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功……
這不是穿越者青林第一次見到羅隱。
之前穿越在長安考場,目睹了羅隱因“十上不第”而在榜前踽踽獨行的落寞;也見他曾與杜荀鶴對飲,醉後揮毫寫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疏狂。
但這次,穿越者青林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羅隱——沒有考場的失意,沒有飲酒的放浪,隻有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專注,正凝視著一隻微不足道的蜜蜂。
“小家夥,倒比我這讀書人勤勉得多。”羅隱的聲音不高,帶著江南口音的軟糯,卻又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沉重。
他伸出手指,動作極輕地靠近那隻蜜蜂,蜜蜂似乎並不畏懼,依舊埋頭在花蕊中,毛茸茸的後腿沾滿了金黃色的花粉。
青林站在樹後,不敢靠近,隻能通過腕間錨點的微型拾音器捕捉著每一個細節——他知道,曆史的某個關鍵節點,或許正在此刻悄然發生。
羅隱蹲在田埂上,看了足足有半炷香的時間。青林的耐心在量子躍遷的疲憊中逐漸消磨,他的任務是采集羅隱創作關鍵詩作時的腦電波數據,以驗證“文學靈感與時空能量波動關聯性”的假說,而不是在這裡看一個唐代詩人觀察蜜蜂。正當他準備調整錨點的探測模式時,羅隱忽然站起身,眉頭微蹙,嘴裡開始念念有詞。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
第一句詩出口時,青林腕間的錨點突然劇烈震動起來,全息屏幕上的能量曲線瞬間飆升,原本平穩的數據流變得如同波浪般起伏。青林的呼吸驟然停滯——他聽過這句詩,在現代的語文課本裡,在無數次文獻檢索中,這是羅隱《蜂》的開篇。
但此刻,當這句詩從千年前的詩人嘴裡親口吟出時,他感受到的不是課本裡的平淡,而是一種直擊靈魂的震顫。
羅隱在田埂上踱來踱去,腳步時而輕快,時而沉重,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那些忙碌的蜜蜂。他抬手拂去落在肩上的花瓣,又念出了第二句:“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嗡——”
錨點的警報聲突然響起,青林連忙按住腕間的按鈕,將警報聲屏蔽。全息屏幕上,代表“時空能量密度”的數值已經突破了安全閾值,屏幕邊緣開始閃爍著危險的紅色。青林知道,這是因為“文學靈感”這種抽象的能量,在與“蜜蜂勞作”這種具象的場景碰撞時,產生了遠超預期的時空漣漪——他的研究假說,正在這一刻被驗證。
但他沒有心思慶祝。因為當羅隱念出第二句詩時,他看到詩人的眼角閃過了一絲淚光。那不是悲傷,也不是憤怒,而是一種混雜著同情、自嘲與頓悟的複雜情緒。青林忽然想起史料裡記載的羅隱生平:他出身寒微,寒窗苦讀二十餘年,卻始終無法金榜題名;他心懷天下,寫下無數針砭時弊的文章,卻隻能在亂世中顛沛流離。此刻,他看著蜜蜂“采得百花”卻不知“為誰辛苦”,何嘗不是在感歎自己“滿腹經綸”卻無處施展?
“原來如此。”青林喃喃自語,手指在全息屏幕上快速滑動,記錄下羅隱此刻的生理數據——心率、呼吸頻率、腦電波波動……每一個數據都在訴說著詩人內心的波瀾。他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對《蜂》的理解太過淺薄,課本裡說這是一首“讚美蜜蜂勤勞”的詩,但此刻他才知道,這詩裡藏著的,是一個懷才不遇的文人對命運的叩問。
羅隱似乎還在沉思,他走到田埂邊的一條小溪旁,俯身掬起一捧清水,洗了洗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身上,給他的襴衫鍍上了一層金邊,卻無法驅散他眉宇間的沉鬱。他望著溪水中自己的倒影,又看了看遠處依舊忙碌的蜜蜂,忽然笑了——那笑容很淡,卻帶著一種豁然開朗的輕鬆。
“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又念了一遍這句詩,聲音裡多了幾分釋然,“或許,本就不必問為誰。采蜜時的風光,便已是回報了。”
青林腕間的錨點漸漸平靜下來,能量曲線重新恢複了平穩,但那些波動的痕跡卻被永久地記錄在了數據庫裡。他看著羅隱轉身向茅舍的方向走去,腳步比來時輕快了許多,忽然覺得眼眶有些發熱。他跨越千年的時空,原本是為了采集冰冷的數據,卻在這一刻,被一個唐代詩人的智慧深深打動。
羅隱或許不知道,他此刻隨口吟出的兩句詩,會在千百年後被無數人傳頌;他或許也不知道,自己對蜜蜂的感悟,會成為一種跨越時空的智慧,照亮無數迷茫的心靈。但青林知道,他見證了一個偉大作品的誕生,也見證了一個文人在失意中與自己的和解。
青林沒有立刻啟動躍遷程序,他想再多待一會兒,再多聽聽這片油菜花田的蜂鳴聲。他走到羅隱剛才蹲過的地方,學著他的樣子蹲下,看著一隻蜜蜂在花蕊間忙碌。陽光溫暖,花香濃鬱,蜂鳴聲在耳邊回蕩,他忽然覺得,自己之前對“時空旅行”的理解太過功利——他以為自己是來“觀察”曆史的,卻沒想到,自己也是曆史的“見證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這時,腕間的錨點突然發出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全息屏幕上彈出了“時空穩定性下降”的提示。青林知道,他不能再停留了,長時間的時空錨定會引發不可預測的後果。他最後看了一眼這片油菜花田,看了一眼遠處羅隱逐漸模糊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氣,按下了躍遷按鈕。
熟悉的灼痛感再次襲來,視網膜上的數據流重新跳動,鼻腔裡的花香被冰冷的金屬味取代。當青林再次睜開眼睛時,他已經回到了2247年的實驗室裡,周圍是閃爍著藍光的儀器,耳邊是電腦主機的嗡嗡聲。
他摘下腕間的時空錨點,將數據導入實驗室的主電腦。屏幕上,羅隱吟誦《蜂》時的能量波動曲線清晰地呈現出來,旁邊還附著詩人當時的影像記錄——那是錨點的微型攝像頭拍攝下來的。青林點擊播放按鈕,羅隱的聲音再次在實驗室裡響起:“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主任,數據采集成功了!”實驗室的助手興奮地跑過來,看著屏幕上的曲線,“能量波動峰值達到了預期的120,這足以證明您的假說了!”
青林點了點頭,卻沒有助手那麼興奮。他看著屏幕上羅隱的影像,看著詩人眼角的淚光,看著他最後的釋然笑容,忽然覺得,那些冰冷的數據背後,藏著的是一個鮮活的靈魂,是一種跨越千年的智慧。他之前一直追求的是“科學真理”,卻在這一刻明白,真正的真理,不僅存在於公式和數據裡,更存在於那些關於“辛苦”與“甜蜜”的思考裡。
“把這段影像保存下來,”青林對助手說,“還有羅隱的那句‘采蜜時的風光,便已是回報了’,也一起記錄進備注裡。”
助手有些不解:“主任,我們的研究是關於‘文學靈感與時空能量波動’的,這些主觀感受的記錄……有必要嗎?”
“有必要。”青林看著屏幕,語氣堅定,“因為科學不僅要解釋‘是什麼’,還要理解‘為什麼’。而這些‘為什麼’,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相關的情緒和感悟裡。”
助手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開始在電腦上記錄。青林則走到實驗室的窗邊,看著外麵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看著空中穿梭的飛行器,忽然想起了那片唐代的油菜花田,想起了那些忙碌的蜜蜂,想起了羅隱的詩。
他掏出手機,在搜索欄裡輸入“羅隱《蜂》”,屏幕上立刻出現了完整的詩句:“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下麵還有無數的解讀,有的說這是讚美蜜蜂的勤勞,有的說這是諷刺統治者的剝削,有的說這是詩人的自我感慨。
青林笑了笑,在評論區裡寫下了一句話:“或許,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為誰辛苦’,而在於享受‘采蜜時的風光’。”
寫完這句話,他關掉手機,回到電腦前,開始整理這次躍遷的所有數據。他知道,這次的發現不僅會推動“時空文學”這門新學科的發展,更會讓他重新思考“智慧”的定義——智慧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而是在迷茫中找到意義的勇氣,是在辛苦中發現美好的眼睛。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鍵盤上,青林的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屏幕上的數據不斷滾動。他忽然覺得,自己就像一隻蜜蜂,在科學的花海中忙碌著,或許不知道最終的“甜蜜”為誰而釀,但此刻敲擊鍵盤的專注,此刻探索真理的快樂,便已是最好的回報。
而千年前的羅隱,或許早已明白這個道理。
他在田埂上看著蜜蜂時的頓悟,他在詩中寫下的叩問,都在告訴後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為誰辛苦”,而在於在辛苦中,是否曾見過“無限風光”。
青林看著屏幕上羅隱的影像,輕聲念出了那兩句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儘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一次,他的聲音裡沒有了之前的功利,隻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與釋然。
穿越時空的相遇,不僅獲得了寶貴的經曆,更讓他收獲了一份跨越千年的智慧——這份智慧非常珍貴,比任何真理都更加溫暖。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