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穿越的青林,經常一不小心就穿越,雖然我生活在2077年,可穿越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我書桌抽屜裡現在擺著很多寶貝:拿破侖送的能量收集器、華盛頓給的木質自由徽章,還有剛添加枚刻著“致良知”的竹牌等等。
關於竹牌這事兒得從上周說起,上周我正對著王陽明《傳習錄》的注釋抓頭發,台燈突然“滋啦”冒了道藍光,下一秒就穿著衛衣牛仔褲穿越了,落進了一片飄著桂花香的茶園裡。
“哎喲!”我揉著發麻的膝蓋抬頭,遠處傳來馬蹄聲,幾個穿著青色官服的人正往這邊趕,為首那人麵容清瘦,眼神卻亮得像淬了光,袖口沾著墨痕,手裡還攥著卷竹簡——這不是課本裡畫的王陽明嗎?
沒等我反應,兩個隨從已經拔刀圍過來:“你這穿奇裝異服的,是不是寧王府的細作?”
“住手。”王陽明抬手阻止,彎腰扶我起來時,目光掃過我衛衣上的印花,卻沒多問,隻淡淡道,“此地危險,跟我回驛館再說。”
跟著他往驛館走的路上,我才後知後覺——這是正德十四年,正是寧王朱宸濠叛亂的節骨眼!曆史書上說他隻用35天就平定了叛亂,可眼前這陣仗,他身邊才十幾個隨從,連件像樣的鎧甲都沒有,怎麼看都不像能創造奇跡的樣子。
到了驛館,王陽明把竹簡攤在桌上,上麵畫著密密麻麻的地圖,標注著“南昌”“安慶”“南京”幾個地名。我湊過去看,發現地圖角落居然有個奇怪的符號——像個小小的指南針,卻刻著三圈螺旋紋,絕不是明朝該有的東西。
“將軍,這符號是啥?”我忍不住指了指。
王陽明筆尖頓了頓,把竹簡往我麵前推了推:“你看得懂?”沒等我回答,他又道,“這是‘心學羅盤’的標記,能幫我辨明局勢。”
“心學羅盤?”我撓著頭裝傻,心裡卻咯噔一下——上回華盛頓有25世紀的定位器,拿破侖有未來營養劑,難道王陽明也有秘密?
接下來幾天,我假裝是他的遠房親戚,跟著他處理軍務。白天他忙著寫書信、調兵糧,晚上就關在房間裡,對著一個巴掌大的銅製羅盤發呆。那羅盤跟普通羅盤不一樣,盤麵沒有刻度,隻有個銀色的指針,指針轉動時會發出細微的“嗡嗡”聲,偶爾還會閃過淡綠色的光。
有天深夜,我被雷聲驚醒,看見王陽明的房間還亮著燈。我悄悄湊到窗縫前,看見他正拿著羅盤,指尖在盤麵輕輕劃過,嘴裡念念有詞:“安慶雖危,卻非叛軍主力;南昌空虛,若襲之,叛軍必回援。”話音剛落,羅盤的指針突然停在“南昌”的方向,綠光閃了三下。
他猛地站起來,在地圖上圈出南昌,又寫下幾行字,臉上露出了然的神情。我正看得入神,他突然朝窗戶看過來:“外麵雨大,進來吧,彆淋著了。”
我推門進去,看見桌上擺著杯溫熱的茶,他把羅盤推到我麵前:“既然你兩次都在看它,我便不瞞你了。這不是普通羅盤,是‘時空心鑒’,來自24世紀。”
“24世紀?”我瞪大了眼睛,“跟拿破侖的能量收集器、華盛頓的定位器一樣?”
王陽明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倒認識不少‘未來友人’。這心鑒是三年前我在龍場驛時,突然出現在石屋裡的,附帶的信上說,它能根據人心所向、局勢變化,給出最優策略,但最終的決斷,還得靠人自己。”
我這才明白,他的第一個秘密,是這枚來自未來的時空心鑒。可曆史書上說他平定叛亂靠的是“心學智慧”,難道這心鑒才是關鍵?
沒等我細問,隨從突然闖進來:“大人!寧王府的人來了,說要請您去南昌赴宴,怕是鴻門宴!”
王陽明卻不慌不忙,拿起心鑒看了看,指針在“南昌”方向閃了下紅光。“知道了,備車,我去。”
“您不能去啊!”我急了,“寧王肯定想趁機抓您!”
他卻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膀:“若不去,他會以為我怕了。你跟我一起去,幫我盯著心鑒的反應。”
到了寧王府,朱宸濠果然沒安好心,宴席上全是帶刀的護衛,酒裡還加了料。王陽明端著酒杯,看似跟朱宸濠閒聊,指尖卻悄悄碰了碰懷裡的心鑒。我看見心鑒的綠光透過他的袖口閃了下,他突然皺起眉:“王爺,我近日偶感風寒,這酒怕是喝不了了。”
朱宸濠臉色一沉:“王大人是不給本王麵子?”
就在這時,心鑒突然發出急促的“嘀嘀”聲,指針瘋狂轉動。王陽明猛地站起來:“不好!外麵有異動!”話音剛落,就聽見府外傳來喊殺聲——原來是他提前安排的士兵假裝襲擊,趁機救我們出去。
坐上馬車往回趕時,我才鬆了口氣:“大人,剛才心鑒是在提醒您有危險嗎?”
“不全是,”他拿出心鑒,上麵顯示著一行淡綠色的小字,“它還告訴我,朱宸濠明天會起兵叛亂,目標是安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看著心鑒上的字,突然覺得奇怪:“既然心鑒能提前知道消息,您直接調兵去安慶不就行了?”
王陽明搖搖頭,把心鑒放回懷裡:“心鑒隻是給我信息,如何用兵還得看人心。若我直接去安慶,士兵們會覺得我是靠‘妖物’預測,而非真心為百姓平叛,士氣反而會低落。”
我這才明白,他就算有未來科技,也從來不用它直接乾預,而是把心鑒的信息融入自己的判斷,用智慧讓士兵們信服。這才是他比拿破侖、華盛頓更厲害的地方——不是依賴科技,而是讓科技為自己的智慧服務。
第二天,朱宸濠果然起兵叛亂,很快就占領了九江、南康,直逼安慶。
消息傳到驛館,將領們都慌了神,有人說要趕緊派兵去救安慶,有人說要退守南京。王陽明卻坐在地圖前,拿著心鑒看了很久,突然說:“不去安慶,去南昌。”
“什麼?”將領們都愣住了,“安慶是南京的門戶,丟了安慶,南京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