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的視網膜上還殘留著粒子對撞機最後一次運行時的幽藍輝光,耳邊卻突然灌滿了潮濕的風。
他下意識摸向腰間的輻射劑量儀,指尖觸到的卻是粗糙的麻布——這不是他進入地下實驗室時穿的防化服。
“這是哪兒?”他喃喃自語,聲音在茂密的林間蕩開漣漪。
眼前的樹木顛覆了他所有的生物學認知:樹乾粗壯如遠古巨杉,樹皮上布滿規律的螺旋紋路,葉片不是綠色,而是透著金屬光澤的銀灰色,葉脈清晰得像電路板。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臭氧味,混雜著某種類似鬆脂的香氣。
手腕上的個人終端還在運行,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卻完全失控:經緯度顯示為亂碼,大氣成分分析裡氧含量高達38,碳十四檢測結果更是驚悚——這片森林的年齡超過了十億年。
“不可能。”青林按住終端,指節泛白。他記得很清楚,自己正在監控環形對撞機的粒子軌跡,一束異常的高能粒子突然突破磁場約束,他眼前一黑,再睜眼就到了這裡。
難道是……時空躍遷?這個隻存在於理論中的概念,此刻正被他踩在腳下的腐殖土無聲證實。
穿過這片奇異的樹林,前方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河穀中,幾十座半地穴式的房屋散落其間,屋頂覆蓋著茅草,牆壁是夯土混合著某種發光的礦石,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弱的熒光。幾十個原始人模樣的生靈正在勞作,他們身材高大,皮膚呈健康的古銅色,額骨略高,眼神卻異常靈動,絲毫沒有野獸般的凶蠻。
最讓青林震驚的是他們的工具——不是粗糙的石器,而是某種泛著啞光的合金製品,形狀古樸卻暗藏精密,切割木材時發出均勻的嗡鳴,像是高頻振動的效果。
“異類。”一個低沉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青林猛地轉身,看到一個身影站在十米外的樹影裡。那人穿著同樣的麻布長袍,卻比其他人更高大,長發束在腦後,臉上刻著幾道對稱的紅色紋路,像是某種圖騰。最奇特的是他的眼睛,瞳孔顏色極淺,仿佛能映照出天地萬物的輪廓。
“你是誰?”青林握緊終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那人沒有靠近,隻是微微偏頭,目光掃過青林的防化服殘片,又落在他手腕的終端上,嘴角勾起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我是伏羲。”
這個名字像一道電流擊中了青林。伏羲?三皇之首,傳說中創造八卦、教民漁獵的創世神?可眼前的人分明是真實的血肉之軀,身上沒有絲毫神性的光環,隻有一種洞悉一切的沉靜。
“你來自未來。”伏羲的語氣不是疑問,而是陳述。他抬起手,掌心向上,青林突然發現他的指甲蓋裡嵌著細碎的金屬粉末,“剛才那束‘天外來客’,驚動了整片大地的脈絡。”
青林的心跳漏了一拍:“你知道高能粒子?”
伏羲沒有直接回答,轉身走向河穀中央的空地。那裡矗立著一塊巨大的黑色岩石,表麵光滑如鏡,卻不像任何已知的礦物。走近了才發現,岩石上布滿了細密的凹槽,組成六十四個不斷變換的圖案,像是某種動態密碼。
“他們叫它‘河圖’。”伏羲指著岩石,“大地深處有脈絡在流動,像你身體裡的血。這些脈絡的交彙處,會滲出‘靈’,就是你說的高能粒子。”他指尖劃過一道凹槽,岩石表麵泛起漣漪,“我花了三十年,記錄下這些脈絡的走向。”
青林蹲下身,用指尖觸碰凹槽邊緣,冰涼的觸感下傳來微弱的震動,像是某種能量在持續輸出。他打開終端的光譜分析功能,屏幕上立刻跳出複雜的波形圖——這不是自然形成的岩石,而是某種人造的能量傳導裝置,內部的晶體結構呈現出完美的分形排列。
“這不可能是原始文明的產物。”青林的聲音發顫,“這需要掌握量子糾纏和拓撲學才能製造。”
伏羲在岩石旁坐下,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和“”。“你說的那些,我們叫‘數’。”他指著橫線,“‘—’是陽,代表實粒子;‘’是陰,代表虛粒子。它們的組合,能描述萬物的運動。”
青林瞳孔驟縮。陽爻和陰爻?這不就是八卦的基本符號嗎?可伏羲的解釋,分明指向了粒子物理的核心——費米子與玻色子的對稱性!
“你看那棵樹。”伏羲指向河穀對岸的一棵巨樹,樹冠呈完美的傘形,“它的每片葉子都在模仿整體的形狀,小到細胞,大到枝乾,都遵循同一個‘數’。”
青林突然想起了分形幾何中的曼德博集合——無限遞歸的自相似結構。難道伏羲通過觀察自然,領悟了宇宙的數學本質?
接下來的三天,青林成了伏羲的“學生”。他發現這個時代遠比史書描述的更先進:他們能通過特定的礦石陣列預測天氣,準確率堪比現代衛星;他們馴養的某種似牛非牛的生物,胃裡能分解金屬,排出的糞便可直接作為燃料;甚至連陶器上的花紋,都是基於斐波那契數列的周期排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伏羲正在完善的“八卦”。
在河穀上遊的山洞裡,青林看到了更驚人的景象:洞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符號,不僅有八卦,還有類似二進製的數字串,甚至能辨認出微積分的雛形。最深處的岩壁上,刻著一幅巨大的星圖,標注著幾顆青林從未在現代星圖上見過的恒星,旁邊的符號翻譯過來竟是“時空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