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狂瀾起,驚動萬心疑。
王公大臣、各路天驕皆怔立當場,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久久難平。
此前,武狀元的官職早已定下——明鏡司指揮使,官居正四品。
明鏡司權傾朝野,指揮使更是位列樞要,執掌生殺大權,就是三品大員也得禮讓幾分。
殿中所立,皆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對官職權力大小,早已洞若觀火。
官場之道,掌人者恒居於掌事者之上,明鏡司深得乾元大帝信任,執律法、督百官,誰不心生敬畏?
此前因指揮使之位,已有過數次朝議,各大王侯據理力爭,麾下武將紛紛聲援,文官之中也不乏響應者。
乾元大帝卻隻以“拖”字訣應對,隨後派明鏡司暗中徹查,抓住不少老臣的把柄。
幾番無聲較量,如四兩撥千斤,牢牢掌控大局。
這已經讓諸王侯寢食難安,甚至親自派人下場,暗中阻撓各路天驕。誰知沈雲橫空出世,讓他們的謀劃儘數落空。
而在敗局已定之際,乾元大帝竟乘勝追擊,將武狀元之職擢為從三品!
正四品與從三品雖隻一線之隔,卻判若雲泥:前者雖掌實權,依舊屬於執行者;後者直抵權力核心,真正掌握話事權。
沈雲年僅二十出頭,就要位列三品,簡直令人頭皮發麻。
若再給他百八十年,那還了得?隻怕滿朝文武都得告老還鄉。
......
刹那間,群情激憤,也顧不得朝堂禮儀,紛紛進言:
“仙朝從未有直授三品的先例!如今壞了規矩,隻怕後患無窮,還請陛下三思!”
兵部尚書率先出列,作為六部天官,說話分量毋庸置疑。
“臣附議。沈雲雖天賦超然,但畢竟資曆尚淺,還需打磨一段時日,否則難以服眾。”
廣成侯緊隨其後。他與沈雲牽扯最深,若讓對方得勢,後果不堪設想。
青霄侯一步踏前,聲如洪鐘:“明鏡司正副司主正值鼎盛,此時設少鏡司還為時尚早,請陛下明鑒!”
幾位重臣接連發聲,文武百官像找到了主心骨,紛紛附議。
乾元大帝指尖輕扣龍椅,神色波瀾不驚,仿佛在欣賞他們的表演。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待聲浪漸息,他驀然望向台下,淡然開口:“平鼎侯,此事你怎麼看?”
刹那間,所有視線齊刷刷落向那道高大身影,等待這位老牌王侯的決斷。
一些才思敏捷者,臉色忽然變得很難看。
所謂法不責眾,乾元大帝避開了洶湧議論,獨問平鼎侯一人——這分明是要逐個擊破,若平鼎侯公然抗旨,下一步便是殺雞儆猴。
平鼎侯沉默良久,方才鄭重開口:“臣以為,可以暫時將職位保留。先讓沈雲作為指揮使,曆練一段時日,以觀後效。”
以他的老謀深算,早已看出其中險惡,隻能暫退半步,以不變應萬變。
.....
刹那間,沸騰之勢瞬間停滯,仿佛被一盆冷水潑下。
平鼎侯身為貴族領袖,如今他發話了,眾人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乾元大帝微微頷首,聲調平穩無波:“平鼎侯老成謀國,朕認為此法甚好,就這麼辦吧。”
此言一出,幾大王侯頓時麵色麵色一變,終於意識到他真正的目的。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乾元大帝早已算定,先提出一個過分的要求,看似無比荒誕,實則在等他們討價還價。
如此心術與城府,他們輸得不冤。
.....
殿中諸多年輕天驕屏息垂首,大氣都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