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歸途殺機_亡國公主靠考古直播續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66章 歸途殺機(1 / 2)

月牙泉的月光依舊皎潔,但泉水邊彌漫的血腥氣卻久久不散。雲薇握著剛剛淨化的星盤,感受著其中流淌的純淨星辰之力,心中卻無半分喜悅。

“我們必須立刻返回中原。”她轉向蕭徹和白芷,麵色凝重,“玄冥既然需要我的心臟完成儀式,那麼在他準備好其他材料之前,一定會全力追捕我們。”

蕭徹點頭,目光掃過滿地幽冥信徒的屍體:“這些隻是先頭部隊。玄冥的主力恐怕已經在回程的路上設下埋伏。”

白芷輕撫星盤邊緣,感受著其中蘊含的古老力量:“星盤不僅能預知未來,還能感知當下的危機。讓我試試能否找出最安全的路線。”

她閉目凝神,星盤表麵泛起微光,點點星光在盤麵上流轉,形成一幅動態的地圖。地圖上,幾條可能的回程路線清晰可見,但大多布滿了代表危險的紅點。唯有一條蜿蜒北上的小路,紅點最為稀疏。

“這條路,”白芷指向那條小路,“穿過死亡峽穀,雖然艱險,但玄冥的伏兵最少。”

蕭徹皺眉:“死亡峽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是玄冥在那裡設下埋伏,我們將無路可逃。”

“但其他路線幾乎全是紅色,”雲薇指著星盤,“玄冥算準了我們會選擇常規路線。唯有出其不意,才有一線生機。”

就在他們爭論之際,星盤突然劇烈震動,表麵的星光彙聚成幾個模糊的字跡:“速離西域,追兵將至。”

眾人臉色頓變。不再猶豫,立刻收拾行裝,趁著月色向死亡峽穀方向進發。

沙漠的夜晚寒冷刺骨,與白日的酷熱形成鮮明對比。雲薇將星盤貼身收藏,感受著它傳來的微弱溫暖。這件觀星族聖物不僅賦予她更強的星辰感知能力,更似乎在潛移默化地喚醒她血脈中沉睡的記憶。

途中休息時,她閉目凝神,嘗試與星盤建立更深層的聯係。恍惚間,她看到了一幅幅破碎的畫麵:古老的觀星台上,她的先祖們仰觀天象;幽冥破封時的恐怖景象;以及...母親在一個雷雨之夜,將還是嬰兒的她托付給一個神秘人的場景。

“你看到的,是星盤記錄的過往。”一個溫柔的聲音在她腦海中響起。雲薇猛地睜眼,卻發現四周寂靜,隻有蕭徹在遠處守夜的身影。

“是誰?”她心中默問。

“我是星盤的器靈,也是觀星族曆代守護者的意誌集合。”那個聲音回答,“你的血脈已經足夠純淨,可以知曉部分真相了。”

通過器靈的講述,雲薇得知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她的穿越並非偶然,而是母親以生命為代價,啟動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守護大陣。這個陣法不僅將她送到了這個時代,也暫時加固了幽冥的封印。

“為什麼是我?”雲薇不解。

“因為你是千年一遇的‘星辰之體’,唯有你能夠完全發揮三聖物的力量,徹底封印幽冥。”器靈的聲音帶著深深的疲憊,“但玄冥不知從何得知了這個秘密,他不僅要釋放幽冥,更想奪取你的身體,作為容納幽冥意誌的完美容器。”

雲薇心中巨震。原來玄冥要她的心臟,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儀式,更是看中了她的特殊體質!

第三天清晨,他們終於抵達了死亡峽穀的入口。兩道陡峭的岩壁如同被巨斧劈開,中間僅容三人並行的狹長通道向內延伸,看不到儘頭。穀中彌漫著詭異的霧氣,即使是在白天,也顯得陰森可怖。

“穀中有陣法殘留的痕跡,”白芷敏銳地察覺到異常,“很古老,不像是玄冥的手筆。”

雲薇運轉星辰感知,果然在穀中感受到了微弱的能量波動。這種能量與星辰之力同源,卻更加古老而原始。

“是觀星族先輩布下的陣法,”星盤器靈在她腦海中解釋,“為了封印穀中的某個東西。”

就在他們小心進入峽穀時,後方突然傳來了馬蹄聲!一支北凜騎兵部隊正快速逼近,目測至少有二百餘人,為首的正是之前敗走的炎煌!

“看來星盤的預警成真了,”蕭徹握緊劍柄,“前有未知險境,後有追兵,我們彆無選擇。”

眾人加速向峽穀深處奔去。峽穀內部比想象中更加詭異,兩側岩壁上刻滿了古老的星圖,與星盤上的圖案如出一轍。更令人不安的是,越往深處走,霧氣越濃,甚至連聲音都變得扭曲怪異。

突然,前方傳來一聲淒厲的慘叫!一個士兵不知觸動了什麼機關,整個人被突然出現的黑洞吞噬,隻留下半截斷臂在地上抽搐。

“全員停下!”蕭徹大喝,“這穀中布滿了陷阱,必須小心前行。”

然而後麵的追兵已經逼近,箭矢如雨點般射來。又有幾名士兵中箭倒地,慘叫聲在峽穀中回蕩。

雲薇心急如焚,嘗試運轉星辰之力探查前方的陷阱布局。在星盤的輔助下,她終於看清了穀中複雜的陣法結構:這是一個巨大的迷宮陣,每一步都暗藏殺機,唯有按照特定步法才能安全通過。

“跟我走!”她高喊道,按照星盤指引的路線前進,“左三右四,遇石繞行,見水分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緊隨其後,神奇地避開了所有突然出現的陷坑、飛箭和毒霧。後麵的北凜追兵則沒有這麼幸運,不斷有人觸發陷阱,慘叫聲此起彼伏。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