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共賦離騷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未來星空記 > 第410章 共賦離騷

第410章 共賦離騷(1 / 1)

“客從何來?為何立於江畔失神?”

一道清朗的聲音自身後響起,穿越者青林轉身時,正撞進一雙如寒潭般深邃的眼眸。

來人身著繡著蘭草紋樣的楚式長袍,腰間係著五彩絲絛,手持一卷竹簡,眉宇間既有士大夫的儒雅,又藏著幾分不與世俗同流的孤高。

穿越者青林的心跳驟然加速——星艦的曆史圖譜早已刻下這張臉,正是他此行要尋找的人:屈原。

“在下青林,自遠方而來,聽聞郢都有賢臣善賦,特來拜訪。”青林刻意避開“未來”二字,按照星艦ai模擬的戰國禮儀躬身行禮。

他知道,此時的屈原剛任左徒不久,正輔佐楚懷王推行變法,尚未經曆流放的坎坷,眼中還燃著改變楚國命運的熾熱火焰。

屈原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邀他同行:“遠方來客若不嫌棄,可隨我歸舍中小坐,共論楚地風物。”

跟隨屈原穿過郢都的街巷,青林看到了與曆史記載截然不同的楚國景象:市集上商販用貝殼貨幣交易,工匠在打造紋飾繁複的青銅禮器,孩童在城牆下吟唱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最令他震撼的是,沿途百姓見到屈原時,都會主動躬身問好,眼中滿是敬重——這與後世記載中“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形象,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近來大王有意革新吏治,隻是舊貴族勢力盤根錯節,推行甚難。”屈原的書房裡,案上攤著變法的竹簡,旁邊放著研磨好的朱砂墨。他拿起一支毛筆,在竹簡上寫下“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筆尖劃過竹片的沙沙聲,在安靜的房間裡格外清晰。

青林看著竹簡上遒勁的字跡,忽然想起星艦數據庫裡存儲的《離騷》原文。他小心翼翼地開口:“先生若想讓變法理念傳於後世,或許可以用歌謠的形式書寫。楚地百姓善歌,若將道理藏於辭藻之間,既能避開貴族非議,又能讓萬民知曉。”

屈原手中的筆頓住,眼中閃過一絲光亮。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庭院裡綻放的蘭花,若有所思:“你說的是‘賦’與‘歌’結合?此前楚地雖有《越人歌》,卻多為民間小調,從未有人用它言說政事。”

“先生之才,若能開創一種新的文體,定能讓思想如蘭草般,在楚地生根發芽。”青林輕聲引導,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創造”,隻能喚醒屈原心中本就存在的文學天賦——這是“曆史錨點”任務的鐵律,絕不能乾預曆史的自然進程。

接下來的數月,青林成了屈原書房裡的常客。他見證著屈原如何將楚地的巫祭歌謠、民間小調與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文體。有一次,屈原因變法受阻,在書房裡枯坐整夜,清晨時忽然起身,拿起毛筆在竹簡上疾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墨汁濺到他的衣袖上,他卻渾然不覺,眼中滿是酣暢淋漓的光芒。

“青林,你看!這樣寫,既說出了變法的艱難,又不會被貴族抓住把柄!”屈原將竹簡遞給青林,聲音裡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青林接過竹簡,指尖撫過溫熱的竹片,忽然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時刻——楚辭體,正在屈原的筆下誕生。

除了文學創作,青林還看到了屈原鮮為人知的一麵。有一次,郢都爆發瘟疫,百姓紛紛逃離。屈原卻帶著醫官深入疫區,親自熬製湯藥,還寫下《九歌·東皇太一》,用祭祀的歌謠安撫民心。青林記得,那天屈原跪在祭壇前,聲音嘶啞地吟唱:“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百姓們圍在他身邊,眼中的恐懼漸漸被希望取代。

“先生為何如此看重百姓?”事後,青林忍不住問。

屈原坐在汨羅江邊,望著滔滔江水,輕聲說:“楚國如大樹,百姓便是根基。根基不穩,大樹如何能枝繁葉茂?我雖為士大夫,卻也來自田間,怎會忘了百姓的疾苦?”他頓了頓,轉頭看向青林,“你來自遠方,可曾見過不重視百姓的國家?”

青林想起星艦曾抵達過的廢棄星球,那些因統治者貪婪而毀滅的文明,心中一陣刺痛。他搖了搖頭:“未曾見過。隻是先生的想法,在如今的世道,或許會被視為異數。”

屈原聞言輕笑,撿起一塊石子扔進江裡:“異數又如何?隻要能為楚國好,為百姓好,縱使被人誤解,我也心甘情願。”

然而,曆史的車輪終究無法阻擋。隨著變法的深入,屈原與舊貴族的矛盾日益尖銳。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貶為三閭大夫,不再參與朝政。消息傳來時,青林正在屈原的書房裡,看著他將剛寫好的《離騷》竹簡整理成冊。

“先生,大王如此不公,您為何還在寫這些?”青林忍不住問,語氣裡帶著一絲憤懣。

屈原拿起一卷竹簡,輕聲念道:“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的聲音很輕,卻帶著千鈞之力,“變法雖阻,但我的理想、我的愛國之心,不能就此磨滅。這些文字,便是我留給楚國、留給後世的念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林看著屈原的側臉,忽然明白為何《離騷》能成為千古絕唱。這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個文人用生命書寫的愛國宣言。他想起星艦數據庫裡的記載,知道屈原日後還會被流放,最終投江明誌,心中一陣酸澀。但他不能乾預,隻能默默陪伴。

被貶後的屈原,開始遊曆楚國各地。青林跟著他走遍了湘水、沅水流域,見證了他如何將沿途的風土人情、神話傳說融入作品。在湘水之畔,屈原聽聞舜帝二妃的故事,寫下《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句子,讓青林這個來自未來的人,也感受到了楚地山水的淒美;在雲夢澤邊,屈原見到百姓捕魚的場景,寫下《漁父》,用“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的對話,表達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決心。

“青林,你看這雲夢澤,煙波浩渺,包容萬物。”有一次,屈原站在澤邊,對青林說,“我的文字,也該如這雲夢澤一般,既能容納神話傳說,又能承載百姓的悲歡。”

青林點頭,他知道屈原的作品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楚辭體不再是簡單的政治言說,而是融合了浪漫想象、熾烈情感與愛國精神的文學瑰寶。他想起後世的漢賦,那些鋪陳誇張的辭藻,分明帶著楚辭的影子;還有唐詩,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憂思,都能在屈原的作品裡找到源頭。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郢都的消息傳來時,屈原正在汨羅江邊垂釣。當信使氣喘籲籲地說出“郢都破了”四個字時,屈原手中的魚竿“啪”地一聲斷在江裡。他呆立在江邊,望著江水發呆,眼中的光芒一點點熄滅。

“楚國……亡了……”他喃喃自語,聲音嘶啞得幾乎聽不清。

青林看著他的樣子,心如刀絞。他知道,這是屈原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也是他文學創作的巔峰。接下來的日子裡,屈原常常在江邊徘徊,寫下了《哀郢》《懷沙》等名篇。他的文字裡,充滿了對故國的思念、對百姓的悲憫,以及對自己命運的慨歎。

“青林,我要走了。”一天清晨,屈原穿著整齊的楚式長袍,手持一卷《離騷》,對青林說。他的臉上沒有悲傷,反而帶著一種釋然的平靜,“楚國已亡,我這一身傲骨,不能落在秦人手裡。我要去見舜帝,去見那些為楚國犧牲的先賢,告訴他們,我屈原,從未辜負楚國。”

青林知道他要做什麼,卻無法阻止。他隻能看著屈原一步步走向汨羅江深處,口中吟唱著“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江水漸漸沒過他的膝蓋、腰部、胸口,直到最後,隻剩下那卷《離騷》的竹簡,漂浮在江麵上,隨著波浪起伏。

青林想起這些時間的陪伴,想起屈原在書房裡奮筆疾書的身影,想起他在疫區安撫百姓的模樣,想起他創造楚辭體時的興奮……這些畫麵,像電影一樣在他腦海裡閃過,成為他永生難忘的記憶。

就在這時,星艦的召回信號在他腦海裡響起。青林知道,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必須返回未來。他最後看了一眼汨羅江,將那卷漂浮的《離騷》竹簡小心翼翼地收好——這是他此行唯一能帶走的東西,也是屈原留給後世最珍貴的遺產。

當青林再次睜開眼時,已經回到了星艦的控製台前。屏幕上顯示著他這次任務的報告,其中有一段文字格外醒目:“屈原所創楚辭體,與《詩經》並稱‘風騷’,奠定詩歌發展兩大源頭。其作品《離騷》為文學史上最早長篇抒情詩,想象瑰麗,情感熾烈,蘊含深厚愛國精神,對漢賦、唐詩等影響深遠。其‘寧死不屈、愛國憂民’的人格魅力,成為後世文人精神典範,影響延續兩千餘年。”

青林打開儲物艙,取出那卷從汨羅江帶回的《離騷》竹簡。

經過未來科技的修複,竹簡上的字跡依然清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句子,在燈光下散發著淡淡的光澤。

他忽然想起屈原曾問他的話:“你來自遠方,可曾見過不重視百姓的國家?”

青林走到星艦的舷窗邊,望著窗外浩瀚的宇宙。他知道,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屈原的精神從未消失。

無論是漢賦的鋪陳、唐詩的豪邁,還是後世文人的愛國情懷,都帶著屈原的影子。

而他自己,有幸跨越時空,見證了這位偉大文人的一生,見證了楚辭體的誕生,這無疑是他執行過的最有意義的“曆史錨點”任務。

星艦緩緩駛離地球軌道,青林將《離騷》竹簡小心翼翼地放回儲物艙。他知道,這卷竹簡不僅是一件曆史文物,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探索更遠的宇宙時,屈原的詩句,還會在星際間回響,告訴人們,什麼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情懷,什麼是“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追求。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朵破爛奇葩開在修仙界 從葬龍淵開始吞噬 武破極境 契約成婚:陸少掌心嬌甜又野 再婚日常 緬北之價 帶狼祖宗混七零,姑奶奶多項全能 星際擺爛王:我的機甲全靠撿 我的丹田裡有個反應爐 羅小黑:開局十二符咒,我為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