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江湖攜手抗天災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49章 江湖攜手抗天災

第249章 江湖攜手抗天災(1 / 1)

入夏的第一場暴雨連下了七日,淮河水位漲得像匹脫韁的野馬。沈青玄站在長安城樓遠眺,東南方向的雲層壓得極低,鉛灰色的雲團裡仿佛藏著無數驚雷。昨夜收到的八百裡加急還攤在案上,淮南道的水情簡報上,“決堤”“淹田”“流民”等字眼被雨水洇得發皺,墨跡暈染開來,像一片片化開的血漬。

“黑風寨的弟兄已帶著鐵鍬出發了。”錢通披著蓑衣闖進來,鬥笠上的水珠順著粗布褂子往下淌,在地上積成小小的水窪,“他們說盱眙山的老窯能燒加固河堤的青磚,讓聯盟商號趕緊調二十車過來——算成本價,賬都先欠著!”

沈青玄抓起案上的“救災令牌”,這麵黃銅令牌邊緣刻著各派徽記,是李瑁昨夜連夜讓人趕製的,持令牌者可調動聯盟所有儲備物資。“告訴各門派,按‘災時三策’行事:少林武當出人手,唐門五毒備藥材,丐幫負責聯絡災民,所有開銷從聯盟商號的應急儲備裡支。”他將令牌塞進錢通手裡,“我跟李王爺去淮南,你在長安坐鎮,確保糧草藥械不斷。”

校場此時已變成臨時糧倉。少林武僧正將禪茶社儲存的糙米裝進麻袋,武當弟子往獨輪車上捆紮艾草和灸條,唐門的木箱裡碼著消毒用的硫磺和治療外傷的金瘡藥,最顯眼的是五毒教的馬車,車廂裡堆滿了防潮的草藥包,阿蠻正用朱砂在包上畫著避瘟符:“這是用蒼術和白芷混的,能防災後疫病,讓弟兄們每隔三裡撒一包。”

李瑁穿著件褪色的舊蓑衣,正指揮弟子加固糧車的防雨布。他腰間的雙魚玉佩被雨水打濕,卻依舊溫潤,見沈青玄過來,指著剛到的商隊說:“嶺南的瓷窯掌櫃送了五百口大缸,說是能臨時儲水;波斯商人把準備運去西域的毛毯都卸了,讓給災民禦寒——這些賬都記著,災後雙倍還。”

晨光熹微時,救災隊伍分三路出發。北路去隴西道抗旱,由清玄道長帶隊,帶著丐幫的水車和聯盟商號新打的深井鑽頭;南路去嶺南防台風,靜雲師太領著峨眉弟子,她們的“金針”既能縫合傷口,也能修補漏雨的屋頂;李瑁則帶著主力直奔淮南,船載著青磚、藥材和糧食,船頭插著的杏黃旗在雨幕裡獵獵作響,旗上“江湖聯盟”四個大字被雨水洗得愈發鮮亮。

淮河岸邊已是一片澤國。倒塌的房屋泡在水裡,僅露出尖尖的屋脊,災民們抱著門板、木盆在洪水裡掙紮,呼救聲混著雷聲震得人心裡發緊。李瑁剛跳上岸,就見青竹幫的獨眼幫主正帶著弟兄們用竹篙搭浮橋,黑虎門的趙虎則指揮弟子往高處轉移老人孩子,兩人腰間都係著聯盟發的救生繩,繩結是彼此門派的紋樣——青竹纏虎頭,虎頭咬青竹。

“沈先生快看!”錢通的侄子小三子指著遠處,十幾個黑點正踩著水麵往這邊移動,細看竟是少林的武僧,他們用“水上漂”的輕功托著木箱,箱裡裝的都是急救的乾糧和藥品。最前麵的慧能大師懷裡還抱著個繈褓,嬰兒在他袈裟裡睡得安穩,仿佛外麵的風雨都與己無關。

李瑁當即分派人手:“青竹幫和黑虎門繼續搭浮橋,少林弟子搜救落水者,唐門負責在高地搭臨時醫棚,五毒教帶藥童巡診,防止疫病。”他指著剛運來的青磚,“先加固河堤缺口,再建臨時安置點,屋頂用茅草和油布,牆就用這些磚——記住,老人孩子的棚子要建在最高處。”

雨越下越大,泥漿裹著碎石從河堤上滾下來。李瑁與武僧們一起扛沙袋,玄色布衣沾滿泥汙,肩膀被麻繩勒出紅痕,卻依舊笑著給弟兄們鼓勁:“再加把勁!這沙袋堵上了,下遊三個村子就保住了!”旁邊的趙虎忽然喊了聲“小心”,猛地將他往旁邊一拽,原來塊鬆動的石頭正從頭頂落下,砸在剛才的位置,濺起半米高的泥水。

“謝了趙門主。”李瑁抹了把臉上的泥,獨眼幫主已扛著根粗木杆過來,杆上纏著青竹編的網,“這是咱們新想的法子,竹網裹沙袋,比單用沙子結實。”三人合力將木杆插進缺口,渾濁的河水撞上竹網,竟真的緩了幾分。

臨時醫棚裡,阿蠻正帶著藥童給災民換藥。一個被瓦片劃傷腿的孩童哭得撕心裂肺,她掏出顆薄荷糖塞到孩子嘴裡,指尖飛快地用金針縫合傷口:“彆怕,阿姨這針比繡花針還輕。”旁邊的唐煜正往傷口上撒硫磺粉,他帶來的“無聲鏢”此刻成了最好的手術刀,鏢尖鋒利又不易感染,已救了十幾個重傷員。

暮色降臨時,雨勢漸小。高地的安置點已搭起百十來個棚子,炊煙從棚頂的煙囪裡嫋嫋升起,那是丐幫弟子用撿來的乾柴煮的薑湯,每個棚子前都擺著嶺南送來的大缸,裡麵儲滿了過濾後的雨水。慧能大師帶著武僧們在空地上打坐,誦經聲平和悠遠,讓驚魂未定的災民漸漸安下心來。

李瑁踩著泥漿巡查時,見兩個穿聯盟商號製服的夥計正給棚子編號。“這是乾啥?”他好奇地問,夥計舉起賬本笑道:“王爺忘了您定的規矩?救災也要記賬——哪家領了多少糧食,多少藥材,住哪個棚子,日後好統計損耗,也方便咱們回訪。”賬本上除了數字,還畫著簡單的地圖,每個棚子旁都標著“張三家三口”“李四家五口”,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認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深夜的河堤上,火把連成蜿蜒的長龍。李瑁與各門派頭領圍坐在篝火旁,聽淮南知府說災情:“下遊還有七個村子被淹,糧庫也進水了,就等你們的糧食救命呢。”李瑁當即讓人去調商隊的儲備糧,又對獨眼幫主說:“你們的竹筏快,連夜送一批過去,就用黑虎門的馬燈引路——他們的虎頭燈在水裡最亮。”

趙虎拍著胸脯應下,忽然想起什麼:“對了,我讓弟兄們在筏子上綁了竹簍,裡麵放著聯盟商號的餅子,災民一看見就知道是自己人。”獨眼幫主哼了一聲:“算你有心,比十年前搶漕糧時強多了。”兩人相視一笑,火苗在他們臉上跳,映得彼此的傷疤都柔和了幾分。

七日後,洪水漸退。李瑁站在新修的河堤上,看著災民們開始清理家園。少林弟子幫著扶正歪倒的屋梁,武當的道童在院子裡撒石灰消毒,峨眉女弟子教婦女們用碎布縫補衣物,連黑風寨的鐵匠都支起了臨時爐子,幫人敲打變形的農具。

最熱鬨的是聯盟商號的臨時賬房。嶺南瓷窯的大缸此刻成了儲糧罐,上麵貼著“每戶每日糙米一升”的字條;波斯毛毯被剪成小塊,分發給凍傷的孩子;青竹幫的竹器鋪臨時開張,用剩下的竹料編了些筐子,送給災民裝雜物,不收錢,隻說“記著江湖人的好就行”。

小三子興衝衝地跑來報喜:“沈先生,隴西道的旱情也緩解了!清玄道長帶著丐幫弟兄打了十二口深井,還教牧民們種耐旱的粟米,波斯商人說要把這法子傳到西域去呢!”他手裡拿著張字條,是清玄道長寫的:“天災無情,人有情,江湖與百姓本是一家。”

李瑁接過字條,忽然看見遠處的田埂上,幾個孩子正圍著阿蠻學認草藥。她教孩子們辨認能止血的蒲公英,能消炎的馬齒莧,最後指著田埂邊的野草說:“這叫‘拉拉秧’,看著不起眼,曬乾了能編繩子——就像咱們江湖人,平時各忙各的,遇到事了就能擰成一股繩。”

歸途的船上,沈青玄整理著救災賬冊。上麵記著各門派的開銷:少林用了多少袈裟當繃帶,武當耗了多少艾草,丐幫的水車壞了多少零件……最末一頁卻寫著“無價”:災民送來的感謝信堆滿了半船,有孩子畫的救命浮橋,有老人繡的平安符,還有個老婆婆用曬乾的蓮蓬串成的“謝”字,說蓮蓬子能吃,不浪費。

李瑁望著窗外掠過的河岸,那裡新插的楊柳已抽出嫩芽。他忽然想起離開時,淮南知府送來的牌匾,上麵寫著“江湖有情”四個大字,是用黑虎門的鐵筆、青竹幫的竹刀合力刻的,筆畫裡既有虎頭的剛,又有竹節的韌。

“你看,”李瑁指著牌匾的倒影,它正落在賬冊的“無價”二字上,“這些才是聯盟最值錢的東西。”船行漸遠,水麵上的漣漪一圈圈蕩開,像極了江湖人的心,從最初的各自為戰,到如今的攜手並肩,最終在這片土地上,漾出溫暖的波紋。

長安的晚霞正紅,等候的人群裡,有商隊掌櫃捧著新釀的酒,有書院弟子舉著寫滿祝福的燈籠,還有波斯商人的女兒,用胡旋舞的姿勢拋來一束花,花瓣落在李瑁沾滿泥汙的衣角上,豔得像團火。沈青玄忽然明白,所謂江湖,從來不是打打殺殺的傳說,而是危難時伸出的手,是泥濘裡相扶的肩,是讓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都能安心活下去的力量。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說好的炮灰怎麼成團寵了 末世重生:囤貨為了提前養老 南滄傳:誤入獸世,撩動萬獸獸魂 奇觀無限升級,我有世界級奇觀! 地脈覺醒我靠殘卷種田成神 我在盜墓筆記的世界裡學習魔法 變成鬼後,我有實現願望的能力 妖孽作祟,道爺我身負刑天之力 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 皇後們,這真不是後宮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