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玩家或者職業選手,會靠“感覺”和“經驗”做決定。
但陳宇不同。
他要的是“數據”和“邏輯”。他要的是最優解!
“很好。”丘山壓抑著興奮,點開了另一個文件。那是一個exce表格。
“這裡有‘王朝’戰隊去年一整年所有比賽的數據。包括每個隊員在不同地圖、不同經濟狀況下的選位習慣,槍械偏好,技能使用頻率。”
“還有他們指揮,在超過一百場比賽裡,麵對類似局麵時做出的23次決策記錄。其中,18次選擇回防,5次選擇對賭。”
丘山將鼠標遞給陳宇。
“現在,數據夠了嗎,分析師先生?”
陳宇的呼吸變得有些急促。他接過鼠標,手有些抖。
他感覺自己不像是在網吧裡,而是在一個巨大的實驗室裡,麵對著一個前所未見、卻又讓他無比著迷的課題。
他的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飛快地瀏覽著那些數據。
一行行,一列列。
那些在韓默和梁凡看來枯燥無比的數字,在陳宇眼中,卻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正在譜寫一首名為“博弈”的交響曲。
他的大腦裡,那張畫著流程圖的無形畫布,再次展開了。
紅方指揮的保守傾向,意味著他有超過80的概率,會選擇讓b點的人回防a點,而不是冒險去抓藍方的單人偷襲者。
藍方如果強攻a,將會麵對一場5v5的正麵決戰。根據雙方隊員的槍法數據對比,勝率在48左右,接近五五開。
但如果……
如果執行聲東擊西。
藍方在a點的四個人,隻需要拖延。他們的任務不是殺人,而是生存。根據數據,他們麵對紅方五人回防的夾擊,存活超過15秒的概率是72。
而b點的炸彈,安放需要4秒,爆炸需要40秒。
隻要a點能拖住15秒,b點的炸彈就能成功安放。一旦安放,攻守之勢異也。防守方必須強行衝進來拆彈,而進攻方可以架好槍位,以逸待勞。
在這種守包的殘局裡,藍方的勝率,根據曆史數據,高達85!
一個清晰的策略鏈,在陳宇的腦海中形成。
“聲東擊西。”他抬起頭,鏡片反射著屏幕的光,亮得驚人。
“讓槍法最好的那個人去b。其他人,在a點外圍用煙霧和閃光技能,製造最大的進攻噪音,但不要進點,目的是拖延,不是換命。”
“具體時間軸是:在b點棋子到達預定位置的同時,a點開始行動。預計紅方b點人員回防到a點需要8秒。這8秒內,b點必須完成炸彈安放。然後,a點人員立刻放棄陣地,向b點收縮,建立防守陣型。”
他說得又快又急,完全沒有了之前的羞澀和局促。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那個由數據和邏輯統治的世界。
整個五連坐區域,一片死寂。
隻有陳宇清澈而篤定的聲音,在劈啪的鍵盤聲中回響。
梁凡張大了嘴巴,看著這個剛才還唯唯諾諾的書呆子,現在像換了個人。他說的每個字都聽得懂,但連在一起,卻感覺像在聽天書。
韓默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那雙冰冷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不可思議。
他自認是頂尖的玩家,對局勢的判斷遠超常人。他剛剛腦子裡想的也是聲東擊西。但那是一種直覺,一種模糊的感覺。
而這個叫陳宇的家夥,卻把它量化了。
8秒的回防時間。
15秒的拖延任務。
85的殘局勝率。
這不是感覺。
這是科學。
丘山靠在椅背上,雙臂環抱在胸前,靜靜地看著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