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與八旗騎兵戰鬥之前,她還抱有幻想,幻想自己可以逆天改命,帶領不願屈服的漢家兒郎們改變曆史,拯救百姓。
可是,當她真正與八旗騎兵野戰的時候,她才感受到什麼叫做絕望。
即便是在明軍設下埋伏,並且占據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這些八旗騎兵依然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沒有人逃跑,沒有人畏戰,尤其是老將哈寧阿的部隊,哪怕被包圍,也沒有陷入混亂,而是依然有秩序地進行抵抗。
關於明清雙方軍隊戰鬥力的問題,貞德有時候也有思考。
都說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這話對,也不對。
其實任何軍隊隻要糧餉足夠,都是不可敵的。
遼東窮,不代表八旗士兵窮。大明富,也不代表明軍的士兵富。
明軍士兵的實際收入,甚至低於佃戶,就這樣,還時常拖欠,欠幾個月,欠一年的都有。
而清軍士兵以軍功平均分配打下來的土地和繳獲的財物、奴隸,因此普通八旗士兵的家裡,往往都有土地,甚至養有奴隸。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金錢收入來講,明軍士兵好比地主家的佃戶,而清軍士兵則各個都是地主。
所以為什麼很多毫無戰鬥力的明軍,一旦投降了清軍,立刻就會戰鬥力爆發,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這些在明朝地位不如佃戶的士兵,到了清軍那邊,突然發現自己的待遇一下子變成地主了!
你們想,這樣的雙方士兵待遇的巨大差距下,明軍軍隊怎麼會有士氣和戰鬥力呢?
那為什麼明軍和八旗士兵的待遇,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其實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
八旗的社會製度下,一切資源、人口圍繞八旗製度,按照軍功來分配。
說白了,就是“無軍功不授爵、無軍功不當官、無軍功不分田。”
這一點其實和戰國時代秦國的軍功爵製度類似,不管是權力、還是金錢、美女,大多數人要想得到這一切,有且隻有軍功這一條途徑。
八旗軍隊每次外出打仗,士兵家屬都是家家歡送,因為打完仗能給家裡帶回來奴隸、牛羊、金銀,賞賜土地等。
總體上來說,八旗對於入關掠奪得來的財物、人口,大體上還是按照人頭和功勞進行分配,相對公平。
而反觀明朝這邊,明末由朱元璋建立的衛所製度已經崩潰,因為衛所士兵的待遇,連奴隸都不如。到了明末,士兵的來源已經主要依靠募兵製,就是拿工資招士兵。
但募兵製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成本很高。你想啊,你要花工資招聘員工替你打仗,賣命,這在和平時期還好,到了亂世,一旦麵對李自成這種戰鬥力強悍的農民軍隊,或者是八旗這種軍隊,拿工資的士兵,為什麼要替你送命呢?
你要說工資給足夠了倒也行,可由於明末財政危機,朝廷時常拖欠士兵的軍餉,有的甚至能拖欠一年不發。
一邊是士兵待遇堪比地主,人人家裡有妻有妾,有田有牛,有奴隸。
另一邊是士兵一年拿不到工資,家裡買不起地,蓋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
你們說,這明軍打不過八旗軍隊,不是很正常嘛!
貞德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自己手裡的這支軍隊,打造成比八旗精銳裝備更好,士氣更高,戰鬥意誌更堅韌的王牌部隊!再也不能讓這些不缺勇氣的將士蒙受不必要的死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貞德終於下定了決心,朝身邊的傳令兵說道:
“傳我軍令,劉肇基和馬進忠分彆率領所部迅速馳援常登和何剛,務必守住各自隘口!
李書恒、趙無極,把全部火炮都架上,不要給我節省炮彈,把帶來的炮彈全部打光!然後所有人隨我一起衝下山!
哈寧阿,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給我打呀!開炮!”
李書恒愣了一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怎麼好像哪裡有些不對勁?
不管了,拚了,開炮!!
哈寧阿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他的部隊被壓縮在這片狹窄的山穀裡,由於明軍在山上,騎兵又發揮不出戰鬥力,再加上貞德寅吃卯糧,不管不顧地幾乎把帶來的全部炮彈都傾瀉到了山穀裡,他的士兵紛紛被炮彈炸死炸傷,再加上戰馬受驚,橫衝直撞,不少士兵更是直接被清軍自己的戰馬踩踏致死。
半個時辰,僅僅過了半個時辰的狂轟濫炸,哈寧阿的2千5百騎兵,僅僅剩下不到5百人了。
隨著炮聲逐漸停止,四周傳來明軍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
三千?五千?不!起碼有上萬人!
上萬明軍從四麵八方衝向哈寧阿,以及他身邊最後的5百騎兵。
“喝哈哈哈!莫非我哈寧阿,今日命中注定要埋在這山穀裡!也好!大丈夫戎馬一生,與其戚戚然老死榻上,不如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亦是人生快事!哈哈哈哈!”
“我八旗的好兒郎們,莫要讓漢人瞧不起女真勇士!隻有戰死的女真,沒有投降的女真!跟我殺!!”
“殺!殺!殺!”
狹窄的山穀內,麵對上萬明軍,哈寧阿和他身邊的5百騎兵,沒有人猶豫,沒有人逃跑,揮著刀朝漫山遍野的明軍衝了過去………
“叮叮叮……”
不久後,周家地和湧泉鄉的戰場上傳來一陣陣清脆的鈴鐺聲,隨著鈴鐺聲傳來的,是明軍傳令兵的高聲喊叫。
“大捷!大捷!我軍全殲哈寧阿部,敵將哈寧阿戰死!哈寧阿戰死!!”
喜歡大明貞德傳請大家收藏:()大明貞德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