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觀象知節氣_文始證道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文始證道錄 > 第7章 觀象知節氣

第7章 觀象知節氣(1 / 1)

尹喜十八歲這年的春天,函穀關下的田野裡泛著新綠。農夫們扛著鋤頭在田埂上穿梭,嘴裡哼著祖輩傳下的歌謠,歌謠裡唱著“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卻總在看到田埂上那抹月白色身影時,忍不住停下腳步——那是尹喜,正仰著頭看天,手裡捧著一卷邊角磨得發白的《夏小正》,像是在與天上的星辰對話。

也就是從這年起,函穀關的農夫們都願意聽他的“星象天氣預報”。從前,他們靠老黃曆上的二十四節氣耕種,可黃曆是死的,天是活的。有時立春都過了,田裡還結著冰;有時芒種還沒到,就熱得像蒸籠;更有甚者,霜降節氣未到,一場大雪就壓垮了半熟的莊稼。誤了農時,一年的收成就沒了指望,全家人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活。

自尹喜開始依據星象推演節氣變化後,農夫們漸漸發現,這比老黃曆靠譜得多。他不像那些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隻會說些模棱兩可的話,他說“三日後有雨”,便絕不會等到第四日;他說“再等十日播種”,那十日後果然天暖地潤,播下去的種子三天就冒出了芽。

這本事,全藏在他爛熟於心的《夏小正》裡,藏在他夜夜觀測的星象裡。

他知道,春分時節,北鬥鬥柄指向正東,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此時東方蒼龍七宿的角宿會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夏小正》裡唱“角宿一星左角明,右角不明太微宮”,這“左角明”便是春氣萌動的信號,預示著凍土消融,該播種了。

有一年,立春剛過,函穀關卻下了好幾場大雪。鵝毛般的雪片把田野蓋得嚴嚴實實,連田埂都看不見了。農夫們蹲在屋簷下,看著雪地裡凍死的麥苗,急得直搓手。“這都立春了,咋還這麼冷?”張老漢蹲在門檻上,吧嗒吧嗒抽著旱煙,煙鍋裡的火星明明滅滅,“再這麼凍下去,春麥的種子怕是要爛在土裡了。”

幾個年輕些的農夫耐不住,扛著鋤頭想去田裡破冰,卻被尹喜攔住了。他剛從關樓觀星回來,袍角還沾著雪粒,臉上卻帶著篤定的神色:“彆急著動土,再等等。”

“等?等啥呀?”有人急了,“再等,春耕都要錯過了!”

尹喜指著東方的夜空,那裡的雲層雖厚,卻能隱約看到星辰的輪廓:“《夏小正》說‘蒼龍七宿東方形,角亢氐房心尾箕’,角宿是蒼龍的頭,頭不抬,身子怎會動?我昨夜觀星,見角宿還隱在地平線下,被雲氣裹著,絲毫沒有升起的跡象。這說明春氣未透,地脈還沒暖過來,強行播種,隻會白費力氣。”

他頓了頓,看著眾人焦慮的臉,又補充道:“過幾日天暖了再播不遲,角宿一出,我就來告訴大家。”

農夫們將信將疑,卻也沒彆的法子。張老漢把旱煙鍋在鞋底上磕了磕:“小公子說話向來準,俺們就信你這一回。”

果然,又過了十日,天剛蒙蒙亮,尹喜就敲響了張老漢家的門。“角宿升起來了!”他眼裡閃著光,像個孩子般興奮,“黎明前我在關樓看的,左角星亮得很,春氣透了!”

眾人跑到田裡一看,積雪早已化儘,泥土被夜露潤得濕漉漉的,踩上去能留下深深的腳印,空氣裡飄著泥土的腥氣,混著草芽的清香——那是春天獨有的味道。農夫們這才放心播種,將飽滿的麥種撒進土裡,仿佛撒下了一年的希望。那年的春麥長得格外好,麥穗飽滿得壓彎了腰,脫粒時穀倉裡的笑聲能傳到半裡外。

到了夏至,鬥柄指向正南,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晝長夜短,此時南方朱雀七宿的井宿會高懸正南天中。《夏小正》裡寫“東井八星近北河,兩河各三南北分”,這井宿像一口巨大的天井,懸在頭頂時,便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到了。

尹喜會提著一盞燈籠,在傍晚時分挨家挨戶地提醒:“井宿當空,暑氣最盛,田裡的禾苗怕渴。你們要趁清晨傍晚引水灌溉,正午日頭毒,切莫讓禾苗暴曬,不然葉子會被曬焦的。”

有一年夏至前,他連續三夜觀星,發現井宿的光芒比往年黯淡了許多,星旁還繞著一層淡淡的灰氣,像蒙了層紗。《夏小正》注解說“井宿暗,主水枯”,他心裡咯噔一下,連忙跑去告訴農夫們:“今年夏至後恐有乾旱,你們趕緊疏通水渠,多儲些水,不然田裡的玉米怕是熬不過去。”

農夫們聽了,有的趕緊扛著鋤頭去挖水渠,有的則犯嘀咕:“去年這時候雨水多著呢,今年能有多旱?”張老漢卻二話不說,帶著兒子把家裡的蓄水池挖深了三尺,還把通往田裡的溝渠清得乾乾淨淨。

結果那年夏至後,真的連續一個月沒下雨。太陽像個大火球,把地裡的土曬得裂開了縫,用手一掰就能碎成塊。沒儲水的人家急得團團轉,眼睜睜看著玉米葉子卷成了筒;而那些聽了尹喜的話,提前儲了水的,每天清晨挑著水桶去澆地,玉米棵依舊綠油油的,頂上還結著飽滿的玉米棒子。

秋收時,張老漢家的玉米囤堆得像座小山,他拉著尹喜的手,往他懷裡塞了兩個最大的玉米:“小公子,要不是你,俺家這季就顆粒無收了!這玉米你一定要收下,甜著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秋分時節,鬥柄指向正西,太陽再次直射赤道,晝夜又歸平分,西方白虎七宿的奎宿會在黃昏時出現在正西方。《夏小正》唱“奎宿十六像破鞋,婁宿三星不參差”,這奎宿像一把彎彎的鐮刀,出現在西天時,便是收割的信號。

尹喜會站在田埂上,望著西天的晚霞,對正在田埂上歇腳的農夫們說:“奎宿主收斂,此時該收割了。你們看,奎宿的星光帶著涼意,怕是過幾日要下秋雨,晚了收割,糧食會發黴的。”

有一年秋分前,天氣格外晴朗,日頭暖洋洋的,一點要下雨的樣子都沒有。有農夫說:“小公子,這天看著挺好,再讓穀子多曬幾日,能多打不少糧呢。”

尹喜卻指著西天:“你們看奎宿,比昨日亮了許多,星尾還帶著點水汽,這是秋雨要到的兆頭。《夏小正》說‘奎為溝瀆主文章,亦主疾疫與死亡’,雖不至於有大災,但淋雨的糧食會生芽,那才是真的可惜。”

農夫們聽了,連夜打起精神收割。果然,收割完的第二天,就下起了連綿的秋雨,一下就是五天。看著自家糧倉裡乾爽的穀子,再看看田裡那些來不及收割、被雨水泡得發漲的莊稼,農夫們心裡都暗暗慶幸聽了尹喜的話。

冬至則是鬥柄指向正北,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晝短夜長,北方玄武七宿的虛宿會升到天頂。《夏小正》注“虛宿二星號天節,危宿三星上有蓋”,這虛宿像個緊閉的盒子,升到天頂時,便提醒人們該藏糧禦寒了。

尹喜會在冬至前幾日,帶著幾個年輕後生,幫著村裡的孤寡老人收拾糧倉。“虛宿主閉藏,”他一邊幫李婆婆把曬乾的豆子裝進陶罐,一邊說,“該藏糧禦寒了。來年的種子要選飽滿的,藏在乾燥處,底下墊些稻草,免得受潮發芽。”

李婆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往尹喜手裡塞了塊剛烤好的紅薯:“喜兒啊,你比我那遠嫁的閨女還貼心。有你在,俺們這些老人過冬心裡都踏實。”

時間久了,農夫們都摸清了規律:隻要尹喜說“角宿動了”,就趕緊備好種子,等著播種;說“井宿亮了”,就扛著鋤頭去疏通水渠,儲足了水;說“奎宿顯了”,就把鐮刀磨得鋥亮,準備收割;說“虛宿高了”,就收拾糧倉,把種子藏好。他們不再死記硬背老黃曆上的節氣,而是跟著星象的腳步安排農時,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穀倉一年比一年滿。

有個姓王的老農,家裡種了三畝小米,那年收了滿滿五囤。他篩了一籃子最飽滿的新米,用紅布包著送到尹府,顫巍巍地放在桌上:“小公子,您這觀星的本事,可比老天爺還準!俺們莊稼人,總算不用靠天吃飯了。”

尹喜連忙接過米籃,又塞回老農手裡:“王伯,這米您留著給孫子熬粥喝。我哪有什麼本事,是天地有常。”他指著窗外的星空,那裡奎宿正在西方閃爍,像一把彎彎的鐮刀,“星象是天地的信使,它們的運行有規律,就像《夏小正》裡唱的‘周天星鬥皆有序,四時流轉不待人’。隻要看懂了它們的話,自然能順應時節,五穀豐登。”

老農拗不過他,隻好把米又帶回了家,卻逢人就說:“尹家小公子是天上派來的福星,懂星星的話,能幫咱莊稼人過好日子。”

那晚,尹喜站在庭院裡,望著秋日的星空。奎宿在西方閃爍,像一把彎彎的鐮刀,收割著大地的饋贈;東方的角宿已隱去,等待著來年春天的蘇醒。他忽然明白,觀象知節氣,不隻是為了預測天氣,更是讓人懂得與天地和諧相處。

人順應星象,星象指引人事,就像農夫播種、灌溉、收割、藏糧,每一步都跟著星辰的腳步走,既不違逆天時,也不辜負地力。這便是“天人合一”的道理,樸素卻深刻,就像《夏小正》裡那些簡單的句子,藏著天地間最本真的智慧。

夜風拂過,帶來田裡的稻香,尹喜低頭看著自己的手,這雙手曾無數次撫摸過星圖,也曾幫農夫們搬過種子、修過水渠。他知道,自己與那些星辰、與這片土地、與這些樸實的農夫,早已緊緊連在了一起,像北鬥七星那樣,彼此呼應,共守著這方天地的安寧與豐饒。

喜歡文始證道錄請大家收藏:()文始證道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賣給瘸腿獵戶,饑荒年天天吃肉 重生80年代,從傻子到大山之主 惡女覺醒,錯把重生黑蓮花當乖狗 甩完渣男,轉頭上戀綜談戀愛 高考後,直接財富自由! 末世:我有一座虛空製造中心 末日堡壘建造大師 NBA:他們叫我神! 絕症虐文女主覺醒後殺瘋了! 明末大權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