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北伐軍休整一個月,完成土改工作後,在朝陽門外誓師。
殺羊宰豬,祭祀天帝,吹響了收複西安的號角。
這一個月除了搞土改以外,最大的收獲是繳獲了大量的戰馬。
由於豪格把漢中作為支援成都作戰的後方後勤基地,清軍在這裡聚集了大量從西北和蒙古調集過來的馬匹。
這些馬匹還沒來得及運往成都,漢中就被攻陷了,於是李定國欣然笑納了這5千匹戰馬,重新組建了兩個騎兵旅。
按照安排,劉廷舉和孫守法分彆駐防安康和漢中,其餘主力部隊,李定國、李書恒、馬如月、賀珍等人在妶玉的率領下,共計1萬4千人,兵分三路,各自向北進攻。
自古從漢中進攻關中,主要有5條路可以走,這5條路自西向東分彆為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
這裡麵最廣為人知的是三條路祁山道、陳倉道和子午道。
祁山道聞名於世,來自於諸葛亮六出祁山。
陳倉道成名於秦末楚漢爭霸時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而子午道為後人所熟知,則來自於三國時期魏國將領魏延的“奇襲子午穀”的獻策。
按照軍參謀李書恒的部署,賀珍率領所部3千人走祁山道,自定軍山向西北進攻甘肅,目標是打通河西走廊,控製西北戰馬產地。
賀珍部行至甘肅後,派出小股部隊偽裝成主力,大張旗鼓,改道陳倉道向寶雞進發,迷惑清軍的視線。
而其主力依舊西進,進攻武威、天水。
妶玉則親自率領李書恒、馬如月、李定國部吳子聖旅,先一步出發,走褒斜道,自石門北上進攻五丈原。
沿途亦大張旗鼓,打出大明“公主救國軍”的“公主”兩字中軍大旗,並且沿途故意泄露行蹤,吸引陝西清軍的兵力。
而李定國則率領剩下的兩個旅,晝伏夜出,在譚文的幫助下,自洋縣東出,再折向北,走子午道北上,直撲陝西的省府西安。
總共5條道,其中祁山道和子午道才是主攻方向。
陳倉道是虛晃一槍,褒斜道則是妶玉親自以身做餌,吸引陝西清軍主力的火力。
而唯一沒有安排部隊進攻的是儻駱道,這條道一兵不發,看似戰略上遺漏了,但實則是李書恒的故意為之。
這就叫做“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目的就是讓清軍搞不清楚明軍主力在哪個方向。
西安,何洛會在沙盤前坐立不安。
何洛會,失其氏,鑲白旗人,一等男爵,授定西將軍。
1646年,何洛會率軍在西安大敗賀珍,彼時賀珍在西安號稱有7萬大軍,但卻被何洛會的7千八旗騎兵打得大敗而逃,這才有了後麵,賀珍與孫守法這兩個難兄難弟,躲在五狼山裡啃樹皮的一幕。
何洛會這個人與一般的八旗將領不同,他的出身並不算太高貴。
即便是在用人製度遠比明廷先進的清廷,任人唯親的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出身高門的子弟,依然更加容易獲得重用,加官進爵。而出身中下層的人,想要往上走,就不得不表現得非常卓越才有可能。
何洛會能夠在清軍中獨當一麵,可以說3分靠出身,7分靠能力,這個人的能力,在清軍將領當中算是中等偏上,並不是都類這種豪門草包可以相提並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