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解經授屬吏_文始證道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文始證道錄 > 第21章 解經授屬吏

第21章 解經授屬吏(1 / 1)

霜降的晨光帶著砭骨的寒意漫過函穀關的關樓,關署正廳的紫石地麵卻暖得像塊被炭火焐熱的老玉。"太微垣"的刻痕裡,細碎的星砂被炭火盆的熱氣熏得微微發亮,五帝座的星紋尤其清晰,與廳外簷角懸掛的七顆銅鈴遙遙相對——鈴舌碰撞的清響,恰好合著《夏小正》"太微垣裡七公明,五帝座前華蓋擎"的韻律。尹喜坐在案後,麵前攤開的《道德經》竹簡用紫絲繩分作七卷,每卷旁都燃著盞鬆油燈,燈芯的光暈如星芒般散開,恰好罩住"上善若水知足不辱"等七句要義,在白帛上投下淡淡的影子。

廳內環坐的二十七名屬吏,從戍守關樓的伍長到掌管文書的主簿,按"三垣二十七宿"之數排列,靴底沾著的星砂在紫石地麵拖出細碎的光軌,漸漸連成一片微縮的星空。負責關防的張誠坐在最前排,膝頭的記錄冊已按"東方蒼龍西方白虎"等七宿分類,冊頁邊緣的墨痕裡,還沾著昨日觀星時蹭上的紫石英粉末。

"諸位在函穀關當差,短則三年,長則三十年,"尹喜的目光掃過眾人鬢角的霜色,落在王伯佝僂的背影上——這位老倉吏的發須已如雪染,卻仍挺直腰杆坐著,"常有人問我,"關務繁雜,如何自處?"今日便借這經卷,結合星象說說。"他提起狼毫,在案頭的白帛上勾勒出"天樞星"的輪廓,筆尖的墨汁裡摻了星砂,落下時泛著細碎的光,"你們看這顆星,居北鬥之首,卻始終守著鬥魁的位置,從不想著越位到鬥柄去,這便是"居善地"。"

坐在第二排的驛丞李忠忽然起身,袍角掃過地麵的星紋,帶起陣細小的星砂。他捧著頂褪色的驛丞帽,帽簷上還沾著關外的黃沙:"關令,前日西域胡商贈我枚羊脂玉璧,說是"通好之禮"。按《關防令》該拒收,可他說"若不收,便是嫌我族鄙陋",我若硬拒,反倒傷了和氣。"他指尖捏著帽纓,指節泛白,"這進退之間,如何才算"居善地"?"

尹喜翻動竹簡,"上善若水"四字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你看這盞燈,"他指著案頭的油燈,燈芯在瓷碗裡輕輕晃動,卻始終朝著火光最盛處,"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卻從不會忘了向東流。"他提筆在白帛上畫下"天江星"的軌跡,銀亮的線條曲曲折折,繞過虛擬的"氐宿房宿",最終彙入象征滄海的墨團,"你可收下玉璧,回贈他關城的花椒、柿餅——這些物產雖不貴重,卻是函穀關的心意。既不失禮節,又守住了"不貪外物"的底線,就像天江星的水流,繞著星子轉,卻從不會偏離自己的道。"

他望向窗外,晨光中的"天江星"正泛著淡淡的水光,《甘石星經·天江篇》"天江主流通,不滯於物"的注腳此刻有了實感。李忠捧著帽子的手慢慢鬆開,忽然笑道:"難怪上月胡商帶駱駝隊入關時,總往我驛館送葡萄乾,我若回贈些關城的核桃,原是這個道理。"

負責刑獄的宋平眉頭緊鎖,他麵前的木案上擺著卷獄訟冊,"盜糧案"三字被朱砂圈了圈。"上月處理的盜糧案,"他聲音低沉,指尖在"杖責三十"的判詞上重重一點,"那後生偷了半袋粟米,原是為臥病的老母熬粥。按律該杖責,可他若受了刑,老母便無人照料;若輕放,又怕壞了規矩。這"處世"的分寸,實在難拿捏。"他說話時,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木案,節奏竟與觀星台漏刻的滴答聲分毫不差。

尹喜從竹簡中抽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卷冊,將其鋪在白帛旁。"你看"執法星","他指著白帛上太微垣的星圖,執法星的刻痕裡填著金粉,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它雖主刑罰,光芒卻帶著紫氣,不是為了苛責誰,是為了讓人心歸正。"他用朱砂在執法星旁畫了個小小的石臼,"可判他到糧倉舂米贖罪,每日舂兩鬥米,既讓他知過,又能換些粟米養母。就像執法星雖亮,卻從不會灼傷人,反而能照亮迷途。"

宋平翻開獄訟冊的空白頁,提筆寫下"舂米贖罪"四字,忽然想起去年處理的偷牛案:那農戶偷牛是為耕地,他判其幫失主犁田半月,後來兩人竟成了朋友。當時隻覺是歪打正著,此刻才明白,那便是"以百姓心為心"的星理。

坐在末排的王伯顫巍巍起身,他手裡拄著根棗木拐杖,杖頭的銅箍已磨得發亮。"老奴守糧倉三十年,"他聲音帶著些微顫抖,目光掃過廳外的"天廩星",星子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見慣了商戶們"多囤多得",可讀經卷說"知足不辱",總覺得矛盾。"他往白帛前挪了兩步,拐杖點在"天廩星"的刻痕上,"這星主倉廩豐足,不也是盼著"多"嗎?"

尹喜起身走到王伯麵前,將竹簡遞給他。竹片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讓老倉吏的手指不再顫抖。"你看這"天廩星","他指著窗外,晨霧中的星子雖亮,卻留著圈淡淡的暗影,"每月十五,它的光芒都會暗一分,像在提醒"留有餘地"。你守倉三十年,每次新糧入庫,總要留三分空地,說是"給老鼠留糧",實則暗合"有餘"之道,這便是"知足"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伯捧著竹簡,忽然老淚縱橫。他想起三十年前剛當倉吏時,老關令教他"倉滿則溢",讓他每次入庫都少記半鬥,說是"備著天旱時賑濟"。這三十年,糧倉從未因囤得過滿而黴爛,也從未在災年斷過賑糧,原來自己一直在踐行"知足不辱"而不自知。

午時的陽光透過窗欞,在白帛上投下二十八宿的影子,像幅活的星圖。尹喜將七句要義串聯起來,用朱砂畫出流轉的星軌:"居善地如天樞定位,心善淵如心宿藏光,與善仁如歲星溫潤,言善信如填星沉穩,政善治如紫微居中,事善能如熒惑應變,動善時如鬥柄指時——這便是《道德經》的處世星圖。"

屬吏們紛紛起身行禮,靴底的星砂在紫石地麵組成完整的"紫微垣",帝星的位置恰好對著尹喜案頭的《道德經》。張誠捧著記錄冊,忽然指著冊上的"布市糾紛"記錄:"難怪上月王、劉兩家爭攤位,我隻說"你們自己商量著辦",反倒比往日快了許多,這便是"政善治"吧?"他望著白帛上的星圖,那些彎曲的星軌比任何律法條文都更透徹。

尹喜將竹簡收起時,見陽光透過竹片的縫隙,在案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無數星子在流轉。他知道,這些道理不會像刻在紫石上的星紋那樣一成不變,卻會像星象一樣,慢慢融入屬吏們的日常——李忠查驗商旅時,會想起"言善信";宋平處理獄訟時,會記得"與善仁";王伯守糧倉時,會念著"知足不辱"。

暮色降臨時,屬吏們陸續離去,正廳的炭火盆仍旺著,白帛上的星圖在火光中泛著暖光。尹喜望著"上善若水"的字樣,忽然想起關前的黃河。秋汛時的浪濤看似凶猛,卻會繞著礁石轉彎;冬枯時的細流看似柔弱,卻能穿透石縫。這處世之道,不也如此嗎?不爭鋒,卻能成其大;不刻意,卻能順其然,就像天上的星象,默默流轉,自有章法。

他卷起白帛時,星砂簌簌落下,在紫石地麵拚出"道"字的輪廓。廳外的銅鈴又響了,這次的韻律,竟與《夏小正》"北鬥七星引前路,南鬥六星導歸途"完全相合,像在為這堂特殊的"星課",奏響悠長的尾聲。

喜歡文始證道錄請大家收藏:()文始證道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外灘渡劫?我749身份曝光了! 多了一道 重生:我的青梅和竹馬 風裡雨裡不如有你 從愛情公寓開始製作神劇 綜各世界組邪門cp 奧術徽記 下山複仇,我是世間最後的龍王 雙界非命 妾室出逃後,清冷權臣強娶豪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