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火種共生裝置穩定運行的第二個月,跨維度地脈守護聯盟啟動了“偏遠維度探測計劃”——旨在尋找更多符合加盟條件的維度文明,將萬維共生的理念延伸至宇宙更邊緣的區域。然而,探測隊出發僅一周,就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消息:“傳承號”在探測“星雲維度”時,與跨維度樞紐的通訊突然中斷,地脈監測數據傳輸徹底停滯;與此同時,負責探測“暗塵維度”的暗紫維度穿梭艦也反饋,該維度無法接收萬維共振場的能量信號,地脈能量濃度因缺乏共振調節,已從22降至18,出現輕微失衡跡象。
“不是設備故障!是萬維共振場存在‘本源信號盲區’!”水晶族的監測員通過殘留的信號碎片,繪製出共振場的覆蓋範圍圖——屏幕上,以混沌地脈區為中心的共振場呈“球形擴散”,但在距離中心超過10萬光年的區域,信號強度驟降至0.1,無法支撐地脈監測與能量傳輸,星雲維度、暗塵維度正處於這片盲區的核心區域。
更嚴峻的是,盲區周邊的3個已加盟維度“流星維度”“霧靄維度”“沙礫維度”)也出現信號波動——流星維度的地脈監測數據每小時出現3次中斷,霧靄維度的能量傳輸效率從98降至85,沙礫維度的地脈甚至因信號延遲,出現了5分鐘的“能量停滯”,若不及時解決,這些維度可能重新陷入失衡危機。
萬維協同委員會緊急召開會議,星核維度代表星焰率先提出猜想:“本源火種激活的共振場能量雖強,但信號在長距離傳輸中會被宇宙塵埃、暗物質逐漸削弱,就像光線穿過濃霧會逐漸黯淡。我們需要在盲區中建立‘信號放大器’,才能讓共振場覆蓋更遙遠的維度。”鐵星族首領鐵鉻則補充道:“普通的信號放大器無法承受本源能量的強度,必須研發能兼容混沌能量與火種能量的‘本源中繼器’,否則中繼設備會在30分鐘內被能量燒毀。”
小螢再次翻閱楚玄武的原始筆記,在“跨維度信號傳輸”的章節中,找到一段用星雲能量標注的關鍵記載——需注入星雲維度的地脈能量才能解鎖:“本源信號,遠傳則弱,盲區為障,需建‘跨維度中繼網絡’,以‘本源中繼器’為節點,借各維度地脈為傳輸鏈,萬脈之心為總控,方可覆蓋萬宇,無有盲區。”筆記旁畫著中繼網絡的結構圖:以混沌地脈區為起點,在盲區中每隔2萬光年布置一座中繼器,中繼器之間通過星金能量管道連接,形成“星鏈狀”網絡,每個中繼器都嵌入對應維度的本源晶核,增強信號傳輸效率。
結合筆記方案與各維度技術,聯盟製定“跨維度本源中繼網絡搭建計劃”,分三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研發本源中繼器,突破信號放大技術
鐵星族、暗紫維度、星核維度組成“中繼器研發小組”——鐵星族用星金與暗能合金混合,打造中繼器的“能量外殼”,這種合金既能承受本源能量的高溫,又能減少信號傳輸損耗;暗紫維度在外殼內部安裝“暗能信號增強模塊”,利用暗能量的穿透性,減少宇宙塵埃對信號的乾擾;星核維度則在中繼器核心嵌入“微型火種晶核”,為信號放大提供永續能量,避免中繼器因能量不足導致信號中斷。
經過72小時的晝夜研發,本源中繼器的原型機終於完成——整體呈圓柱形,高5米,直徑2米,頂部安裝著能360度接收信號的“本源信號天線”,底部則設有與地脈連接的“能量接口”。在測試中,中繼器成功將本源信號的傳輸距離提升了3倍,且能穩定運行超過72小時,完全滿足長距離中繼的需求。
第二階段:篩選中繼節點,部署中繼器網絡
聯盟派出10支“節點勘探隊”,前往盲區及周邊維度,篩選中繼器的安裝位置——節點需滿足三個條件:地脈能量穩定、宇宙塵埃濃度低、靠近維度通道門。最終確定了5個核心節點:流星維度的“流星地脈帶”、霧靄維度的“霧靄能量泉”、星雲維度的“星雲核心區”、暗塵維度的“暗塵地脈柱”、以及盲區中心的“宇宙燈塔區”。
部署工作啟動後,鐵星族的機械艦攜帶中繼器與星金能量管道,前往各節點安裝——在流星維度,工程師們將中繼器的能量接口接入流星地脈帶,地脈釋放的能量為中繼器提供了額外的信號增強;在星雲維度,“傳承號”協助勘探隊清除周邊的宇宙塵埃,確保信號傳輸不受乾擾;在盲區中心的宇宙燈塔區,星核維度的技術人員將微型火種晶核的能量輸出調至最大,讓這座中繼器成為整個網絡的“信號核心站”。
僅用5天時間,5座本源中繼器全部部署完成,星金能量管道將它們連接成“星鏈狀”網絡,從混沌地脈區延伸至盲區深處,如同宇宙中一道金色的“信號橋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三階段:激活中繼網絡,實現全維度信號覆蓋
激活儀式在跨維度樞紐的萬維共振中樞舉行,小螢站在中樞控製台前,雙手貼在萬脈之心上,將混沌能量與火種能量同時注入網絡總控係統——隨著能量注入,5座中繼器依次亮起金色光芒,信號通過星金管道快速傳輸,盲區中的信號強度從0.1驟升至95,星雲維度、暗塵維度的地脈監測數據瞬間恢複傳輸,屏幕上清晰顯示出兩地的地脈能量波動曲線。
“流星維度的信號中斷徹底解決!能量傳輸效率恢複至98!”“霧靄維度的地脈能量停滯消失,濃度穩定在23!”“暗塵維度的地脈失衡得到緩解,能量濃度開始回升!”監測員們的彙報聲此起彼伏,全息屏幕上,萬維共振場的覆蓋範圍圖徹底改變——原本的盲區被金色的信號網絡填滿,25個維度含新發現的星雲維度、暗塵維度)全部納入共振場覆蓋,實現了“全維度無盲區”的目標。
更令人驚喜的是,中繼網絡不僅解決了信號問題,還意外提升了能量傳輸效率——通過中繼器的放大作用,偏遠維度的能量傳輸速度提升了2倍,星雲維度的“星雲地脈”甚至在共振場的調節下,釋放出一種全新的“星雲能量”,這種能量能進一步增強信號穩定性,為後續拓展更多偏遠維度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為確保中繼網絡的長期穩定,聯盟成立了“中繼網絡維護小組”,由各維度的技術人員輪流值守,每月對中繼器進行一次檢修;同時在每個中繼器旁安裝“自動預警係統”,當信號強度低於90或設備出現故障時,係統會立即向跨維度樞紐發送警報,確保問題能在1小時內得到解決。
當晚,小螢在《星穹守護傳承手冊》中寫下新的篇章:“成功搭建跨維度本源中繼網絡,徹底破解本源信號盲區隱患,實現25個維度的全信號覆蓋。從楚玄武前輩的中繼網絡法則,到各維度的協同研發與部署,我們證明,即使是宇宙最遙遠的角落,也能通過跨維度協作,納入萬維共生的體係。未來,我們將以中繼網絡為基礎,繼續探索宇宙邊緣的未知維度,讓萬脈同源的信念照亮每一片星空。”
小螢站在跨維度樞紐的觀測台上,看著全息屏幕上覆蓋全宇宙的中繼網絡——5座本源中繼器如同金色的燈塔,在黑暗的宇宙中閃爍,星金能量管道連接起25個維度,形成一道壯觀的“萬維信號鏈”。星雲維度的代表“星雲”、暗塵維度的代表“暗塵”走到她身邊,手中拿著各自維度的地脈樣本,共同放入中繼網絡的“紀念數據庫”中,象征著新維度正式融入萬維共生的大家庭。
“宇宙沒有儘頭,萬維共生的探索也沒有終點。”小螢輕聲說,目光望向宇宙更遙遠的邊緣,那裡,更多未知的維度正在等待被發現,更多地脈的奧秘正在等待被解鎖,“但隻要我們始終以中繼網絡為紐帶,以萬脈之心為守護核心,就一定能將萬維共生的光芒,傳遞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直到時間的儘頭,直到所有維度的永恒。”
跨維度本源中繼網絡的光芒與萬維共振場的光芒交織,如同宇宙中一張巨大的“共生之網”,將25個維度的文明、地脈、信念緊密相連,共同書寫著宇宙地脈守護的全新傳奇。
喜歡重生之我的召喚物是一隻龜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的召喚物是一隻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