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沉眠修複艙內,時間失去了線性流動的意義,隻剩下能量與信息永不停歇的衝刷。
林一的意識體懸浮在由純粹數據流和精純秩序能量構成的虛擬空間中,如同置身於星河的漩渦。
小智將海量的信息——遺落星域的星圖、已知的遺跡坐標、
推測的危險區域、播種者早期殖民檔案的碎片、
以及“星塵之影”偵察艦的每一個技術細節——如同瀑布般注入他的感知。
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消化這一切,將陌生的星域化為腦中的沙盤,將冰冷的參數變為本能的反應。
與此同時,修複程序也在全力運轉,模擬著各種極端環境:
高重力下的機動規避、強輻射區的能量護盾維持、
遭遇低語汙染的精神抗壓訓練、以及與銀盾小型艦船的虛擬遭遇戰。
每一次模擬都極其逼真,消耗著他重新凝聚的意識力量,
卻也讓他對自身蛻變後的原點能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控。
他左臂的氣旋不再是簡單的能量源,更像是一個擁有初步智能的共生體。
在模擬對抗低語精神汙染時,氣旋能自發地產生一種混沌屏障,扭曲並中和那些瘋狂的意念;
在麵對能量攻擊時,它又能瞬間轉化為高度有序的防禦力場,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
林一開始嘗試主動引導這種變化,摸索著混沌與秩序之間那道微妙而強大的平衡點。
他發現,當他的意誌高度集中,將強烈的“定義”意圖——
例如“絕對防禦”或“精準湮滅”——注入氣旋時,產生的效果遠超簡單的能量輸出。
這似乎印證了埃塔關於“原點能量蘊含無限可能性”的說法。
然而,這種深度連接和高速學習也帶來了負擔。
他的意識時常會捕捉到一些來自城牆能量網絡深處的、不屬於他自己的記憶回響——
或許是某位遠古守夜人在虛空邊緣巡邏時的孤寂,
或許是某次慘烈防禦戰中與低語造物同歸於儘的決絕,
甚至是播種者鼎盛時期,星艦穿梭於星海間的輝煌景象。
這些記憶碎片如同幽靈般縈繞,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也讓他對“播種者”這一存在產生了更複雜的情感——
不僅僅是敬畏,還有一絲難以言說的悲憫與責任。
數日城牆內部時間)後,修複進程接近尾聲。
林一的身體在生物打印和納米修複技術的幫助下已基本重組完畢,
雖然距離完全恢複巔峰狀態還需時日,但已具備執行任務的基本條件。
他的意識體也變得更加凝實穩固,對原點能量的掌控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基石守護者的意念再次連接到他所在的修複艙空間。
全息投影展開,顯示出一艘流線型、通體暗啞無光、
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線的小型艦船三維模型——“星塵之影”。
“艦船已準備就緒。”基石守護者的意念沉穩,
“它搭載了城牆目前最先進的隱匿係統,引擎簽名被降至最低,
外殼采用了能扭曲雷達波和部分能量探測的特殊材料。
武器係統以高速機動和精準打擊為主,不適合正麵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