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攻?強攻……
妶玉陷入了深思。
對於李書恒的判斷,妶玉基本上也表示了認同,但是真的隻有強攻這一個辦法了嗎?
最重要的問題是,南京城可不是一般的小城,又該如何確保在5、6個小時內攻進城內呢?
我方的優勢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劣勢在於時間壓力,以及攻城兵力的不足。
要知道,攻城和野戰不同,通常攻城方的兵力需要數倍於敵軍,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夠攻得下城池。
例如這一時期明朝有兩個著名的擅長守城的名將。
一個是鄖陽總兵王光恩,此人早年跟隨張獻忠起兵反明,後來被招安成為官軍,駐守鄖陽。
1643和1644年李自成曾經兩度親率數十萬大軍圍攻鄖陽,而鄖陽城內僅有王光恩部下一個營,三四千人,但李自成愣是沒有攻破鄖陽。
另一個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江陰81日,江陰典史閻應元,帶領江陰百姓守江陰,清軍圍攻了81天才最終攻破城池。
要知道,江陰城內當時已經沒有一兵一卒了,完全就是百姓,即便如此,清軍也攻了81天!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在那個年代攻城其實還是很困難的。南明的一路潰敗,主要還是地方軍隊抵抗意誌不強,而不是城池一攻就破。
但是很明顯,如今守城的是清軍,阿山肯定不會像弘光那樣不戰而逃,而南京城的城防,也不知道要比鄖陽和江陰堅固多少倍!
強攻,究竟又能有多大的勝算呢?
“邵爾岱,你說這阿山屬於哪一類人?是聰明人,還是非常聰明的人?”
“這……末將不知殿下此話指的是何意?”
“嗯……這第一類人,就好像這位劉將軍,好騙。”
劉良佐的臉瞬間臊得像猴屁股。
“第二類人麼,聰明,從事謹慎,善於思考,不好騙。”
“而第三類人麼,就像曹操,生性多疑,極難中計。”
“末將認為,阿山屬於第二類。”
妶玉深思熟慮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向眾人下達了作戰指令。
1.命令高第部進攻城北神策門,多帶旗幟,作為佯攻,吸引和分散清軍守城兵力。
2.命令李書恒、劉良佐、周天進軍城南,圍攻城南三門,是為主攻。
3.妶玉親自率領郝搖旗和邵爾岱,悄悄潛入到城東,等待合適的機會偷襲城東。
簡單來說,就是給聰明人阿山準備了一個“計中計”。
等到開戰時,城南先動手,而城北的高第部故意泄露行蹤。
此時如果是劉良佐這種第一類人,就會認為城南是佯攻,吸引守城兵力去城南後,城北才是主攻。
而對於阿山這種聰明的第二類人來說,他就不會上當,他會認為這是敵軍故意設下的圈套。
也就是說,阿山會認為城北故意露出馬腳的才是佯攻,而城南看似佯攻,其實是主攻。
但實際上,城北和城南都是佯攻。
真正的主攻方向,在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攻城的城東!
正常情況下來說,城東有玄武湖和紫金山的天險,天然是不適合部隊攻城的。
因為如果在城東攻城,進攻方無法部署優勢兵力,而在沒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攻城,幾乎是不可能勝利的。
但妶玉要的就是打破常規,就是這種不可能。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黃雀又焉知,獵人拿著獵槍在後麵等著它呢?
隨後,按照部署,眾將帶著軍隊悄悄地進入到了各自的位置。
淩晨2點,在人最疲憊的時間,隨著城南李書恒的三聲炮響,南京攻城戰正式打響。
城牆上的守軍在睡夢中驚醒,完全被這突如其來的炮火給打懵逼了。
說句實在話,誰又能想得到,明軍會進攻南京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