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草廬星圖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未來星空記 > 第168章 草廬星圖

第168章 草廬星圖(1 / 1)

粒子對撞機的能量洪流第五次衝破時空壁壘時,青林的指尖還殘留著觸碰青銅燈台的冰涼觸感。上一秒,他正調試著2077年最新的“曆史節點穩定器”,試圖定位三國時期的能量異常源;下一秒,鼻腔已灌滿鬆針與艾草混合的清香,耳畔的機械嗡鳴被竹雨敲打窗欞的滴答聲取代。

“神經接口同步率89,時空坐標鎖定:建安十二年,南陽臥龍崗。”機械音裹著潮濕的水汽,“檢測到高強度思維波共振,頻率與‘隆中對’曆史錨點完全匹配。”

青林低頭,發現自己身著粗布短褐,腳下的草鞋沾著新鮮的黃泥。眼前是一間簡陋的茅廬,柴門虛掩,門楣上懸掛的“臥龍”木匾邊緣,竟泛著隻有他能看見的淡藍色光暈——那是高維信息場泄漏的特征。

這已是他第三次穿越到三國時代。前兩次分彆見證了長阪坡趙雲的銀槍與赤壁的漫天火光,每次都能捕捉到異常的能量信號,源頭都指向同一個人——諸葛亮。

“先生可是從襄陽來的學子?”一個清朗的聲音自茅廬內傳來。

青林推門而入,看見一個身著素色布袍的青年正臨窗而坐,手中握著一卷竹簡,指尖在“九州圖”上輕輕滑動。他麵容俊朗,眉宇間帶著未加修飾的英氣,正是未出茅廬的諸葛亮。而他指尖劃過的地方,竹製地圖上竟浮現出細密的銀色紋路,組成類似電路的複雜圖案。

“在下青林,自遠方而來,聞先生之名,特來請教。”青林模仿著古籍記載的漢末禮儀行禮,目光卻被案幾上的銅製儀器吸引——那是一個由七根金屬棍組成的裝置,棍端鑲嵌著不同顏色的晶石,正隨著青年的呼吸微微顫動。

諸葛亮放下竹簡,微微一笑:“遠方?莫非是越過秦嶺,來自長安方向?”他指尖輕叩案幾,銅製儀器突然發出蜂鳴,七根金屬棍自動旋轉,組成北鬥七星的形狀,“兄台衣上沾著的朔方沙塵,可不是南陽所有。”

青林心中一凜。這絕非普通的觀察——銅製儀器旋轉的角度、晶石閃爍的頻率,與他神經接口記錄的地磁場數據完全吻合。眼前的青年,竟在利用某種未知技術分析訪客的來曆。

“先生說笑了。”青林強作鎮定,啟動神經接口的掃描功能。結果顯示,茅廬內彌漫著微弱的反物質輻射,源頭正是那銅製儀器,“在下隻是途經此地,見山清水秀,便多留了幾日。”

諸葛亮沒有追問,轉而指著竹簡上的地圖:“兄台可知,當今天下,何處可安身立命?”他指尖點在荊州的位置,那裡的銀色紋路突然亮起,在空氣中投射出淡藍色的全息影像——不是模糊的光影,而是清晰的三維地形圖,標注著山川、河流、關隘的精確坐標。

青林的呼吸驟然停滯。全息投影技術!這在漢末簡直是天方夜譚。更驚人的是,影像中荊州的人口密度、糧食產量、軍備儲備等數據,正以數據流的形式滾動更新,精度遠超《三國誌》的記載。

“此乃……”

“家傳的‘觀星儀’所化。”諸葛亮輕撫銅製儀器,七根金屬棍緩緩歸位,“先祖曾遇異人,得授星圖之術,能觀天地氣運,測萬物興衰。這地圖上的紋路,便是按星軌走勢繪製。”

青林注意到,儀器底座刻著一行細小的篆字:“天樞北鬥,地脈南溟,經緯有度,時空可衡。”這根本不是星象術語,而是時空坐標的加密表述!

接下來的三日,青林以“求學”為名留在臥龍崗。他發現諸葛亮的生活處處透著詭異:每日清晨,他會對著太陽升起的方向擺放銅製儀器,收集第一縷晨光;傍晚則在院中焚燒特殊的艾草,煙霧凝聚成奇特的圖案,消散前會在空中留下短暫的能量軌跡;就連他吟誦的《梁父吟》,音節頻率都能穩定地乾擾電子設備。

最令人震驚的是他的書房。看似普通的書架其實是按照某種晶體結構排列,竹簡之間的間隙形成能量通道,將陽光轉化為可儲存的熱能。而那卷“九州圖”,在月光下會浮現出更多細節——不僅有當時的城池分布,甚至能看到百年後的河道變遷。

“先生可知,近日有貴客將至?”第五日清晨,諸葛亮突然問道。他正用朱砂在帛書上繪製著什麼,筆觸形成的圖案與青林神經接口的能量波形圖驚人相似。

青林心中一動:“莫非是……劉備?”

諸葛亮抬眸,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兄台如何得知?”他放下朱砂筆,帛書上的圖案突然亮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預測模型——新野至臥龍崗的路線、隨行人數、甚至會麵時的天氣,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隻是猜測。”青林避開他的目光,看向窗外,“如今天下大亂,唯有仁德布於天下者,能請動先生。”

諸葛亮笑了,笑聲中帶著洞悉一切的了然:“兄台雖隱其跡,卻藏不住身上的‘星氣’。”他指了指青林的手腕,那裡的神經接口雖然被衣袖遮擋,卻在皮膚下透出微弱的藍光,“這三日,觀星儀每逢兄台靠近,便會異動。你我所見的星軌,或許本就同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青林的心臟猛地一跳。他終於確認,諸葛亮不僅知曉這些“異常”,甚至能感知到時空的波動。那些所謂的“觀星術”“奇門遁甲”,不過是他對超文明技術的樸素解讀。

七日後的清晨,臥龍崗外傳來馬蹄聲。青林站在茅廬東側的竹林裡,看著劉備帶著關羽、張飛踏著晨露而來,三顧茅廬的曆史大戲,即將在他眼前拉開帷幕。

諸葛亮的書房裡,銅製儀器的七根金屬棍劇烈顫動,晶石發出刺眼的光芒。當劉備行過三跪九叩之禮,懇請諸葛亮出山時,儀器突然爆發出藍光,在牆上投射出一幅巨大的星圖——不是夜空的星辰,而是當時的天下格局:曹操占據的北方用紅光標注,能量值最高;孫權的江東是藍光,穩中有升;而劉備占據的新野,隻是一點微弱的綠光,卻與荊州、益州的光點有著絲線相連。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諸葛亮的聲音平靜卻充滿力量,他伸手在星圖上一劃,紅光區域立刻浮現出其麾下的兵力部署、謀士名單,甚至糧草運輸路線,“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青林的神經接口瘋狂報警:“檢測到超綱信息數據庫!包含未來事件預測模型,置信度92!”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諸葛亮的指尖落在荊州與益州的光點上,綠光突然變得明亮,“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隨著他的話語,星圖上的綠光沿著兩條路線延伸,最終在洛陽彙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曹操的紅光與孫權的藍光在閉環中逐漸黯淡,而代表劉備的綠光則擴散至整個中原。

這哪裡是“隆中對”,分明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戰略推演!

劉備聽得熱淚盈眶,再次叩首:“先生之言,如撥雲見日,備雖不才,願先生相助!”

諸葛亮扶起劉備,目光卻越過他,與窗外的青林對視。那一刻,青林仿佛看到星圖上的光點都化作了真實的城池,聽到了未來的金戈鐵馬。而諸葛亮眼中的光芒,既有對天下蒼生的悲憫,也有對技術力量的敬畏。

當晚,諸葛亮在茅廬內設宴。酒過三巡,他屏退左右,對青林說:“兄台可知,那觀星儀的核心,是一塊天外隕石?”他從懷中取出一塊核桃大小的黑色晶體,在燭火下泛著金屬光澤,“石上有紋路,能映出未來之事,卻也會消耗觀者的精力。某觀兄台身上的氣息,與這隕石同源。”

青林接過晶體,神經接口瞬間識彆出其成分——來自獵戶座星雲的超密碳晶體,內含完整的星係演化數據庫。這根本不是自然形成的隕石,是外星探測器的核心部件!

“先生用它推演天下,不怕……改變未來?”

諸葛亮搖頭,將晶體收回懷中:“未來如星軌,有常亦有變。觀星儀所示,不過是大概率的走向,真正決定乾坤的,仍是人心向背。就像這晶體,能映出城池關隘,卻測不出忠義仁勇。”他看向窗外的星空,“兄台來自的地方,是否也有這樣的‘星軌’?”

青林想起2077年的量子計算機,那些預測模型與眼前的星圖何其相似。“有。”他輕聲道,“隻是我們稱它為‘算法’。”

“算法……”諸葛亮咀嚼著這個詞,突然笑了,“甚好。天地運行,本就是最大的算法。某所求者,不過是在這算法中,為蒼生多求一線生機。”

深夜,青林站在臥龍崗的山坡上,看著茅廬的燈火。諸葛亮正在整理行裝,銅製儀器的藍光透過窗紙,在夜空下劃出淡淡的軌跡。他知道,這場改變三國走向的“隆中對”,實則是超文明技術與人類智慧的完美融合——晶體提供數據,而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則賦予了數據溫度與靈魂。

“神經接口檢測到時空錨點能量飽和,可啟動回歸程序。”機械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清晰。

青林最後望了一眼茅廬。他仿佛看到未來的赤壁江麵,諸葛亮借東風的背後,是觀星儀對氣象數據的精準預測;看到空城計的城頭,那把撫琴的琴弦,其實是能量傳導的介質。這些被後世稱為“神機妙算”的奇跡,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技術密碼?

時空裂隙在身後張開時,青林的手中多了一片諸葛亮贈予的艾草葉。葉片上,用朱砂繪製的能量紋路在星空中微微發亮,像一個跨越千年的約定。

再次醒來,實驗室的燈光慘白如晝。青林將艾草葉放入真空容器,旁邊擺放著從長阪坡帶回的銀甲碎片、赤壁的烽火山灰,以及這次記錄的星圖數據。全息屏幕上,“隆中對”的戰略模型正在運行,與曆史的走向完美重合。

他突然明白,所謂的“科幻”與“曆史”,從來不是割裂的兩端。就像那塊來自獵戶座的晶體,它落在諸葛亮手中,沒有變成征服世界的武器,而是化作了安邦定國的藍圖。真正的智慧,不是被技術駕馭,而是駕馭技術,讓冰冷的數據服務於滾燙的理想。

窗外的星光落在屏幕上,與隆中對的星圖交相輝映。

青林仿佛又看到了那個臨窗觀星的青年,他的指尖劃過地圖,劃出的不僅是三分天下的格局,更是人類在浩瀚宇宙中,用智慧與勇氣寫下的不朽算法。

而那間茅廬的燈火,早已化作文明長河裡的一盞燈塔,指引著每個時代的探索者:技術終究是工具,唯有信念與理想,才能讓星軌朝著光明延伸。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婦產科的男醫生 港綜:開局滿爆率,我成娛樂大亨 全球殺戮:我一級屠神 苟道慎行:係統帶我撿漏諸天 無饑之邦不喂豺狼 辰仙之路 蓮花樓之花敗自開 封神來臨,我堵住了金鼇島大門 血玉千鱗 我在大宋當提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