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畫銀河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29章 畫銀河(1 / 2)

畫到第三年,星圖終於有了雛形。

三丈長的麻紙上,紅、黑、藍三色星點密密麻麻,用墨線連起來,像幅巨大的星座圖。

陳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圖上看,有時能對著一個星點瞅半個時辰,連小吏送來的早飯都涼透了。

"您這是在跟星星聊天呢?"青林幫他把涼掉的粥熱了熱,端過去時見他正用指甲在"北鬥七星"旁邊劃著什麼。

"在想這顆輔星。"陳卓指著鬥柄附近一個不起眼的藍點,"巫鹹說北鬥有八顆星,這顆輔星最暗,石氏和甘氏都沒提過。

我去年冬天看見過一回,今年就找不著了,你說該不該留?"

青林湊近看,那藍點小得像針尖,不仔細瞅根本看不見。"是不是您看花眼了?"

"也有可能。"陳卓拿起毛筆蘸了點清水,在藍點上輕輕一抹,留下個淡淡的水痕,"先做個記號,等冬天再找。要是再看見,就留下;看不見,就擦了。"他突然笑了,"治學就得像篩沙子,多篩幾遍才能把土抖乾淨。"

這天下午,甘氏學派的後人甘不韋來了。這人四十多歲,總愛穿件繡著星圖的袍子,進門就盯著案上的星圖直皺眉:"陳太史,我咋瞅著你這"角宿"畫偏了?按我家傳的星經,該再往東半寸。"

陳卓早有準備,從書架上抽出一卷竹簡:"你看我這三年的觀測記錄,每月十五測一次,角宿距北極星的角度都在這兒記著呢。"他拿銅尺在圖上量了量,"半寸之差,可能是你家星經傳抄時畫歪了。"

甘不韋臉漲得通紅,從懷裡掏出個布包:"這是我祖上傳下來的青銅星盤,您看看上麵的刻度!"

青林湊過去看,那星盤上刻著細密的紋路,中間鑲著塊水晶,透過水晶看太陽,能在地上投出個亮斑。陳卓把星盤對準太陽,調整了半天,突然點頭:"你這星盤確實準,但角宿是恒星,位置不會變,變的是咱們觀測的角度。"他拉著甘不韋到院子裡,指著渾天儀,"你從這個角度看,是不是覺得偏東?換個角度再看——"

等甘不韋透過渾天儀的銅管看完,終於鬆了口氣:"還真是我看錯了!陳太史,我服了!"他突然作揖,"我家藏著甘氏親手畫的星圖,明天送過來,說不定能幫您補幾顆星。"

陳卓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縫:"那可太好了!我正愁甘氏的"天津"九星隻找著七顆呢。"

青林看著他倆湊在星圖上比劃,突然覺得這場跨越百年的學術爭論,不是靠吵架解決的,而是靠一次次抬頭看天,一次次彎腰量圖。就像兩個木匠比誰的桌子做得直,最後得拿尺子說話。

暗夜裡的星

入秋後的一個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風,院子裡的渾天儀被吹得哐當響。陳卓披著衣服就往外跑,青林跟著他,隻見那銅製的圓環被吹得歪歪扭扭,銅管也折了根。

"快拿繩子捆住!"陳卓指揮著弟子們,自己爬到架子上扶著圓環,風把他的袍子吹得像麵旗子。"千萬彆讓它倒了,這是上個月剛從洛陽運來的,全吳國就這一台!"

折騰到後半夜,風才算停。陳卓下來時,手上被劃了道口子,血滴在星圖上,暈開個小紅點,正好落在"心宿二"的位置。

"可惜了我的星圖。"他看著那紅點,突然笑了,"倒像是心宿二自己亮起來了。"

青林幫他包紮傷口時,發現他指甲縫裡全是銅鏽和泥土。"您這圖都畫三年了,咋還這麼上心?"

"你不懂。"陳卓望著窗外的星空,"這圖不光是給皇上看的,是給後人看的。將來有人指著星星問,這顆叫啥,那組是啥,得有個準譜。就像建房子得打地基,我這星圖就是給天文打地基。"他突然咳嗽起來,咳得直不起腰,"前幾年在蜀國觀測,染上了風寒,一到刮風天就犯。"

青林這才想起,陳卓年輕時為了收集三家星圖,跑遍了魏蜀吳三國,光是在蜀國的觀星台就待了五年。那些竹簡上的星點,都是他一步一步丈量出來的。

"您跑那麼多地方乾啥?"

"就像采果子。"陳卓指著書架,"魏國的石氏星圖在洛陽長得最好,蜀國的巫鹹星經在成都結得最甜,吳國的甘氏星錄在建業最飽滿,我得一顆顆摘回來,才能釀成蜜。"他拿起顆從蜀國帶來的花椒,"你嘗嘗這個,蜀地的花椒比咱這兒的麻,星星也一樣,不同地方看,亮度都不一樣。"

青林放進嘴裡嚼了嚼,麻得直吐舌頭。陳卓笑得直拍桌子:"你看,不親自嘗嘗,咋知道有多麻?觀星也一樣,不到實地看,咋知道星星在不同地方的樣子?"

那天晚上,陳卓沒去修渾天儀,而是拉著青林在案幾上畫星。月光透過窗欞照在星圖上,那些紅黑藍的星點像活了過來,在紙上慢慢移動。

"你看這"銀河"。"陳卓用手指著一條由無數藍點組成的帶子,"巫鹹叫它"天河",石氏叫"銀漢",其實就是無數顆小星星湊在一塊兒。"他突然壓低聲音,"我總覺得,那些我們看不見的星星,不是不存在,是藏在銀河後麵睡著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青林想起科技館裡的天文照片,銀河確實是由億萬恒星組成的。兩千年前的陳卓,雖然沒望遠鏡,卻憑著肉眼和想象,觸摸到了宇宙的真相。

星圖上的加減法

冬天來時,星圖已經畫得差不多了。陳卓開始做最後的核對,手裡拿著三個木牌,分彆寫著"石氏"、"甘氏"、"巫鹹",每核對一組星就把相應的木牌翻過來。

"現在多少組了?"青林幫他數著翻過來的木牌。

"281組。"陳卓翻著竹簡,"還差兩組就夠283組了。一組是甘氏的"鉤鈐",說是在房宿旁邊,我找了半年沒找著;另一組是巫鹹的"天廚",說是在紫微垣外,也沒見著。"

正說著,甘不韋突然闖進來,手裡舉著個火把,凍得直跺腳:"陳太史!我找著"鉤鈐"了!"他從懷裡掏出張麻紙,上麵用朱砂畫著兩顆小星,"昨晚我在屋頂看房宿,突然發現旁邊多了兩顆暗星,跟我祖傳星圖上的位置一模一樣!"

陳卓趕緊鋪開星圖,用銅尺量了量,突然拍了下桌子:"就是它!我以前總在月初看,月光太亮把它蓋住了!"他拿起紅筆,小心翼翼地在房宿旁邊點了兩個點,"第282組齊了!"

青林看著那兩個小紅點,突然覺得它們像兩顆遲到的種子,在陳卓的耐心等待下終於發了芽。

過了幾天,那個送龜甲來的老吏又來了,手裡捧著個陶罐:"太史,這是我在會稽山挖的,您看看上麵的花紋。"

陶罐上刻著些星點,連起來像個廚房。陳卓盯著看了半天,突然站起來:"這是"天廚"!你看這位置,正好在紫微垣外,跟巫鹹說的一樣!"他跑到星圖前,用藍筆在相應的位置點了三顆星,"283組,齊了!"

老吏撓著頭笑:"我就覺得這花紋怪好看的,沒想到還有這用處。"

陳卓突然對著老吏作揖:"多虧您了!這星圖要是缺了它,就像宴席上少了廚子,不完整。"

青林數了數星圖上的星點,紅的625顆,黑的441顆,藍的398顆,加起來正好1464顆。他想起手機裡存的現代星圖,肉眼可見的恒星數量差不多就是這個數,而且位置偏差不到一度。在沒有任何精密儀器的年代,這簡直是個奇跡。

"您咋測這麼準?"

"靠步測。"陳卓指著院子裡的圭表,"從圭表到渾天儀是三十步,我站在中間看星星,記下它在渾天儀圓環上的刻度,再換算成步數。就像量布,一尺一尺量,總能量準。"他從懷裡掏出個小布包,裡麵是些小石子,"這是我記星位的"算盤",一顆石子代表一步,攢了三年,夠鋪滿整個院子了。"

青林看著那些石子,突然覺得它們比鑽石還珍貴。每顆石子裡都藏著一個夜晚,一個老人仰著頭,數著星星從天空的這頭走到那頭。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