天災人禍,各派需互幫互助,不分新舊;三、武學互通,取長補短,但需守源流、重傳承。"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西域商人身上:"還有一條,是特意加的——絲路之上,中原與西域商戶一體保護,誰要是敢分"內外",就是與整個聯盟為敵。"
阿裡舉著琉璃盞站起來,用生硬的漢話說:"波斯有句諺語:"路通了,心才能通。"聯盟就是那條路,我們商隊,願意做鋪路的石子!"
議事進行到正午,最關鍵的"盟主"之位,各派竟異口同聲推選李瑁。嶽長風說:"殿下既能統攬全局,又懂江湖事,激戰中那記"劍挑火折子",換了誰都做不到。"
林小七跟著起哄:"再說了,誰要是不服,先問問我這鐵尺答應不!"
李瑁卻擺了擺手,從案上拿起塊新刻的木牌,上麵寫著"名譽盟主"四個字:"我身在朝堂,終究是局外人。這盟主之位,該由江湖人自己坐。我隻做個見證者,替弟兄們擋擋朝堂的風,護護聯盟的周全。"
他將木牌放在案中央:"至於實際主事,我提議設"輪值掌事",每月一輪,由各派掌事輪流擔任。今日就從嶽掌門開始,下月輪到林堂主,如何?"
滿堂的叫好聲裡,嶽長風接過輪值令牌,令牌上的雲紋還是熱的——是紫陽真人昨夜親手刻的。老道長笑著說:"輪值好,誰也彆想偷懶,誰也彆想專權。"
午後的陽光斜斜照進堂內,各派弟子開始互相切磋。華山弟子教破風堂的人練劍法基礎,武當弟子演示如何用銀針緩解鐵尺功練出的淤傷,蘇輕晚的機關鳶載著丐幫小乞兒飛上簷角,惹得滿城的鴿子跟著盤旋。
李瑁站在回廊下,看著張鐵匠給崆峒掌門修鐵尺,看著阿裡教錢通說波斯語,看著石頭纏著嶽長風問劍法,忽然覺得,這才是聯盟該有的樣子——沒有劍拔弩張,隻有叮叮當當的煙火氣。
掌燈時分,仲裁堂的燈盞次第亮起,映著新掛的匾額:"江湖一家"。李瑁接過蘇輕晚遞來的機關鳶,鳶腳上綁著封信,是清風道長從漠北送來的:"黑風寨已平,軍械儘毀,餘黨皆降。當地牧民說,要在寨址上蓋座"聯盟亭",刻上所有參戰者的名字。"
他把信念給滿堂的人聽,有人笑著笑著就紅了眼眶。林小七突然提議:"咱們也在仲裁堂後園種棵樹吧!就種棵槐樹,枝繁葉茂的,象征著聯盟能長長久久。"
說乾就乾。弟子們找來樹苗,各派掌事輪流挖坑培土。李瑁扶著樹苗時,嶽長風遞來鐵鍬,林小七往坑裡撒了把從漠北帶來的沙土,紫陽真人澆了第一瓢水,錢通還特意往土裡埋了塊刻著"和"字的木牌。
月光爬上樹梢時,新栽的槐樹在風裡輕輕搖晃。李瑁望著滿天星鬥,忽然想起楊玄臨死前的嘶吼。那人永遠不會明白,他們想燒的不是一座城,是無數人盼了太久的安穩;而聯盟要守的也不是塊牌子,是江湖裡好不容易長出的信任。
"該散了。"他拍了拍手上的土,"往後的日子,還得慢慢過,慢慢守。"
各派掌事告辭時,手裡都多了樣東西:嶽長風帶著林小七送的鐵尺套,紫陽真人揣著蘇輕晚做的機關哨,錢通的酒葫蘆裡灌滿了阿裡的葡萄釀,石頭則得到了嶽長風親手削的木劍。
李瑁最後一個離開仲裁堂,鎖門時,指尖觸到門環上的紅綢,那是今早石頭係的,說"紅綢能辟邪"。他回頭望了眼新栽的槐樹,月光透過枝葉,在青石板上投下細碎的影子,像無數雙眼睛,安靜地守著這片剛剛迎來新生的江湖。
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三響,正是三更。長安的萬家燈火裡,不知有多少人正安穩睡去,夢裡或許沒有刀光劍影,隻有聯盟成立的喜訊,和明天該打的鐵、該種的田、該走的商路。
李瑁笑了笑,轉身融入夜色。他知道,這聯盟的路還長,或許還會有風雨,還會有波折,但隻要那棵新栽的槐樹能紮根,隻要"江湖一家"的匾額還亮著,就總有無數雙手,願意為這片江湖,握緊鐵尺、劍刃、銀針、賬本,還有那顆盼著太平的心。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