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廠房後方一處背陰山坳吸引注意。
高大廠房投下的陰影與旁側略高山體形成天然屏障,雙重遮擋下,此地幾乎無直射陽光,陰涼異常。
更難得,此處山腳地勢略高,在此橫向開鑿,既能避雨季地表積水,又能最大限度利用山體陰涼保溫。
方牧蹲身,抓起泥土撚了撚,又仔細敲擊裸露岩壁,側耳聽回聲。白池觀察地形和落石風險。
大伯用鋤頭柄戳選定位置,感受土質鬆緊。三人交換眼神,都看到認同,此地,仿佛為山洞量身定製!
他們不再猶豫,扛起工具快步返回。
方牧將選址和理由說明,眾人都相信方牧、白池和大伯的決定。
長久信任和共同生存渴望,讓所有人明白這山洞意味什麼——保住食物、對抗酷暑、維係養豬場未來的生命線。
“那還等啥?”鄭凡抹把臉上汗,第一個抄起鐵鍬,眼中躍躍欲試,“趁天沒黑透,能挖一點是一點!”
緊迫感催逼。
短暫休整結束,一場與時間、酷暑賽跑的山洞工程,即將在這偏僻山坳後山腳拉開序幕。
下午三點多的太陽依舊高懸,將地麵烤得滾燙。
方牧眯眼望了望刺目的太陽,汗水順著鬢角滑落。他快速判斷:這樣的高溫下,喪屍活動會降到最低,基本都會躲進陰影裡蟄伏。
“子軒,”他轉向江子軒,語氣果斷,“你去隔離牆值守。注意觀察,有異常立刻用對講機報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目光掃過在場的男性——鄭凡、李浩然、白池、大伯、父親,“其他人帶上工具,我們去山腳開挖!”
眾人圍在選定的山坳處,麵前是灰褐色的岩壁和覆蓋其上的薄薄腐殖層。
這是他們首次嘗試挖山洞,既沒有圖紙,也缺乏專業工具,隻能靠著一股蠻勁和零星經驗摸索。
方牧率先蹲下身,撿起一根枯枝,在曬得發燙的地麵上劃拉起來。
“我們都沒挖山洞存東西的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初步想法,”
他用樹枝勾勒出長方形,“山洞如果想要有比較好的降溫效果,起碼要有個五六米深,否則無法隔絕門口的熱浪。高度定在兩米,寬度一米五,這樣人能直著腰進出乾活。大伯,您看這樣行嗎?”
大伯湊近,仔細看著地上簡陋的示意圖,布滿老繭的手指點了點,沉聲道:“嗯,尺寸差不多。關鍵是怎麼個乾法?”
問題拋出來,幾個腦袋湊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狹窄的洞口,一次最多容納兩人同時作業,如何分工協作成了難題。
很快,方案形成:經驗相對豐富的大伯負責打頭陣,確定開挖的精確位置和方向。力氣最大的鄭凡緊隨其後,用洋鎬負責主要的掘進。
挖下來的土石,則由方牧和李浩然用鐵鍬鏟起,裝入旁邊的手推車,及時運走傾倒,避免堆積阻礙洞口。
“挖到五六米深,頂上得撐起來,”方牧父親語氣凝重地補充,“咱們這兒的土石不比陝北的黃土窯洞,不加固,萬一塌了可不是鬨著玩的。”
眾人也都點頭認可,於是白池和方牧父親則負責另一項關鍵任務——尋找並製作支撐用的木料。
這時候就體現了集思廣益的好處,山洞的主體工程的分工完成後,眾人便開始分頭行動。
喜歡末日來臨:我在養豬場打造避難所請大家收藏:()末日來臨:我在養豬場打造避難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