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藝苑千聲繞青城_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 > 第281章 藝苑千聲繞青城

第281章 藝苑千聲繞青城(1 / 1)

青城總壇的晨霧還沒散儘,藝苑的銅鈴就被風撞得叮咚作響。李瑁踩著露水走進院子,腳下的青石板沾著細碎的白霜,空氣裡飄著鬆針的清香,還混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墨香——那是文宣部的先生們正在東廂房趕畫“江湖藝譜”。

“盟主早!”守在藝苑門口的是鐵劍門的小徒弟石頭,這孩子以前總愛躲在趙鐵柱身後啃鐵坯,如今卻穿著洗得發白的短褂,腰裡彆著支炭筆,見了李瑁就挺直腰板,“沈先生讓我在這兒等著,說‘淬火舞’的鼓譜改好了,讓您去瞧瞧。”

李瑁跟著他往鍛造坊走,剛轉過月亮門,就聽見“咚!咚鏘!”的鼓點聲,混著鐵器碰撞的脆響,震得廊下的麻雀都飛了起來。鍛造坊裡霧氣騰騰,趙鐵柱光著膀子掄大錘,通紅的鐵坯在他手下漸漸顯出劍鞘的形狀,每錘落下都踩著鼓點,火星濺在青磚地上,像撒了把碎金。旁邊四個學徒各司其職:一人敲鑼,一人打鼓,兩人舉著鐵皮做的“響板”,配合著趙鐵柱的動作開合,“嘩啦”聲裡竟藏著幾分韻律。

“盟主您看!”趙鐵柱錘下的鐵坯突然迸出一串火星,他順勢轉身,大錘在半空劃了個圓弧,落在鐵砧邊緣的銅鈴上,“叮”的一聲脆響,正好接在鼓點的間隙。“沈先生說缺個收尾的亮音,俺尋思著加個銅鈴,您聽這聲兒,夠不夠亮?”

李瑁剛點頭,西廂房就傳來一陣歌聲,是蘇婉帶著藥農們在唱“四季藥歌”。秋段的調子改得更活了,突厥老漢的喉音混在嶺南的婉轉裡,竟有種奇異的和諧——“寒露收得銀杏果,泡酒能治老風濕喲——”唱到這兒,老漢突然加了句突厥語的“要泡足九九八十一天”,引得眾人笑起來,蘇婉的小徒弟卓瑪立刻接了句漢話:“還要加三錢枸杞才好!”

穿過月亮門就是展廳,周先生正指揮著學徒掛畫。最顯眼的是那幅“百藝圖”橫軸,今早又添了幾筆:右下角補了個波斯商人哈曼的身影,他正舉著琉璃盞,給畫裡的孩子們倒葡萄釀,盞沿的水珠滴在地上,竟被畫成了串銅錢,引得路過的孩童指著嚷嚷:“是哈曼大叔!他上次給我們帶的糖可甜了!”

“這畫得改改。”李瑁指著畫中一處,“趙鐵柱的鐵畫旁,得添個小熔爐,他徒弟們說,‘淬火舞’的靈感就是從熔鐵時的火光裡來的。”周先生連忙讓學徒取來顏料,笑道:“正要跟您說呢,嶺南蛇形門送了幅‘蛇笛譜’,上麵畫著笛孔對應的鳥獸叫聲,我打算貼在‘百藝圖’旁邊,讓觀展的人能對著學。”

說話間,廊下傳來一陣馬蹄聲,是突厥的阿古拉帶著幾個騎手來了。他們翻身下馬,馬鞍上捆著卷地毯,鋪開一看,竟是幅羊毛織的“草原狩獵圖”,每根毛線都染著不同的顏色,獵人身後的獵犬嘴裡叼著隻狐狸,狐狸的尾巴尖竟用金線織成——“這是俺阿爸織的!”阿古拉指著金線尾巴,“他說狐狸尾巴尖的火光是‘草原的靈氣’,對應著你們漢家說的‘精氣神’,讓俺帶來當展品。”

李瑁剛接過地毯,就見蘇婉扶著個穿青布衫的老婦人進來,是鎮上的繡娘張婆婆。老人手裡捧著個錦盒,打開一看,裡麵是件“百鳥朝鳳”繡品,鳳凰的尾羽竟是用各門派的標誌拚的:鐵劍門的劍穗、蛇形門的蛇鱗、百草堂的藥葉,連哈曼的琉璃盞都被繡成了鳳冠上的珠子。“張婆婆熬了三宿繡的,”蘇婉輕聲說,“她說江湖人護著我們安穩過日子,她也想給藝展添份力。”

正說著,文宣部的小吏匆匆跑來,手裡拿著張字條:“盟主,長安來的樂師陳老先生到了,還帶了宮廷樂坊的幾位師傅,說要跟咱們的‘淬火舞’合樂呢!”

李瑁趕到前廳時,陳老先生正摸著胡須聽趙鐵柱敲鐵砧。“好!好!”老先生齒齒不清地讚歎,“這鐵器聲裡有股‘勁’,比宮廷樂坊的編鐘多了三分野趣。老夫帶了支玉笛,咱們試試?”他讓隨從取來玉笛,湊到唇邊一吹,清越的笛聲裹著鐵器的鏗鏘,竟像溪水撞在礁石上,激得滿廳都是鮮活的氣兒。

“要得!”趙鐵柱掄錘的力道更足了,“俺們這舞還缺個領舞的,卓瑪說她編了段‘采藥步’,要不加進去?”卓瑪紅著臉點頭,從藥籃裡拿出支黃芪,邊唱“春采黃芪補氣強”,邊踮著腳轉圈,裙角掃過地麵,竟真有幾分采藥的靈動。

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欞,在地上織出格子。哈曼帶著他的商隊來了,駱駝背上馱著各色玩意兒:琉璃盞裡插著漢家的梅花,波斯地毯上繡著突厥的狼圖騰,最妙的是個銅製的轉經筒,轉起來能發出“叮咚”聲,哈曼說:“這是用你們的鐵砂和波斯的銅料融在一起做的,轉一圈,就像各族的聲音在說話。”

孩子們圍著駱駝瘋跑,阿古拉教他們跳突厥的“踏歌舞”,卓瑪教他們認藥草手勢,石頭則舉著炭筆,把這熱鬨勁兒畫在“百藝圖”的留白處。突然有人喊:“清議堂的老先生來了!”眾人回頭,隻見須發皆白的老堂主拄著拐杖,手裡捧著卷書,竟是本手抄的“江湖典故集”,封皮上用各族文字寫著“共守”二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朽也來添筆。”老堂主翻開書,指著其中一頁,“這裡記著三十年前,鐵劍門的老門主救過嶺南的采藥人,如今趙鐵柱的兒子跟蛇形門的姑娘學吹笛——這才是江湖的根呐。”

暮色降臨時,藝苑裡點起了燈籠,把“百藝圖”照得透亮。趙鐵柱的“淬火舞”配上陳老先生的玉笛,成了壓軸節目。當最後一錘落下,銅鈴“叮”地收尾,滿場的掌聲震得燈籠都晃了晃。哈曼突然站起來,舉著琉璃盞說:“我要把這藝展的畫印成畫冊,帶往波斯、大食,讓他們瞧瞧,大唐的江湖不止有刀光劍影,還有這麼多能入心的玩意兒!”

李瑁望著滿院的燈火,聽著各族的語言混在一起,突然明白沈先生說的那句話——“藝術不是規矩裡的盆景,是野地裡的花,風一吹就長滿山坡”。就像趙鐵柱的鐵能成劍也能成畫,突厥的歌謠能混著嶺南的調子,波斯的琉璃能映著漢家的梅花,這些看似不相乾的東西,在“江湖”這方天地裡,總能長出新的模樣。

夜漸深,孩子們的歌聲還在廊下飄:“你打鐵,我采藥,他放馬,歌不同,心相照……”李瑁想起剛建藝苑時,有人說“江湖人搞這些虛的沒用”,可此刻看著趙鐵柱教哈曼掄小錘,看著卓瑪把突厥舞步編進“采藥步”,看著老堂主在“百藝圖”上添下新的注解,他知道,這些“虛的”,恰是江湖最實的根。

廊下的銅鈴又響了,這次混著波斯的琉特琴聲、突厥的馬頭琴聲、漢家的笛音,在青城的夜空裡纏纏繞繞,像條看不見的線,把各族的日子、江湖的故事,都縫成了片溫暖的錦緞。遠處的山巒隱在夜色裡,近處的燈火映著每個人臉上的笑意,連空氣裡都飄著股甜絲絲的味道——那是張婆婆剛送來的桂花糕,混著鐵屑的清苦、藥草的微辛、羊毛的暖香,成了獨屬於青城藝苑的氣息。

這時,文宣部的小吏又跑了進來,手裡舉著張紙,聲音裡帶著興奮:“盟主!宮裡來消息了,說咱們這藝展要編進《大唐風物誌》呢!還要派畫師來拓印‘百藝圖’,藏進秘閣!”

趙鐵柱一聽,掄起大錘在鐵砧上敲了三下,火星濺得老高:“俺就說嘛!實打實的好東西,總能被瞧見!”阿古拉跟著用突厥語喊了句什麼,哈曼立刻笑著翻譯:“他說要把草原的馬頭琴譜也送來,讓咱們明年的藝展更熱鬨!”

蘇婉扶著張婆婆走到院子中央,老人顫巍巍地摸著“百鳥朝鳳”繡品,眼裡閃著光:“老婆子活了七十歲,從沒見過這麼多好心人湊在一起做一件事。這藝苑啊,就像棵大樹,咱們都是樹上的枝椏,根連著根呢。”

李瑁望著眼前的一切,忽然覺得,所謂江湖,從來不是孤膽英雄的獨舞,而是無數雙手一起搭起的舞台。鐵與繡針,笛聲與馬蹄,不同的語言,相同的熱忱,在這方天地裡交融成歌,比任何規矩條文都更有力量。他轉身對身邊的周先生說:“把‘百藝圖’再補一筆——添群圍著爐火說笑的人,各族的都有,手牽著手。”

周先生笑著點頭,提筆蘸了蘸顏料,在畫卷的最中央,添上了一圈小小的人影。月光透過雲層灑下來,正好落在那圈人影上,像給他們鍍上了層銀輝。廊下的銅鈴還在響,歌聲、笑聲、樂器聲,混著遠處山林的風聲,在青城的夜色裡,久久不散。

喜歡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武定天下一大唐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小家奴鹹魚翻身記 娶媳防老 京市歸來,掌權人的羈絆 饑荒年代種田忙 雙星奪權 涅盤遊戲:開局覺醒唯一真瞳 故鄉故事 末世農家樂:退休刺客的仙府莊園 千金的救贖 我的當鋪通陰陽,顧客皆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