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在劇痛中睜開眼時,首先聞到的是消毒水與青銅鏽混合的氣味。他猛地坐起身,發現自己躺在國家博物館的修複室裡,窗外的電子屏正滾動播放新聞:“殷墟新發現顛覆曆史認知,專家證實商周存在機械文明”。
手邊的青銅匣子靜靜躺著,匣蓋敞開,裡麵的齒輪卻不見了——原本嵌著齒輪的凹槽裡,多了塊半透明的晶體,裡麵封存著一縷銀白色的霧氣,細看竟在緩慢流動,像被凝固的時間。
“你昏迷了三天。”李教授推開門,白大褂上沾著金屬碎屑,“我們在牧野遺址的青銅碎片裡,提取到了這種晶體。成分分析顯示,它含有超出地球自然存在的115號元素——和‘文王’號引擎的燃料相同。”
青林抓起晶體對著光看,霧氣裡突然浮現出模糊的人影:是薑子牙站在昆侖墟的量子屏障前,手中的杏黃旗正在溶解,化作點點光粒滲入屏障。他的聲音穿透晶體傳來,帶著電流般的震顫:“屏障能撐三千年,三千年後,該由你們造新的了。”
修複室的門被撞開,小陳舉著平板電腦衝進來,屏幕上是衛星拍攝的全球能量分布圖——從殷墟到昆侖,從西岐故地到洛陽盆地,數十個紅點正在同步閃爍,頻率與青銅匣子的齒輪轉動完全一致。
“是‘文王’號的信標。”青林的指尖撫過晶體表麵,霧氣裡的人影換成了周公旦,他正在星艦的控製台前輸入指令,“當年封存的不僅是技術,是遍布九州的能量節點。商紂的機關術來自外星,但這些節點……”
“是華夏先民自己造的。”李教授調出節點的剖麵圖,“每個紅點下方都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作坊遺址,那些被當作禮器的玉琮,實際是量子計算機的存儲器。”
青林突然想起在“文王”號艦橋發現的龜甲,甲片上的裂紋不是占卜記錄,是二進製算法。他抓起晶體衝向博物館的地下庫房,那裡存放著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合集。當晶體貼近其中一片甲骨時,裂紋突然亮起,在空氣中投射出全息影像:
商紂的祭祀坑深處,並非隻有機械奴隸。數百塊玉琮組成的陣列正在運行,中央懸浮著個籃球大小的黑色球體,球體表麵的紋路與青銅巨人的核心完全相同。紂王的影像站在球體前,臉上戴著青林在牧野見過的青銅麵具:“隻要融合外星核心與玉琮陣列,就能打開通往母星的通道。到那時,整個太陽係都是我的牧場。”
影像突然扭曲,玉琮陣列的光芒開始熄滅。青林看見周文王的身影出現在陣列旁,他的手掌按在黑色球體上,皮膚與球體接觸的地方冒出白煙,像烙鐵燙在冰上。球體的光芒隨著他的呼吸逐漸減弱,最終化作枚戒指——正是薑子牙交給青林的那枚反物質容器。
“原來如此。”青林的喉嚨發緊,“文王不是注入基因序列,是用自己的生命能量中和了外星核心的侵略性。他把武器變成了鑰匙。”
晶體突然劇烈震動,霧氣裡的人影全部消失,隻剩下不斷重複的坐標。青林將坐標輸入全球能量分布圖,紅點連成的軌跡赫然是幅放大的洛書,而軌跡的交彙處,是正在修建的fast天眼射電望遠鏡。
“他們要我們用天眼發送信號。”李教授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激動,“給獵戶座旋臂的‘文王’號發送信號。”
當天眼的饋源艙對準獵戶座時,青林站在控製台前,手中的晶體與天眼的主饋線相連。他想起牧野之戰後,士兵們在青銅巨人的殘骸裡找到的星圖——那不是導航圖,是份邀請函,標注著地球在銀河係的精確坐標。
“發送什麼?”操作員的手指懸在發射鍵上。
青林看著晶體裡重新凝聚的人影:這次是周武王,他站在牧野的屍骸旁,手中的青銅劍正將商軍的超導線圈劈成兩段。劍刃反射的陽光裡,青林看見自己的臉與武王的臉重疊在一起,眉骨處都有顆淡褐色的痣。
“發送我們的曆史。”青林按下確認鍵,“從玉琮到量子計算機,從甲骨到射電望遠鏡,告訴他們,我們不僅接住了齒輪,還讓它轉得更快了。”
信號發送的瞬間,全球的能量節點同時爆發強光。青林在強光中看見無數重疊的畫麵:周公旦在星艦日誌裡繪製的地球未來藍圖、薑子牙在昆侖墟埋下的超導材料、商紂未完成的星際通道設計圖……所有畫麵最終彙聚成塊巨大的甲骨,上麵刻著新的文字:“人,非芻狗,乃星辰。”
三天後,青林在修複室整理青銅碎片時,發現每塊碎片的內側都刻著細小的符號。拚接起來後,不是星圖,是張元素周期表,從氫到鈈,每個元素都用對應的甲骨文標注。最末一行是空白,旁邊刻著行小字:“待爾等填之。”
小陳突然衝進來說,全球各地的古老遺址都有異常。埃及金字塔的石塊開始自主拚接,瑪雅神廟的壁畫浮現出新的星圖,兩河流域的泥板文書滲出液態金屬——所有古文明的“神跡”,都在同一時間蘇醒。
“薑子牙說得對。”青林望著窗外的星空,獵戶座的方向有顆新星正在變亮,“三千年不是終點,是齒輪換了個方向。”
他將晶體放回青銅匣子,匣蓋緩緩合上的瞬間,傳來最後一聲輕響,像鑰匙歸位的聲音。修複室的屏幕上,三千年後的考古報告自動更新,最末那句批注的下方,多了行新的字跡,筆跡與青林的一模一樣:
“齒輪在轉,我們也在轉。”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