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前哨站的寂靜,並非真空般的死寂,而是被一種壓抑的、混合著悲傷、憤怒與決心的凝重氛圍所充斥。星塵透過觀察窗,為布滿塵埃的控製台鍍上一層冰冷的微光。芸姨虛弱的意識波動如同風中殘燭,那首古老的旋律低回婉轉,卻不再是家園的歡歌,而是化為了一曲文明的挽歌與未竟的警示。
林小雨將解析出的關鍵信息,特彆是父親林天航那殘缺的日誌內容,共享給了林燃和芸姨。每一個字都像沉重的石頭,投入意識之湖,激起層層波瀾。
“指引者”…“終末之種”…父親早已察覺的陰影…以及那指向未知“源頭”的暗示…
“我們必須行動。”林燃的意識輪廓比之前凝實了許多,星火萌芽帶來的光之脈絡在他體內隱隱流轉,散發出一種內斂而銳利的氣息。“被動躲避隻會讓它們的計劃一步步實現。”
“但我們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林小雨保持著冷靜,乳白色的光芒溫和地籠罩著芸姨,同時分析著現狀,“‘漁夫’的追蹤如影隨形,正麵衝突我們毫無勝算。我們需要盟友,需要更多關於‘指引者’和‘終末之種’的情報,更需要提升我們自己的力量。”
她的目光落在那個數據存儲單元上。除了那些駭人聽聞的計劃,裡麵是否還隱藏著其他有用的信息?比如,“指引者”勢力範圍內的薄弱環節?或者,父親是否還留下了其他未被發現的線索?
她再次將意識沉入數據深淵,這一次,目標更加明確——尋找任何可能與父親其他研究站、與“園丁”、或與潛在反抗勢力相關的蛛絲馬跡。
數據浩瀚如煙海,大部分是冰冷的項目報告、能量讀數和實驗記錄。她耐心地篩選,如同沙中淘金。
終於,在無數繁雜信息的底層,一段被標記為“廢棄通訊日誌加密等級:殘骸)”的數據包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段日誌的加密方式與父親常用的風格略有不同,更古老,更…粗糲,似乎源自方舟早期開拓時代。
強行破解後,裡麵並非文字或語音,而是一段極其微弱、近乎背景噪音的能量信號記錄。記錄地點未知,時間戳模糊,信號本身也斷斷續續。
但林小雨的源初之力,卻對這信號產生了一絲極其微弱的…共鳴?
這信號並非源初之力,也不是“母親”或“搖籃”的能量特征,而是一種…更加中立、更加基礎、仿佛宇宙背景輻射般無處不在,卻又被某種方式“調製”過的波動。
她嘗試著用源初之力去模擬、放大這種波動。
嗡…
一種奇異的感應出現了。
並非通過視覺或聽覺,而是一種直接作用於意識層麵的、模糊的方位感。仿佛在無儘的星海中,有無數個微弱的、同頻的“光點”被瞬間點亮,然後又迅速熄滅。這些“光點”分布得極其稀疏,似乎橫跨了數個星域,但它們的存在本身,構成了一張極其隱秘的、無形的網絡。
這張“網絡”並非人工建造,更像是某種…自然形成的共鳴現象?或者是某個古老文明留下的、基於宇宙本身物理規則的通訊殘餘?
而父親留下的這段信號記錄,似乎是這張網絡某個節點的“訪問密鑰”或“頻率調諧碼”?
林小雨心中一動。難道這就是父親日誌中提到的、尋找“真正源頭”的線索之一?這張無形的網絡,會指向哪裡?
她將這一發現告訴了林燃和芸姨。
芸姨虛弱的意識仔細感知著那被模擬出的波動,旋律中透出一絲疑惑與久遠的熟悉感:“…這種波動…很古老…非常古老…”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似乎聽族中的長者提起過…”
“…星語者…還是…織縷…?記不清了…”
“…傳說…宇宙中存在著…傾聽星辰低語…編織命運之縷的…古老存在…”
“…但它們…早已消失在…時間長河中了…”
星語者?織縷?又是從未聽過的名詞。
林燃的意念則更加務實:“…不管是什麼…這可能是我們目前唯一的…外部線索。”
“…如果能與網絡中的某個節點建立穩定連接…或許能獲得信息…甚至…找到盟友?”
風險與機遇並存。主動發出信號,很可能也會暴露自身的位置。
經過短暫的商議,他們決定冒險一試。但必須極其謹慎。
林小雨以那塊廢棄前哨站殘存的能源核心為基盤,利用自身的源初之力作為調和與放大器,小心翼翼地構建了一個小型的信號發射裝置。她並不廣播具體信息,隻是持續、低功率地發送那種被調製過的、作為“鑰匙”的基礎共鳴波動,如同在黑暗中輕輕叩擊一扇未知的門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發射出的波動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隻有星塵依舊冷漠地閃爍。
就在他們幾乎要放棄時——
嗡!
一股極其微弱、卻無比清晰的回應波動,突然從遙遠的星域傳來,與發射裝置產生了共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波動並非語言,而是一段更加複雜的、蘊含著某種星圖坐標和簡易警示意象的能量信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