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在一陣金屬摩擦聲中驚醒時,鼻腔裡灌滿了鹹腥的海風。
他猛地坐起身,發現自己正躺在一艘顛簸的海船甲板上。
頭頂是灰藍色的天空,遠處是連綿的島嶼,海鷗在桅杆周圍盤旋。
身上的t恤被浪花打濕,貼在皮膚上冰涼刺骨——這不是他熟悉的實驗室,更不是22世紀的恒溫環境。
時空機器的能量過載警報還在腦海裡回響,看來這次跳躍又出了偏差。
他掙紮著站起來,扶著鏽跡斑斑的船舷環顧四周,十幾個穿著藤甲的士兵正蹲在甲板上擦拭兵器,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風霜之色。
“喂,你是哪個營的?”一個絡腮胡士兵朝他喊道,手裡的長刀在陽光下閃著寒光,“穿得這樣古怪,莫不是奸細?”
青林心裡一緊,正要解釋,就見船艙門口走出個身著鎧甲的中年人。
那人約莫四十歲,麵容剛毅,眼窩深陷,下巴上的短須根根分明,腰間懸著柄鯊魚皮鞘的腰刀,走起路來沉穩有力,目光掃過甲板時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王二,不得無禮。”中年人開口了,聲音不高,卻讓喧鬨的甲板瞬間安靜下來。他看向青林,眉頭微蹙,“看你的裝束,不似我軍中人,也不似倭寇。從何處來?”
青林張了張嘴,突然想起曆史課本上的描述——這眉眼,這氣質,分明和教科書裡戚繼光的畫像如出一轍。他深吸一口氣:“在下……青林,自遠方來,不慎落水,被貴船所救。”
戚繼光點點頭,沒再追問,轉身對士兵們道:“加緊戒備,前麵就是岑港,倭寇主力就在島上。”
岑港?倭寇?青林的心跳驟然加速。他竟然來到了明朝的抗倭戰場,還遇上了戚繼光!
海船漸漸靠近島嶼,岸邊的蘆葦叢裡突然射出幾支火箭,擦著桅杆飛了過去。“有埋伏!”士兵們立刻拔刀戒備,戚繼光站在船頭,沉著地下令:“左舷弓弩手準備,右舷拋錨登岸!”
混亂中,青林被推到船艙角落。他透過舷窗看見,十幾個穿著破爛武士服的倭寇正舉著刀朝岸邊衝來,卻被明軍的火槍齊射擊潰。硝煙彌漫中,戚繼光身先士卒跳上沙灘,腰刀一揮便砍倒了一個倭寇頭目。
這就是真實的抗倭戰場?比紀錄片裡的畫麵慘烈百倍。青林攥緊了拳頭,他知道這些倭寇燒殺搶掠,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戚繼光正是他們的克星。
登岸後,明軍在山腳下紮營。青林以“流落書生”的身份暫時留下,幫著做些雜活。他總忍不住觀察戚繼光——白天他親自勘察地形,用炭筆在羊皮紙上畫著什麼;晚上則圍著篝火和士兵們討論戰術,有時還會拿出本線裝書研讀。
“戚將軍,您在看什麼?”青林忍不住問。
戚繼光抬起頭,手裡拿著本《孫子兵法》:“兵法之道,在知己知彼。倭寇雖悍勇,卻不懂配合,這是他們的弱點。”他指著書頁上的批注,“但硬拚傷亡太大,得想個省力的法子。”
幾天後,營裡開軍事會議,青林借著送水的機會旁聽。一個滿臉傷疤的千總猛地拍了下桌子:“將軍!依末將看,不如趁此機會直搗倭寇老巢,把沿海的倭寇斬儘殺絕!隻要他們徹底消失,以後就再無倭患了!”
這話一出,幾個年輕將領紛紛附和:“張千總說得對!咱們戚家軍戰力無雙,定能做到!”“殺乾淨了才一了百了!”
青林也覺得有道理。曆史上倭寇確實是大患,若能徹底消滅,豈不是好事?他看向戚繼光,以為這位抗倭名將定會同意。
沒想到戚繼光卻搖了搖頭,眉頭緊鎖:“斬儘殺絕?談何容易。”
張千總急了:“將軍,難道您怕了不成?”
“我怕的不是倭寇。”戚繼光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沿海的島嶼,“你們看,這些島嶼星羅棋布,倭寇來去如風。就算我們剿滅了岑港的倭寇,還會有新的倭寇從海上過來。他們中既有日本浪人,也有沿海的奸商海盜,甚至還有被逼無奈的漁民——若隻靠殺戮,殺得完嗎?”
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更何況,倭寇雖惡,其根源在於海禁過嚴,百姓無以為生。若不解決生計,就算殺儘眼前的倭寇,過幾年還會冒出新的。”
青林愣住了。他從未想過這個層麵。在曆史書裡,抗倭似乎隻需要打仗,卻沒想過戰爭背後還有這麼複雜的緣由。
張千總還想爭辯:“可……”
“我知道你的意思。”戚繼光抬手打斷他,“倭寇必須打,但不能隻靠打。我已上奏朝廷,請求放寬海禁,讓百姓能出海貿易謀生。同時編練新軍,教他們鴛鴦陣戰法,既能禦敵,又能減少傷亡。”他看向眾人,目光堅定,“消滅倭寇不是目的,讓沿海再無倭患才是。”
會議結束後,青林跟著戚繼光回到大帳。他看著這位將軍在燈下修改軍陣圖,忍不住問:“將軍,您就不怕……有人說您心慈手軟嗎?”
戚繼光放下筆,笑了笑:“我帶兵打仗,為的是保境安民,不是為了殺人。當年在義烏招兵,那些礦工農民為何肯拚命?因為他們知道,打退倭寇,就能回家種地。”他拿起一塊乾糧遞給青林,“你看這乾糧,是百姓們送來的。他們要的不是倭寇的人頭,是安穩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林咬了口乾糧,粗糙的口感裡竟帶著點麥香。他突然明白,戚繼光的“不斬儘殺絕”,不是懦弱,而是更深沉的智慧。他看到的不隻是眼前的敵人,還有戰爭背後的民生,是長治久安的可能。
接下來的日子,青林親眼見證了戚繼光的戰術。他沒有一味強攻,而是先派斥候摸清倭寇的布防,再用鴛鴦陣逐個擊破。這種陣法由十二人組成,有長牌手掩護,有狼筅手牽製,最後由刀斧手致命,對付倭寇的單兵作戰尤其有效。
一次突襲中,戚家軍圍住了一股倭寇。眼看就要全殲,戚繼光卻下令留個缺口。“放他們走。”他對不解的士兵們說,“讓他們回去告訴其他人,戚家軍不好惹,但隻要放下刀,就能活命。”
青林在山坡上看著,逃跑的倭寇裡,有個少年模樣的人回頭望了一眼,眼裡沒有了之前的凶狠,隻剩恐懼和茫然。
“那孩子看起來才十五六歲。”青林輕聲說。
“是啊。”戚繼光歎了口氣,“很多倭寇都是被脅迫的。殺了他,不如讓他回去告訴更多人,投降才有活路。”
戰事間隙,青林跟著戚繼光去附近的村莊。村裡的房屋還留著被焚燒的痕跡,幾個老人坐在廢墟上流淚。戚繼光蹲下身,給老人遞過糧食:“老人家,彆怕,我們會守住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