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豆燈照夜_灶王爺的賒賬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章 豆燈照夜(1 / 1)

中秋這天,西街的月亮剛爬過老槐樹梢,就把銀輝潑了滿巷。我蹲在豆腐坊門口紮豆燈,指尖捏著根浸過豆油的棉線,穿過掏空的豆莢——這是奶奶傳下的規矩,中秋要紮百盞豆燈,說是豆燈照夜,歲歲團圓。

三妮,你看這燈座!趙鐵柱舉著個竹篾紮的架子從裡屋出來,架子上纏著圈紅繩,繩頭係著顆紅豆,是去年豆田裡撿的,張少爺家的篾匠編的,說這形狀像咱的豆倉,照得亮堂。

我剛把豆莢燈往架子上掛,豆寶就捧著個陶碗跑過來,碗裡盛著些碾碎的豆粉,混著桂花糖。嬸娘,調...調燈油!他踮腳往豆莢裡倒粉,粉沫子撒了滿身,倒像落了層白霜,小臉蛋在月光下透著紅,像顆熟透的山楂。

這孩子今年六歲,已經能幫著做不少事了。白天跟著趙嬸學搓棉線,晚上就蹲在灶台前看我紮燈,說是要給灶王爺也紮盞最大的。他紮的豆燈歪歪扭扭,豆莢總裂開口子,卻非要掛在最顯眼的地方,說這是豆寶的心意。

慢著倒,我幫他擦掉鼻尖的豆粉,這油得調得稠些,燒起來才穩當。

爹從倉房抱來捆乾豆杆,杆上還留著未剝的豆莢,在月光下泛著淺黃。按老規矩,豆燈得用新收的豆杆引火,他往灶膛裡塞了幾根,你奶奶說,豆杆燒得旺,來年的豆子就結得稠。

正說著,巷口傳來的車輪聲。張少爺趕著輛小推車過來,車上擺著個新做的木架,架上刻著百燈團圓四個字。楊姑娘,我娘說這架子能掛五十盞燈,他跳下車時差點被車轍絆倒,不算賒賬,算咱西街人共有的,等會兒就立在老井邊。

劉半仙不知何時站在槐樹下,背著個布幡,幡上的中秋納福四個字被月光照得發亮。老朽算到今夜月最圓,特來添盞燈,他從幡子裡掏出個特彆大的豆莢,這是從豆田最中間摘的,能照見三百年前的團圓影。

月上中天時,西街的人都聚到了老井邊。趙嬸帶著婆姨們往豆燈裡添油,嘴裡念叨著誰家的娃長高了,誰家的豆子收得多;老陳頭扛著梯子,往井邊的槐樹上掛燈,說樹高燈亮,能照到天邊;連城隍廟的老道都來了,捧著個瓦罐,裡麵裝著些桂花,說是撒在燈上,香得能引來月神。

趙鐵柱和張少爺比賽點豆燈,火折子地亮起,映得兩人臉上發燙。豆寶舉著自己紮的歪扭燈,在人群裡跑來跑去,燈影在地上晃出個小小的圓,像在跳著轉圈舞。

我往賒賬簿上添新賬,筆尖劃過紙頁沙沙響,月光落在字上,洇出淡淡的銀輝:西街百家,賒月光三升,以歲歲團圓償還。剛寫完,豆寶就舉著他的豆燈湊過來,燈芯的火苗在賬頁上投下跳動的光斑,像顆會跑的豆子。

三妮你看這燈!趙鐵柱突然舉著盞燈跑過來,豆莢裡的火苗竟結成朵蓮花狀,和青銅豆腐模子的花紋一模一樣,老篾匠說這叫蓮燈照福,三百年才得見一回,能保西街平安。

他話音剛落,老井裡突然泛起漣漪。水麵映出的豆燈影子裡,慢慢浮出人影——有奶奶紮燈的模樣,有老栓頭往燈裡添油的背影,還有三百年前王家祖輩圍坐賞月的畫麵。張少爺看著影子,突然紅了眼眶:原來...團圓的影子,能存這麼久。

豆燈燒得越來越旺,百盞燈火把老井照得像團暖爐。爹用新收的豆子煮了鍋甜豆粥,盛在粗瓷碗裡,每個人手裡都捧著一碗,豆香混著桂花的甜,在晚風裡漫開,連月亮都像被熏軟了,躲在雲裡偷瞄。

趙嬸喝著粥,突然指著槐樹上最高的那盞燈:你們看!那燈影多像咱西街的地圖,家家戶戶都連在一塊兒!

眾人抬頭望去,果然見燈影在地上拚出片模糊的輪廓,青石板路、老槐樹、豆腐坊的煙囪,竟都能辨出形狀。豆寶突然拍手:像...像豆倉!

劉半仙摸著胡子點頭,黃符被風吹得飄起來:可不是嘛!咱西街人就像這豆燈,一盞盞聚在一塊兒,才亮得暖,照得遠。

夜深時,豆燈漸漸暗了,隻剩最亮的那盞還在老井邊燃著,是豆寶紮的那盞歪扭燈。趙鐵柱背著睡著的豆寶往回走,孩子懷裡還攥著盞沒燒完的豆燈,嘴角沾著豆粥的渣,在夢裡咂著嘴。

我摸著賬頁上被燈影燙出的淺痕,突然覺得這百盞豆燈哪是照夜的,分明是西街人的心火,一盞盞亮著,把日子照得暖融融的,把牽掛牽得長悠悠的。

趙鐵柱突然從懷裡掏出個布包,裡麵是對銀豆釵,釵頭嵌著顆紅豆,在月光下閃著光。我娘打的,他把釵子插在我發間,說這叫豆緣釵,戴著它,往後的中秋,咱都能一塊兒紮燈。

我摸著發間的釵子,冰涼的銀器沾著他的體溫,竟慢慢暖了。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混著殘燈燃燒的聲,還有老井裡隱約的倒影。灶王爺畫像旁的銅鈴鐺輕輕晃,月光透過窗紙照進來,在賬頁上投下片晃動的光斑,像極了豆燈跳動的火苗,在歲月裡靜靜燃燒。

誰也沒注意到,那盞豆寶紮的歪扭燈,豆莢裂開的口子裡,悄悄滾出顆圓豆子,落在賒賬簿上,印出個小小的圓——像極了無數個中秋夜,西街人圍坐燈下的影子,被月光拓成了永恒的團圓。

第十八章完)

喜歡灶王爺的賒賬簿請大家收藏:()灶王爺的賒賬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星辰在手 愛你就在今生 領主:紅警爆兵,鋼鐵洪流平萬族 港島有雨 齊州四大屍祖 大明洗冤錄之十二奇案 痞子1 無極仙帝! 抗戰,還是自己單乾吧 亮劍之團長到兵團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