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皇帝“凱旋歸來”,還都南京之後,按理來說第一件要辦的大事,就是對抗清有功的諸將論功行賞。
但這件事難辦就難辦在,有功的幾乎全部是妶玉的手下,除了妶玉手下的將領以外,隻有一個黃得功勉強算是有些功勞。
其他人基本上寸功未立,甚至不少大臣和將領在南京城破之後,就投降了清軍,例如著名的東林黨大佬,禮部尚書錢謙益。
當然,降過清這件事在弘光朝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因為就說這次抗清有功的將領裡麵,除了劉肇基、何剛、周天和楊廷麟,你就是有一頭算一頭,有一個沒有背叛過朝廷的嗎?
馬進忠、盧鼎等人雖然沒有降過清,但他們曾經都隨左良玉一起起兵清君側,要不是黃得功在安慶打敗了左夢庚,不等多鐸南下,弘光就要成為左夢庚的俘虜了。
所以對於弘光朝廷來說,這些有功的將領們不能不賞,但怎麼賞卻實在是讓他們頭疼。
賞的少了,怕他們鬨,怕他們再次反叛。但賞的多了,又怕公主係的勢力太強,威脅到皇權。
此時的弘光朝廷是非常矛盾的。
一方麵,弘光雖然表麵上是皇帝,但他其實真正能夠控製的地盤,大概也隻有蘇南、皖南這兩塊地方。
湖南的何騰蛟雖然服從弘光朝廷,但實際上也是一方軍閥。後來隆武帝的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隆武帝在贛州被包圍時,何騰蛟見死不救,表麵上派郝搖旗救援隆武帝,實際上讓他慢慢走,不著急,結果坐看隆武帝被清軍殺死。
至於盤踞在鄂南的田見秀等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而長江以南其他的地方,浙江是魯王和潞王的勢力範圍,福建有鄭氏,廣東廣西有桂王,四川在大西國張獻忠手裡。
可以說,弘光雖然表麵上是南廷的皇帝,但南廷其實是四分五裂,地方各自為政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名義上是弘光皇帝女兒的妶玉公主控製下的“公主救國軍”,在收服了高傑舊部之後,以5萬精銳戰兵的軍力,成為南廷的主要軍事力量。
並且,由於在九江和南京的兩場戰役中,這支曾經麵對清軍一觸即潰的軍隊,在妶玉公主的手上枯木逢春,體現出的足以與八旗精銳匹敵的強悍戰鬥力,一躍而成為當時中國這片土地上,僅次於八旗軍隊的第二強權。
最可貴的是,這支軍隊不僅戰鬥力強悍,而且忠誠度極高,當然,他們忠於的不是弘光皇帝和大明朝廷,而是妶玉公主本人。
弘光皇帝矛盾的地方在於,一方麵妶玉作為公主,她能夠掌控這樣強大的一支軍隊,可以製衡和打壓其他藩王和軍閥,是有利於弘光的統治的。
但另一方麵,妶玉畢竟不是他親生的,作為女人,妶玉終究是要婚配的,而這支軍隊必然會落入駙馬及其家族的手裡,萬一以後駙馬謀反呢?或者改立新君呢?
此時的弘光皇帝,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初聽了金貴妃的話,封了妶玉做公主。
要不然的話,他現在隻需要把妶玉給娶了,立她做皇後就可以了,等未來有了皇子,直接立妶玉的兒子做太子,那麼妶玉的勢力也就真正成了弘光的勢力,就算皇後和太子的勢力過於強大,大不了過十幾年他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自己學唐高宗李淵,當個太上皇安心養老就是了。
而金貴妃則慶幸自己的眼光,不僅把威脅她皇後之位的最大對手給扼殺在了搖籃裡麵,而且還給自己找了一個最強的靠山。
自從還都南京以後,原本自兩個揚州妃子入宮後門庭冷落的她,突然每日拜訪的貴婦人絡繹不絕,不是來送禮巴結她的,就是來給自己兒子說媒,想要迎娶妶玉公主,當駙馬的。
朝廷對於功臣,不管怎麼說,該封賞的還是得封賞,弘光皇帝把內閣擬定的封爵名單拿給妶玉過目,妶玉看完後不禁皺起了眉頭。
這份名單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對不同出身的將領公平對待。
簡單來說,朝廷把有功勞的將領劃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明軍出身且沒有降過清的,例如劉肇基、何剛、馬進忠等人,封賞最大方,劉肇基晉為侯爵,何剛、馬進忠等人也封了伯爵,品級也有所提高。
第二類,明軍出身但是降過清的,例如劉良佐、徐勇等人,隻是提高了品級,沒有增加爵位。
第三類,順軍出身的將領,隻是賞賜了土地和金銀,連品級都沒有增加。
這份方案的主要推手,就是以黃道周為主的東林黨人。
東林黨人把持了文官係統,尤其是在崇禎皇帝繼位,徹底清算了“閹黨”之後,朝堂上失去了唯一能夠製衡東林黨文官勢力。
這些文人非常團結,而且不懼皇權,連皇帝都要讓他們三分。
當初崇禎死後,馬士英想要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做皇帝,但是東林黨放話,誰都可以當皇帝,唯獨福王不行。
為什麼東林黨不同意立福王呢?因為東林黨和老福王有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年萬曆皇帝寵愛老福王朱由崧的父親),想要立老福王為太子,被東林黨以死抗爭,最終才作罷。
有了這一層舊怨,東林黨不肯立福王為帝也就很正常了,雖然後來馬士英強行立了福王為帝,但東林黨和馬士英,以及弘光的矛盾並沒有消解。
此時東林黨之所以在封賞功臣一事上掣肘,一方麵是為了限製弘光皇帝帝黨的勢力,他們認為妶玉作為弘光的女兒,如果給妶玉手下的將領封賞太高,會讓弘光的權力更大,對東林黨的依賴降低,不利於東林黨的利益。
當然,這些話肯定是拿不上台麵的,台麵上的理由隻能是這些將領曾經降過清,最多算是將功折罪,功過相抵,因此不封爵也很合理。
對於馬士英等其他朝中勢力來說,他們也不想妶玉勢力太強,因此對於東林黨的作妖,他們也樂見其成。
搞到最後,妶玉反而成了少數派,在朝堂上孤掌難鳴,連為自己的部下爭取合理的利益都做不到。
不僅如此,他們還談論起了“後宮不得乾政”的古訓,指責妶玉以女人的身份,掌握兵權和江西的行政權,乃是顛倒乾坤,陰陽倒置的禍國殃民之舉。
可是當不知誰起的頭,談論起為妶玉公主選駙馬的事情,他們又一改之前對妶玉的敵意,紛紛提出了自己認為合適的駙馬人選。
說白了,他們都想讓自己人成為駙馬,因為現在的情況很明白,誰成為駙馬,誰就會成為未來大明朝最大的權臣。
妶玉眼看這亂成一團的朝堂,再加上這幫人竟然私自做主,要給自己找老公,一氣之下,謊稱湖北有緊急軍情,帶著自己的人跑回了南昌。
惹不起,我總躲得起吧?
喜歡大明貞德傳請大家收藏:()大明貞德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