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複思考著“第三道路”的可能性。不去對抗宇宙的熱寂趨勢,
而是嘗試理解、引導,甚至……共生?這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
低語的本質是混沌與消亡,如何與之“共生”?那豈不是等同於自我毀滅?
但播種者的記憶告訴他,低語並非純粹的“惡”,
而是宇宙法則的一部分,是背景噪音般的“存在”。
如果無法消滅它,也無法順從它,那麼唯一的出路,
或許就是找到一種方式,在這種“存在”的背景下,為秩序和生命爭取到存在的空間和時間?
就像在湍急的河流中,找到一塊礁石,或者學會順應水流的同時,保持自己的方向?
這需要他對原點能量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控。
他的氣旋似乎同時蘊含著秩序與混沌的種子,這是否就是關鍵?
他開始嘗試在冥想中,不再刻意區分或壓製氣旋中的任何一種傾向,
而是觀察它們自然流轉、相互轉化的微妙平衡,
試圖捕捉那種超越簡單二元對立的、更本源的“狀態”。
這個過程極其艱難,如同在刀鋒上保持平衡,
稍有不慎就會墜入秩序僵化或混沌失控的深淵。
好幾次,他都差點因為能量失控而遭到反噬,
幸虧小智及時介入調整生命維持係統才穩住局麵。
但漸漸地,他感覺到自己對氣旋的掌控變得更加精細,
那種混沌灰色的能量也似乎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韌性”和“包容性”。
第六日,飛船終於抵達了目標雙星係統邊緣。
眼前景象令人震撼:一顆瀕臨死亡、瘋狂脈衝的中子星,
與一個吞噬一切光線的黑洞,如同宇宙中的死亡雙人舞,相互纏繞,扭曲著周圍的時空結構。
強烈的引力波和輻射風暴如同無形的牆壁,阻擋著外界的窺探。
“星塵之影”小心翼翼地潛入這片危險的區域,借助引力透鏡效應隱藏自身,
最終找到了一處位於兩顆致密天體引力平衡點上的、相對穩定的碎石帶,
將飛船偽裝成一塊較大的隕石,靜默潛伏下來。
暫時安全了。
林一終於可以稍微放鬆緊繃的神經,進行更深度的恢複。
他服用了飛船儲備的高效營養劑和神經修複藥物,配合深度冥想,狀態開始緩慢回升。
左臂的氣旋也逐漸恢複了活力,雖然遠未達到巔峰,但至少不再有潰散的風險。
然而,身體的恢複並不能緩解內心的焦慮。
他知道躲藏隻是權宜之計。銀盾不會放棄搜尋,
低語和收割者的“關注”也不知何時會再次降臨。他必須儘快找到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小智,分析我們從終末觀測站記錄到的所有數據,
尤其是關於低語能量本質和收割者行為模式的部分。嘗試建立新的威脅模型和應對策略。”
“數據分析中……建立新模型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和時間。
現有數據庫對低語及收割者的認知基礎過於薄弱,模型可靠性存疑。”
“儘力而為。同時,掃描所有可用的星際信道,監聽銀盾的通訊,嘗試獲取外界情報。”
“明白。開啟被動監聽模式,過濾加密信號。”
等待是漫長的。林一利用這段時間,繼續錘煉對原點能量的掌控,同時反複推演著各種可能的未來方案。
每一個方案都似乎通向絕望的結局,但他強迫自己不去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