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在廢棄天文台的穹頂下第三次校準光譜儀時,終於聽到了不速之客的腳步聲。
不是普通的鞋底摩擦地麵的聲響,而是某種金屬部件與混凝土碰撞的輕響,節奏均勻得像機械鐘擺。他沒有回頭,指尖在便攜式終端上快速滑動,將剛捕捉到的異常伽馬射線數據加密上傳。三天前,這座位於東山主峰的廢棄天文台突然向外太空發送了一串重複信號,頻率詭異得像是人為調製,作為秘密監測地外文明信號的“天眼計劃”外圍成員,青林被派來探查情況。
腳步聲在他身後三米處停下。青林能感覺到對方的視線落在自己背上的無人機收納包上——那是他改裝的“獵隼x”,碳纖維機架上還沾著昨晚穿越雷暴雲層時的冰晶,機腹的探測模塊能同時捕捉電磁信號和生物電波。
“這台‘獵隼’的升力係數調過?”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帶著金屬摩擦般的質感,“尾翼傾角比出廠設置大了1.7度,是為了在強磁場環境下保持穩定性?”
青林的手指頓了頓。這個細節連無人機的設計師都未必注意到,是他根據羅布泊科考時的磁暴數據獨自改進的。他緩緩轉過身,看到一個穿深灰色衝鋒衣的男人,帽簷壓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張臉,隻有下頜線繃得像拉滿的弓弦。男人手裡拎著一個舊工具箱,金屬鎖扣上刻著一行模糊的字:“西域·731”。
“孟林?”青林的瞳孔微微收縮。這個名字在特殊科技圈裡是個傳說——二十年前,孟林帶領團隊在西域無人區建立了首個地麵引力波觀測站,卻在項目成功的第二天神秘失蹤。有人說他被國外勢力劫持,有人說他在觀測時被未知能量波及,還有人說他找到了通往異次元的通道。
男人抬起頭,帽簷下露出一雙布滿細紋的眼睛,虹膜的顏色比常人淺,像是長期暴露在強紫外線環境下。“你認識我?”他的目光掃過光譜儀屏幕上跳動的波形圖,突然冷笑一聲,“用民用設備監測伽馬暴?‘天眼計劃’現在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青林沒回答。他注意到孟林的手腕上戴著一塊特製手表,表盤上沒有數字,隻有一圈旋轉的金屬環,環上鑲嵌著六顆不同顏色的寶石。當金屬環轉動時,寶石會發出微弱的熒光,與光譜儀捕捉到的射線頻率完美同步。
“二十年前,你在西域觀測到的不是引力波,對嗎?”青林突然開口。他調出天文台的曆史數據,屏幕上出現一串扭曲的波形,“這個信號特征,和你當年發表的論文裡那個‘異常乾擾’完全一致。它不是自然產生的,是某種加密信息。”
孟林的身體幾不可察地晃了一下。他打開工具箱,裡麵沒有扳手螺絲刀,而是整齊排列著十幾個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的接口與青林無人機上的探測模塊完全匹配。“你比他們聰明。”他拿起一個傳感器拋給青林,“當年那群老家夥隻關心能不能拿諾獎,沒人相信我看到的——那不是波,是‘信標’。”
“信標?”
“某種文明在宇宙中留下的坐標。”孟林的手指在手表上快速撥動,金屬環突然彈出六個微型探針,“西域的觀測站不是被廢棄,是被我炸毀了。我發現那信標正在吸引某種東西,一種能吞噬電磁信號的暗物質團,按它的移動速度,再有三個月就會到達地球。”
青林的大腦飛速運轉。他想起自己最近在調試城市監控係統時,發現多處出現信號中斷,當時以為是設備老化,現在看來……“那些暗物質團已經開始影響地表了?”
“不止。”孟林調出工具箱裡的全息投影,一個淡藍色的球體懸浮在空中,表麵布滿了紅色的斑點,“它們正在同化地球上的電子設備,手機、電腦、衛星……所有帶芯片的東西都會成為它們的載體。三個月後,全球信息網絡會徹底癱瘓。”
青林突然想起自己寫小說時“看見”的未來——灰暗的分支裡,太陽活動摧毀了所有電子設備,人類退回農耕時代。原來那不是太陽活動,而是這個?
“你有辦法阻止?”
孟林指了指青林的無人機:“你的改裝技術能讓它在強磁場裡飛行,加上我的信標解碼器,或許能把暗物質團引向木星軌道。但需要東山的地理位置——這裡的地磁場異常穩定,是發射信號的最佳坐標。”
他頓了頓,看向青林的眼神裡多了些複雜的東西:“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的無人機技術,你寫的那些科幻小說,甚至你對信息的敏感度……你不是普通人。你身上有和我一樣的‘印記’。”
青林突然想起自己打通“信息經脈”時的感覺,全身的數據流與天地間的某種頻率產生共鳴。“那印記是……”
“是當年觀測信標時被輻射的能量殘留。”孟林卷起袖子,手臂上有一道淡青色的疤痕,形狀像個無限符號,“它讓我們能感知到常人無法察覺的信息波。你以為自己是通才,其實是這股能量在幫你快速處理信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文台外突然傳來一陣嗡鳴,青林的無人機自動從收納包裡飛了出來,懸停在兩人中間。機身的探照燈突然亮起,在牆上投射出一行字——那是青林昨晚寫進小說裡的句子:“當個體的信息場與天地共振,所謂的奇跡,不過是必然的相遇。”
孟林看著那行字,突然笑了。他從工具箱裡拿出一個金屬圓盤,遞給青林:“這是信標解碼器的核心部件,需要你的無人機搭載它,飛到海拔五千米的平流層,才能發出引導信號。”
青林接過圓盤,指尖觸碰到金屬表麵的瞬間,全身的“信息經脈”突然亮起,像接入高壓電的線路。他“看見”二十年前的西域,孟林在觀測站裡對著屏幕嘶吼,而屏幕上跳動的正是此刻光譜儀顯示的波形;他“看見”自己小時候拆壞的收音機,裡麵的電路板竟與解碼器的結構隱隱相似;他甚至“看見”三個月後,木星軌道上炸開一團藍色的光,像有人在宇宙深處點燃了篝火。
“原來這就是天意。”青林握緊圓盤,無人機的引擎發出興奮的轟鳴,“你的解碼器需要精準的軌道計算,我的無人機需要能穿透暗物質團的動力係統,我們……”
“我們是唯一能完成這件事的人。”孟林的手表突然發出急促的蜂鳴,金屬環上的寶石全部亮起,“暗物質團提前加速了,我們隻有四十天時間。”
青林抬頭看向東方,朝陽正從東山的輪廓線後爬出來,金色的光線穿過雲層,在天文台的穹頂投下斑駁的光影。他的無人機突然向空中飛去,在晨光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尾翼的改進設計在陽光下閃著金屬的光澤。
“四十天足夠了。”青林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無人機的三維模型,“我需要你提供暗物質團的精確參數,還有……西域觀測站的原始數據。”
孟林打開工具箱的底層,拿出一個加密u盤,上麵刻著和工具箱一樣的字:“西域·731”。“數據在這裡。”他的目光落在青林寫的小說稿上,那是青林隨手放在旁邊的,“你寫的結局,是人類贏了?”
青林笑了笑,指尖在鍵盤上敲出一行指令,無人機突然在空中翻了個跟頭,投射出的光影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無限符號。“現在,該讓小說變成現實了。”
四十天後,東山之巔。
改裝後的無人機搭載著解碼器,在強磁場中平穩上升,尾翼的改進設計讓它像遊魚般穿梭在暗物質團形成的漩渦裡。青林和孟林站在光譜儀前,看著屏幕上代表暗物質團的紅點被無人機引導著,緩緩向木星的方向移動。
“它在加速脫離地球軌道。”孟林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這是他二十年來第一次看到希望。
青林的目光落在遠處的城市,那裡的監控係統正在恢複信號,車流重新變得有序,孩子們背著書包走進學校。他突然想起大哥說的“天生寫手”,或許所謂的老天喂飯,不是讓他用文字描繪世界,而是讓他用信息的力量改變世界。
當無人機最終在平流層發出最後一道引導信號時,青林的手機收到一條加密信息,是大哥發來的:“《信息經脈》加印了,出版社說要給你開簽售會。對了,中科院空天院想請你當技術顧問。”
他抬頭看向孟林,發現對方也在看他,兩人的眼神裡都帶著一種釋然。二十年前的孤獨探索,四百年的靈魂積累,終於在這一刻交彙成照亮未來的光。
“接下來去哪?”青林問。
孟林指了指天空,那裡有一顆新的衛星正在發射升空,搭載著他們共同設計的新一代信標監測係統。“去看看更廣闊的宇宙。畢竟,我們的新業績,才剛剛開始。”
陽光穿過天文台的穹頂,照在兩人身上,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兩條即將伸向星際的信息線。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