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墨色躍遷_未來星空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未來星空記 > 第417章 墨色躍遷

第417章 墨色躍遷(1 / 1)

“嘩啦”一聲,宣紙被風掀起一角,穿越者青林下意識伸手去按,卻在抬頭時撞進一雙沉靜如古潭的眼眸。

唐寅正握著狼毫筆懸在半空,筆尖的墨汁凝而不落,嘴角噙著若有若無的笑意:“足下這身‘素紗’倒彆致,是西洋商賈帶來的新奇物什?”

青林低頭看了眼自己銀灰色的量子躍遷服,衣料表麵還在緩慢修複躍遷時產生的分子裂痕,微光在布料紋理間流轉,確實與明弘治年間的綢緞截然不同。他喉結滾動了兩下,最終隻擠出一句早已在模擬訓練中演練過百遍的托詞:“在下青林,自江南偏僻鄉野而來,聽聞唐先生在此作畫,特來叨擾。”

唐寅沒再多問,隻是將目光重新落回宣紙。青林順著他的視線望去,心臟驟然漏跳半拍——宣紙上,幾抹淡赭色已勾勒出遠山的輪廓,筆觸如流雲般舒展,卻在轉折處藏著不易察覺的頓挫,正是資料裡記載的“南宋院體畫雄渾骨力”。更讓他震驚的是,畫案旁的白瓷碟中,盛著的不是普通礦物顏料,而是研磨成粉的珍珠母貝與辰砂,在窗欞透進的晨光裡泛著細碎的虹彩。

“先生這是要畫‘落霞與孤鶩齊飛’?”青林儘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自然,指尖卻悄悄激活了躍遷服袖口的微型記錄器。這是他第三次穿越到唐寅身邊,前兩次分彆見證了《王蜀宮妓圖》的起筆與《秋風紈扇圖》的完成,但這一次,他肩負著更重要的任務——量子考古局需要精確記錄《落霞孤鶩圖》創作時的筆法軌跡與色彩配比,以破解這幅畫在後世修複中始終無法還原的“光影秘碼”。

唐寅聞言,筆尖在宣紙上輕輕一點,落下一顆墨珠:“正是。前日遊太湖,見晚霞漫過水麵時,竟有孤鶩追著霞光飛,那景致,倒比王勃的詩更動人些。”他說著,手腕輕轉,狼毫筆如遊龍般掠過宣紙,淡墨迅速暈開,化作繚繞山間的雲霧。青林盯著他的手腕,記錄器的光屏上實時生成著三維軌跡圖——筆鋒的傾斜角度始終保持在37度,運筆速度時快時慢,快時如驚雷裂石,慢時似流水繞石,恰好與量子計算機模擬出的“最優美學軌跡”完全吻合。

“先生運筆竟如此精準。”青林忍不住讚歎,目光卻被唐寅手邊的一個銅製小爐吸引。爐中燃著不知名的香草,煙氣嫋嫋上升,在晨光中形成一道纖細的光柱,恰好落在宣紙的左上角。他突然意識到,唐寅竟是在利用煙氣的光影變化來判斷畫麵的明暗層次,這比現代繪畫中的光影輔助工具更顯精妙。

唐寅笑了笑,放下筆,取過一方硯台細細研磨:“畫山水,講究的是‘眼觀六路’。你看那窗外的竹子,晨時是青綠色,到了午後就成了墨青色,黃昏時又染著晚霞的紅,若隻照著一個時辰的顏色畫,那畫就死了。”他說著,將研磨好的墨汁倒入瓷碗,又從一個漆盒裡取出一小塊紫色礦石,用指尖撚了些粉末混入墨中。

青林的瞳孔驟然收縮——那是鈷藍礦!根據史料記載,明代畫家極少使用鈷藍作為山水畫的顏料,因為這種礦石多來自西域,價格昂貴且不易著色。但記錄器的光譜分析顯示,這碗墨汁中的鈷藍含量恰好是0.3,正是《落霞孤鶩圖》中“霞色”部分特有的色彩配比,後世的仿作正是因為無法精準還原這一比例,才始終達不到原作的空靈意境。

“先生為何要在墨中加這種礦石?”青林按捺住內心的激動,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

唐寅用指尖沾了點墨汁,在宣紙上輕輕一抹,淡紫色的墨痕在晨光中漸漸泛出藍調:“去年在蘇州見到一位波斯商人,他說這種石頭在西域的雪山裡很常見,能畫出‘天空的顏色’。我試了試,發現混在墨裡畫雲霞,比單用朱砂更顯通透,就像真的有光從雲裡透出來一樣。”他說著,重新拿起筆,蘸了些混有鈷藍的墨汁,在遠山的輪廓旁輕輕渲染。

青林屏住呼吸,看著那淡紫色的墨痕在宣紙上慢慢暈開,與之前的淡赭色交融,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色彩層次——近看是淡紫,遠看是緋紅,側著光看又泛著淡淡的藍,仿佛真的有晚霞在山間流動。記錄器的屏幕上,光影變化曲線正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態波動,這正是量子考古局一直在尋找的“自然光影捕捉規律”。

就在這時,窗外突然傳來一陣鳥鳴,一隻灰色的孤鶩從屋簷下飛過,翅膀掠過窗欞,在宣紙上投下一道短暫的陰影。唐寅的眼神驟然亮了起來,手中的筆猛地加快速度,狼毫筆在宣紙上劃出一道淩厲的弧線,墨汁飛濺,卻恰好落在宣紙的右下角,化作一隻展翅的孤鶩。

青林的心臟幾乎要跳出胸腔——這正是《落霞孤鶩圖》中最經典的一筆!後世的研究者始終無法理解,為何這隻孤鶩的筆觸看似隨意,卻能給人一種“正在飛翔”的動態感。但通過記錄器的慢動作回放,他清晰地看到,唐寅在落筆時,手腕有一個極其細微的震顫,這個震顫的頻率恰好與孤鶩翅膀扇動的頻率一致,正是這種“仿生筆觸”,才讓畫麵有了生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筆!”青林忍不住喝彩,完全忘了自己“旁觀者”的身份。

唐寅放下筆,看著宣紙上的孤鶩,嘴角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剛才那鳥兒飛得急,我若是慢了半分,就抓不住那股勁兒了。畫活物,講究的就是‘順勢而為’,就像水流過石頭,自然會形成漩渦,不必刻意去畫。”他說著,又取過一支小號狼毫筆,蘸了些淡墨,在孤鶩的翅膀下輕輕點了幾筆。

青林湊近一看,頓時恍然大悟——那幾筆淡墨看似隨意,卻恰好形成了一道微小的陰影,讓孤鶩的翅膀有了立體感。更精妙的是,這道陰影的角度與窗外陽光的角度完全一致,就像是真的有陽光照在孤鶩身上,形成了投影。這種對光影的敏銳捕捉,比現代攝影技術更顯匠心。

“先生對光影的把握,真是出神入化。”青林由衷地讚歎,手指在記錄器上輕輕一點,將剛才的畫麵永久保存。他知道,這一段記錄,足以改寫明代繪畫史的研究結論。

唐寅笑了笑,將筆擱在筆山上,走到窗邊,看著遠處的天空:“其實也沒什麼訣竅,不過是看得多了,記在心裡罷了。我小時候在鄉下,經常躺在田埂上看雲,看太陽從東邊升到西邊,看月亮從雲裡鑽出來,看星星落在水裡。時間久了,就知道什麼時候的光是什麼顏色,什麼時候的影子是什麼形狀。”他說著,轉身看向青林,眼神裡帶著一絲好奇,“你說你來自江南鄉野,怎麼對畫畫的事這麼感興趣?”

青林的心猛地一緊,連忙找了個借口:“在下小時候也喜歡畫畫,隻是技藝拙劣,一直想找位名師指點,今日能見到先生作畫,真是大開眼界。”他說著,悄悄關閉了記錄器的屏幕,生怕被唐寅看到那奇怪的光影。

唐寅倒也沒有多疑,隻是指了指宣紙上的畫:“你看這遠山,用的是元代黃公望的‘披麻皴’,但在山腳處加了些南宋馬遠的‘斧劈皴’,這樣既顯得山勢連綿,又不失雄渾。畫山水就像做人,既要學古人的規矩,又要懂自己的心意,不能一味地模仿。”

青林點點頭,目光落在畫麵的左下角——那裡有幾株用淡墨勾勒的蘆葦,筆觸纖細卻不失力道,與遠山的雄渾形成鮮明對比。記錄器的分析顯示,這些蘆葦的筆觸中,蘊含著一種“剛柔並濟”的力學平衡,每一筆的力度都精確到克,這正是唐寅繪畫風格的精髓所在。

“先生,這蘆葦的筆法,是不是融合了文人畫的清逸與院體畫的剛勁?”青林試探著問道。

唐寅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倒有些眼力。文人畫講究‘意’,院體畫講究‘形’,若是隻重意不重形,畫就成了空中樓閣;若是隻重形不重意,畫就成了沒有靈魂的木偶。隻有把兩者結合起來,畫才有生氣。”他說著,拿起筆,在蘆葦旁又添了幾筆水波,淡墨在宣紙上輕輕擴散,仿佛真的有水流過。

青林看著那水波的筆觸,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唐寅在畫水波時,手腕的轉動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完全一致,這種“順應自然”的筆法,讓畫麵中的水波有了一種內在的韻律,就像真的在隨著地球的轉動而流動。這一發現,讓他對“天人合一”的繪畫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窗外的陽光漸漸西斜,落在宣紙上,給遠山和雲霞鍍上了一層金色。唐寅放下筆,後退幾步,仔細端詳著畫麵,時不時用手指在空中比劃幾下,像是在調整畫麵的構圖。青林站在一旁,不敢出聲打擾,隻是默默記錄著唐寅的每一個動作。

“差不多了。”唐寅終於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卻又充滿了滿足。他取過一方印章,蘸了些朱砂,在畫麵的右下角輕輕蓋下——“唐寅私印”四個篆字清晰地印在宣紙上,為這幅畫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青林湊上前去,仔細欣賞著這幅完成的《落霞孤鶩圖》——畫麵上,遠山連綿,雲霞繚繞,淡紫、緋紅、湛藍的色彩交織在一起,仿佛真的有晚霞在山間流動;孤鶩展翅飛過水麵,翅膀下的陰影若隱若現,給人一種“正在飛翔”的動態感;水麵上的蘆葦輕輕搖曳,水波蕩漾,與天空中的雲霞相映成趣。整幅畫空靈疏朗,卻又不失雄渾,剛柔並濟的美學風格展現得淋漓儘致。

“先生,這幅畫真是傳世之作。”青林由衷地讚歎,心中卻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知道,這幅畫在後世會經曆無數風雨,曾被收藏家秘藏,也曾在戰亂中輾轉,最終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他,有幸成為了這幅畫誕生的見證者。

唐寅笑了笑,將畫小心翼翼地卷起:“不過是一時興起的作品,能不能傳世,還要看後人的喜好。倒是你,青林,我看你對畫畫很有悟性,若是不嫌棄,以後可以常來我這裡,我們一起探討畫技。”

青林的心中一暖,卻又帶著一絲遺憾——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回到未來,無法再與唐寅探討畫技。但他也明白,自己此行的任務已經完成,記錄下的這些珍貴數據,足以讓後世的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唐寅的繪畫藝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時,他手腕上的躍遷服突然發出一陣微弱的震動——這是量子考古局發出的召回信號。青林知道,自己必須離開了。

“先生,多謝您今日的指點,在下受益匪淺。”青林對著唐寅深深鞠了一躬,“隻是在下還有要事在身,必須即刻告辭,他日若有機會,定會再來拜訪。”

唐寅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我也不強留你。這是我剛才畫的一幅小畫,你拿著做個紀念吧。”他說著,從畫案上取過一張小尺幅的宣紙,上麵畫著一隻小小的孤鶩,正追著一道霞光飛去。

青林接過畫,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這幅畫在未來會成為價值連城的文物,但此刻,它隻是一位畫家對一位“知音”的饋贈。

“多謝先生。”青林再次鞠躬,然後轉身走向窗邊。他深吸一口氣,激活了躍遷服的返程程序。隨著一陣輕微的眩暈,他的身體漸漸變得透明,最終消失在空氣中。

唐寅看著青林消失的地方,愣了愣,然後拿起那支剛用過的狼毫筆,在宣紙上輕輕寫下:“弘治十八年,秋,遇青林於室,觀畫論藝,甚歡。其人著異服,言談不凡,疑為謫仙。”他放下筆,看著窗外飛過的孤鶩,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不知道,自己筆下的這位“謫仙”,來自四百年後的未來,更不知道,自己今日創作的《落霞孤鶩圖》,會成為流傳千古的藝術瑰寶。

而青林,在回到未來的實驗室後,第一時間將記錄的數據上傳到量子考古局的數據庫。當同事們看到唐寅創作《落霞孤鶩圖》的全過程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那些精準的筆法軌跡、獨特的色彩配比、對自然光影的敏銳捕捉,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青林,你這次立了大功!”局長拍著他的肩膀,激動地說,“這些數據不僅能幫助我們修複更多的古代繪畫,還能為現代藝術創作提供新的思路。”

青林笑了笑,從口袋裡取出那張唐寅贈送的小畫。畫紙已經有些泛黃,但上麵的孤鶩依然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從紙上飛出來,追著霞光而去。

他知道,這次穿越,不僅讓他完成了任務,更讓他感受到了藝術的力量——無論是四百年前的古代,還是四百年後的未來,人類對美的追求,永遠不會改變。

窗外,夕陽正緩緩落下,將天空染成一片緋紅。

青林看著窗外的晚霞,仿佛又看到了唐寅筆下的《落霞孤鶩圖》,看到了那隻展翅的孤鶩,正追著霞光,飛越時空的界限,將美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時代。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國一煉金師核平交易所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