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署的窗欞剛糊上新的桑皮紙,米白色的紙頁被晨風吹得微微鼓脹,像初生的蟬翼。晨光透過紙頁,在案頭堆起的竹簡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將紅、青、白三色麻繩染成暖黃。尹喜指尖劃過最頂上一卷紅繩竹簡,繩結打得緊實如戰陣,竹皮上還留著驛卒匆忙捆紮時勒出的深痕——這是昨夜從鹹陽傳來的軍情急報,字裡行間浸著渭水的水汽,還帶著驛馬奔跑時濺上的汗味。
他學著父親的樣子,將朱砂筆在硯台裡轉了三圈,筆尖飽蘸朱紅,懸在“急報”二字上方時,目光卻不由自主飄向窗外。東南天際的太微垣正緩緩升起,三十顆星官如朝堂列班,其中右執法星的光芒比往日偏了半寸,像秤杆上的準星歪了毫厘。《夏小正》裡“太微垣星三十顆,執法星在中最明”的句子忽然浮現在腦海,而《甘石星經·太微垣》更明言:“右執法一星,在太微垣中,主刑法、獄訟,其位偏則刑失度,其光暗則冤獄生。”
尹喜忽然放下筆,墨滴在竹簡上暈出小小的黑點。“取本月獄訟案卷來。”他對侍立一旁的小吏說。小吏應聲去了,片刻後抱著半摞竹簡回來,最底下一卷用牛皮繩鬆鬆捆著,竹皮上已生了層薄薄的黴斑,顯然被壓了許久。解開繩結,裡麵是上月關北兩戶人家的糾紛案——王家說李家偷了他的冬衣,李家說王家占了他的菜地,原被告各執一詞,竹簡邊緣還留著前任書吏潦草的批注:“瑣事,緩辦。”
“把這卷移到紅繩堆裡。”尹喜用朱砂在竹簡末端畫了道短橫,如劍劃界,“右執法星雖未大動,卻已有偏移之兆。《甘石星經》雲‘執法星偏,小事積大’,此類案卷若再拖延,恐生民怨。”小吏捧著竹簡退下時,他望著太微垣喃喃自語:“執法星如秤星,偏一毫便失準;關務如星軌,容不得半分懈怠。”
案頭的竹簡按繩色分作三堆,如星分三垣:紅繩堆得最高,像北天的紫微垣般威嚴,多是邊境哨卡的巡邏記錄,偶爾夾雜著諸侯邦交的密函,其中一卷來自燕國的竹簡,竹皮泛著幽藍,墨跡裡摻著鬆煙,寫著“燕使將過函穀,獻棗十石”;青繩次之,如中宮的太微垣,是往來商旅的通關文書,竹簡上常沾著西域的砂粒或南國的茶漬,有卷楚國文書的末端還粘著片曬乾的橘葉,帶著洞庭湖畔的清香;白繩最矮,卻最磨人,似南天的天市垣,記著柴米油鹽——誰家丟了耕牛,哪戶的田埂被雨水衝垮,字裡行間全是關民的呼吸與體溫。
尹喜翻開一卷白繩竹簡,墨跡裡混著麥麩,顯然是在磨坊裡匆匆寫就。關南張老漢用炭筆歪歪扭扭地寫著,說鄰居趙二偷割了他半畝麥,末尾還畫了個鐮刀,刀刃朝向自家田地,筆畫間的憤懣幾乎要透紙而出。“取《甘石星經·紫微垣篇》來。”他忽然對小吏說。
書頁在指間翻動,停在“紫微左垣有十五,內有尚書與大理”的章節。尹喜指著“大理”二字道:“你看今夜的大理星。”小吏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紫微垣左垣的大理星果然比昨夜暗了三分,像蒙了層薄塵的銅鏡。“大理星主民間獄訟,”尹喜解釋道,“《甘石星經》言‘大理星明,獄訟平;大理星暗,民有怨’。這麥案雖小,卻是民心所向,明日辰時開堂,召雙方對質。”說罷取過墨筆,在案卷旁批注:“麥雖微,卻係民心。民心安,則大理星明。”
午時的日頭曬得案頭發燙,案上的銅爵映出刺眼的光。尹喜解開腰間的玉帶透了透氣,玉扣上的星紋被體溫焐得溫潤。目光落在青繩竹簡上時,一卷來自楚國的文書引起了他的注意——商隊首領不僅寫了貨物清單,還在竹簡背麵畫了幅簡略的星圖,用朱砂點出牛宿的位置,旁注“夜過牛宿,遇狂風折損三車絲帛”。
他取過自己繪製的星圖,展開在陽光下比對。圖上牛宿六星如牛角彎拱,旁側的河鼓星亮度異常,比常日亮了近一倍,星芒帶著躁動的紅意。《夏小正》言“河鼓三星象軍鼓,下有天桴三星豎”,而《甘石星經·天漢》注:“河鼓主舟車、風濤,其光變則有暴風。”果然與文書所述相合。
“給這支商隊減免三成關稅。”尹喜在文書上蓋了關令印,青銅印泥在竹簡上拓出“函穀關令”四字,“河鼓星動非人力所能及,減免關稅既是體恤商旅,也是應合天象。”小吏在旁記錄,忍不住問:“公子,星象真能算出商隊遇風?”
尹喜指著窗外:“你看那雲。”西南天空的雲氣在牛宿下方聚成箭形,箭頭直指西北,“這便是《甘石星經》說的‘雲如箭,風如弦’,星象與氣象本是一體。河鼓星動是根,風起雲變是末,見根便知末,方是觀星要義。”
黃昏時,糧倉的老吏來報,說新收的粟米堆得太滿,倉房四角已有些返潮,怕梅雨將至,需挪出半倉來通風。尹喜披上蓑衣,帶著兩名衙役往糧倉去。剛走到倉院門口,便聞見一股淡淡的黴味,像陳年的書簡受潮。東南角的粟米堆泛著潮白,與其他堆的金黃截然不同,用腳撥開表層,底下的米粒已有些發黏,結成小小的團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抬頭望向西南天際,軫宿四星如張開的車蓋,旁側的天庫星卻比往日暗了許多,星旁的雲氣呈灰黑色,像浸了水的麻布。“《甘石星經·軫宿》雲‘天庫星暗,五穀不藏’,果然應驗了。”尹喜撿起一粒發黏的粟米,指尖能感受到米粒表麵的滑膩,“軫宿主車騎、倉儲,天庫星是糧倉的對應星官,二者相照,倉儲之事萬不可輕忽。”
他當即命衙役取來竹筐,先將受潮的粟米搬到通風的曬場,薄薄攤開,又讓人在倉底鋪三層乾稻草吸潮,牆角架起竹製的通風架,將最底層的粟米架離地麵半尺。老吏在旁看著,搓著手道:“公子這是何苦?往年也潮過,曬曬也就好了,何必費這力氣。”
尹喜卻指著天庫星:“你看它雖暗,邊緣卻有微光,如燭火將滅未滅,這是‘尚可補救’之象。《甘石星經》說‘天庫星有芒,災可解’,若等星旁雲氣全黑,再動就晚了。”他蹲下身,將那粒發黏的粟米放在掌心,“這粟米是關內百姓的口糧,天庫星護著它,咱們也得護著。百姓有糧,如星有光,缺一不可。”
忙到月上中天,糧倉才算收拾妥當。曬場上的粟米在月光下泛著銀白,像鋪了層碎星,夜風拂過,帶來乾燥的涼意。尹喜站在曬場邊,望著倉房裡重新碼放整齊的糧堆,忽然想起父親曾說“守關有三難:軍情急如火,需快;商旅密如織,需順;民生細如絲,需慎”,如今才算真正體會這“慎”字的分量。
他抬頭看天,太微垣的右執法星已歸位,光芒端正如舊;天庫星的亮度也回升了些,星旁的灰雲散了大半;而紫微垣的大理星旁,竟透出一絲微弱的暖意,像初春解凍的溪水——想來明日那卷麥案若能妥善解決,這星光會更亮吧。
回關署的路上,小吏提著羊角燈,昏黃的光在青石板上拖出長長的影子。走到十字街口時,尹喜忽然停住腳步,指著東方的角宿:“《夏小正》說‘角宿一星左角明,右角不明太微宮’,你看左角星比昨夜亮了近一倍,星芒帶金,這是‘東方有商隊至’之兆。明日辰時,記得提前備好通關文書。”
小吏將信將疑地應著,卻在次日辰時,真見一隊齊國商隊趕著馬車,在關前等候通關。商隊首領捧著通關文牒笑道:“我等本想午時再到,誰知夜裡風順,竟提前到了,倒讓關令大人費心了。”小吏望著東方漸亮的角宿,終於信了尹喜的話。
夜深人靜時,尹喜再次整理案頭的竹簡。紅繩堆矮了些,軍情急報已批複妥當;青繩堆旁多了些批注,楚國商隊的文書上添了“河鼓星動,風損絲帛,減稅三成”的字樣;白繩堆的麥案卷上,已寫好了審理的要點:“驗麥稈切口,查雙方田界,尋目擊證人。”
他望著窗外的星空,忽然覺得這些竹簡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函穀關的脈搏——紅繩是急跳的脈搏,應著烽火軍情;青繩是平穩的呼吸,連著商旅往來;白繩是細微的末梢,係著百姓冷暖,都與天上的星象緊緊相連,一呼一吸,皆合天律。
案頭的《甘石星經》被夜風掀開,停在“觀星如觀政,星正則政明”那頁。尹喜提筆,在空白處寫下:“關務無小事,事事連星象。民心即天心,順天者亦需順人。守關者,當以星象為鏡,照見得失;以民心為秤,量度寬嚴。”
墨跡乾透時,窗外的天庫星又亮了幾分,星光透過窗欞,落在字跡上,仿佛在應和他的話。遠處傳來更夫打更的聲音,“梆梆”兩響,是二更天了。尹喜收起星圖,將虎符輕輕放在案頭,銅器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像天街星落在人間的影子。
喜歡文始證道錄請大家收藏:()文始證道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