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活下去的希望_末日來臨:我在養豬場打造避難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6章 活下去的希望(1 / 2)

“大移民計劃”的方案一經確定,幾乎沒有任何拖延,整個國家機器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事實上,早在最高層對瓊州島指揮官下達“徹底清理、全麵管控”的死命令時,移民的先遣隊就已經出發了。

首批登陸的,自然是那些被選中的精銳軍人。

他們必須在後續大規模移民潮到來之前,建立起初步的秩序防線,清理出足夠的安置空間,並確保這個最後的堡壘固若金湯。

碼頭上日夜不息,艦船的汽笛聲撕破了海島往日夜晚的寧靜。

這場被後來稱為“十日遷徙”的行動,其規模遠超最初規劃。

原定的八百萬名額,在執行過程中,仍被一些手眼通天的權貴,通過各種渠道塞了進來。

最終,當最後一艘運輸艦關閉艙門,統計數字硬生生地多出了五十萬。

而海岸的這一邊,絕大多數未被選中的民眾,隻能麻木而絕望地看著艦船消失在茫茫海平線上。

希望,如同退潮般從他們眼中流逝。

當然,也有不甘命運擺布的人,在喪屍橫行的廢墟之中,依靠智慧和勇氣,頑強地開辟著屬於自己的生路。

近千萬移民的瞬間湧入,讓瓊州島的各項資源瞬間告急。

糧食配給、住房分配、治安維護,每一個問題都急需解決。

移民安置初期,最高層並未第一時間就直接介入具體管理,隻確立了一條鐵律:

徹底廢除房屋和糧食的私有製與自由市場交易,必須確保“人人有房住,頓頓有飯吃。”,這十字方針。

於是,之前瓊州島的最高總指揮則是貫徹這一原則,將外來人口與軍人依據技能檔案,打散後重新編組,有策略地填充到各個管控區內。

在執行中,原住民的居住權益得到優先保障,被劃為“有產原住民”,在保障他們的住宿後,才會安排其他移民入內。

而像李超夫婦這樣的,一開始就居住在民宿或者酒店裡麵的,也被幸運的算作有固定住宿的原住民。

他們的住宿條件算是非常好的一批了。

在這之後,經過農業專家的主導下,全島的種植結構經曆了顛覆性的改造。

所有景觀林木、花園綠地,以及經濟作物,隻要土壤條件允許,都被優先改造成農田,統一栽種高產雜交水稻。

目標是明確的:必須喂飽近兩千萬張吃飯的嘴。

墾殖麵積急劇擴張,但汽油、柴油等戰略燃料必須優先保障巡邏艦艇與核心工業,大型農用機械被迫封存。

人力,成了最寶貴,也是最廉價的資源。

一套脫胎於上世紀中後段的“工分製”被重新啟用,貨幣被徹底廢除。

“工分”與生存物資嚴格掛鉤。

除了醫生、高級工程師等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被固定崗位外,其餘所有人,無論你曾是富豪、教授還是藝術家,都被一視同仁地安排到土地、工地或車間,從事最基礎的體力勞動。

當然,在島上,極大程度上實現了工作平等,不會再有高低貴賤之分。

除了極少數科學家被優待外,其他所有人被一視同仁,就連高層也不例外。

從高層官員到基層乾部,他們也會在每周抽出一定時間參與勞動。

雖然時間不長,畢竟還有很多事情等待著他們處理,但是這樣的帶頭表率很大程度堵住不少人的嘴。

在這裡,勞動被賦予至高無上的榮譽感。

隻要是肯勞動,就是光榮的,就是值得讚揚的。

當然,總有投機者幻想不勞而獲,篤信“大鍋飯”體製下總能分到一口吃的。

然而現實很快擊碎了幻想,沒有“工分”,真的會餓死人的!

所有糧食由軍隊實行戰時配給製,嚴禁任何形式的黑市交易。

違者不僅麵臨物資罰沒,嚴重者會被扣光所有工分,甚至剝奪居住權,打入“待遣返”名單,那幾乎等同於死刑緩期執行。

在公開處理了幾起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例後,“工分製”被迅速確立,並且被接納,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最新小说: 異界淩亂 熵乳我在修真界當宇宙奶媽 迷霧紀元生存錄 三角洲戰神我的技能能提現 妾本驚才 新手法醫的破案之旅 三歲奶娃七十二變,帶飛六零全家 華強北之日與夜與笑與淚之間 這個師爺很科學 黑風寨主成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