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當以仁義為本!鹽鐵官營與民爭利,導致百姓貧困,此乃亂世之兆!”一位儒生拍著案幾,聲音高亢。
桑弘羊冷笑一聲,目光如炬:“匈奴未滅,邊境不安,若不通過鹽鐵官營積累財富,軍費從何而來?百姓固然重要,但若國之不存,民又何依?”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穿越者青林和吉力大師的出現讓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兩個衣著怪異的人身上——青林的衝鋒衣和吉力大師的僧袍,在漢代的宮殿裡顯得格格不入。
“爾等是何人?竟敢擅闖未央宮議事大殿!”禁軍統領拔出佩劍,厲聲喝問。
桑弘羊卻抬手阻止了禁軍,他盯著青林手腕上還在閃爍微光的裝置,眼中閃過一絲疑惑:“看爾等衣著,不似中原人士,倒像是...天外之人?”
吉力大師上前一步,雙手合十:“吾等來自未來,聽聞諸位為治國之策爭論不休,特來請教三個問題,若諸位能答出,吾等便即刻離去,絕不打擾。”
儒生們麵麵相覷,隨即爆發出一陣哄笑。一位白發儒生捋著胡須,傲慢地說:“吾等飽讀詩書,通曉古今,豈有答不出之理?你且問來!”
穿越者青林上前一步,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聲音清晰而堅定:“第一個問題,諸位認為鹽鐵官營與民爭利,那請問,若廢除鹽鐵官營,誰會成為新的鹽鐵所有者?是窮人,還是富人?”
大殿內的笑聲瞬間消失,儒生們的表情僵住了。剛才那位拍案的儒生張了張嘴,卻半天說不出話來。
他們一直強調鹽鐵官營損害百姓利益,卻從未想過廢除官營後,鹽鐵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資源會落入誰手。
漢代的民間資本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的鹽鐵生產,最終必然會被富人壟斷,到時候百姓要麵對的,可能是比官營更高的價格和更苛刻的剝削。
桑弘羊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看向青林:“這位先生所言極是,老夫曾多次向陛下進言,鹽鐵官營並非與民爭利,而是防止豪強壟斷,若廢除官營,百姓隻會更苦。”
一位年輕的儒生不服氣地反駁:“即便如此,官營鹽鐵質量低劣,價格高昂,百姓怨聲載道,這難道不是事實?”
青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拋出了第二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若要讓鹽鐵質量提升、價格降低,需要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和監管體係,請問諸位,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管理模式下,如何實現這一點?是靠道德說教,還是靠製度設計?”
這個問題再次擊中了儒生們的要害。他們擅長引經據典,談論仁義道德,卻對具體的生產管理一竅不通。
要提升鹽鐵質量,需要統一的礦石篩選標準、冶煉溫度控製、產品檢驗流程;要降低價格,需要優化運輸路線、減少中間環節的損耗——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完善的管理製度,而不是靠幾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能實現的。
儒生們陷入了沉默,剛才那位白發儒生皺著眉頭,喃喃自語:“《論語》中未有此等記載...《周禮》亦無相關製度...”
吉力大師輕輕歎了口氣,接過話頭:“諸位飽讀聖賢書,卻不知治國需兼顧理想與現實。道德是指引方向的明燈,但製度才是支撐國家運行的基石。”
桑弘羊走到青林身邊,語氣誠懇:“先生的兩個問題,句句切中要害,老夫懇請先生提出第三個問題,無論能否回答,老夫都願洗耳恭聽。”
青林環視大殿,目光最終落在那些麵露窘迫的儒生身上,一字一句地說:“第三個問題,諸位主張‘重義輕利’,認為國家不應追求財富,那請問,當匈奴入侵、洪水泛濫、瘟疫橫行時,沒有足夠的財富儲備,如何抵禦外敵、救濟災民、安撫百姓?道義能當飯吃,還是能當武器用?”
這句話如同驚雷般在大殿內炸響,所有儒生都低下了頭,再也無人反駁。
他們一直用“義利之辨”批判桑弘羊的經濟政策,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現實——國家的運轉需要財富,百姓的生存需要物質基礎。
沒有足夠的財富,所謂的“仁義”不過是空中樓閣,在天災人禍麵前不堪一擊。
桑弘羊哈哈大笑,拍著青林的肩膀:“先生這三連問,真是字字珠璣!老夫與儒生們爭論了三天三夜,都不如先生這三句話說得透徹!”
就在這時,青林手腕上的裝置突然發出急促的警報聲,麵板上的數據流開始紊亂。“不好,時空錨點開始鬆動,我們必須馬上離開!”青林拉著吉力大師,快步走向時空通道出現的方向。
桑弘羊想要挽留,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兩人被白光包裹。
在消失的最後一刻,青林回頭喊道:“桑大人,治理國家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要平衡理想與現實,兼顧國家與百姓!”
白光散去,大殿內恢複了原樣,仿佛剛才的一切隻是一場夢。
但儒生們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傲慢,他們低著頭,陷入了沉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桑弘羊拿起案幾上的鹽鐵賬本,目光變得更加堅定——他知道,自己的政策沒有錯,隻是需要更多像青林這樣的人,用清醒的頭腦去完善它。
回到未來的實驗室,青林摘下頭盔,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吉力大師翻開《鹽鐵論》,在扉頁上寫下一行字:“時空可以跨越,真理永不過時。”
“這次的穿越很成功,”青林看著屏幕上記錄的辯論數據,“我們不僅驗證了時空裝置的穩定性,還為兩千年前的曆史留下了不一樣的思考。”
吉力大師微笑著點頭:“其實,每個時代都有類似的爭論,隻是形式不同罷了。未來的我們,不也在為科技發展與倫理道德、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而煩惱嗎?”
青林若有所思地看著屏幕上桑弘羊的影像,突然說道:“下次,我們可以去看看王安石變法時期的朝堂,看看那位‘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是否能回答我們的問題。”
吉力大師合上《鹽鐵論》,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好啊,曆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向過去學習。”
實驗室的燈光柔和地灑在兩人身上,時空裝置的青銅碎片安靜地懸浮在中央,仿佛在等待著下一次跨越千年的對話。
而在遙遠的過去,未央宮的議事大殿裡,桑弘羊正拿著筆,在鹽鐵政策的奏折上寫下新的改革方案,他的筆尖落下,仿佛與未來的青林、吉力大師,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接力。
這場穿越,不僅是一次對曆史的探訪,更是一次對真理的追尋。
三連問,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卻喚醒了人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無論是幾千年前的漢代,還是科技發達的未來,治國理政的核心,永遠是平衡各方利益,兼顧理想與現實。
而這種思考,不會被時空阻隔,隻會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傳承,不斷升華……
喜歡未來星空記請大家收藏:()未來星空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