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雪後初霽,淡金色的陽光透過高窗上的琉璃,灑入皇宮內一處更為私密的暖閣。此地不似兩儀殿那般莊嚴肅穆,陳設更為雅致,暖炕上鋪設著厚厚的西域絨毯,角落的紫銅熏籠裡,上好的銀霜炭無聲地燃燒,散發出鬆木特有的暖香,驅散了冬日最後的寒意。李世民並未身著朝服,僅是一襲玄色常服,外罩一件暗紫緙絲龍紋披風,神色間雖仍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倦意,但目光已恢複了慣有的沉靜與銳利。
早已奉密詔在此等候的長孫無忌與房玄齡,見皇帝駕臨,立刻起身行禮。二人皆是便服,長孫無忌麵容敦厚,眼神內斂;房玄齡則清臒儒雅,眉宇間蘊藏著經緯之才。他們是最早追隨李世民的元從,是玄武門之變的核心策劃者,更是貞觀朝堂不可或缺的柱石。皇帝此刻密召,必有極其重要之事相商。
“坐。”李世民隨意地揮了揮手,自己在暖炕主位坐下,內侍悄無聲息地奉上熱茶後,便躬身退下,暖閣內隻剩下君臣三人。
李世民沒有立刻進入正題,而是端起茶盞,輕輕撥弄著浮沫,目光掃過兩位心腹重臣,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昨日雪大,二位愛卿府上可好?”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對視一眼,皆知此乃陛下慣常的引子,心中越發凝重。長孫無忌躬身答道:“勞陛下掛心,一切安好。”房玄齡亦道:“瑞雪兆豐年,是吉兆。”
李世民點了點頭,放下茶盞,目光投向窗外被積雪覆蓋的庭院,沉默了片刻。暖閣內隻剩下茶水微沸的輕響和炭火燃燒的細微劈啪聲。
“朕昨夜,獨坐兩儀殿,觀雪思人,亦思……這貞觀天下。”他終於轉回目光,眼神深邃,落在長孫無忌與房玄齡身上,“承乾、青雀之事,雖已塵埃落定,然骨肉相爭之痛,猶在眼前。兕子她……”他頓了頓,那個名字幾乎要脫口而出,又被他強行壓下,隻是喉結滾動了一下,才繼續道,“……接連變故,朕心甚痛,亦知朝野上下,難免人心浮動,各有思量。”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皆神色肅然,垂首恭聽。他們能感受到皇帝話語中那沉甸甸的分量。
“治國如同烹小鮮,火候、佐料,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李世民的聲音逐漸變得堅定,“這大唐的江山,非朕一人之功,乃是無數將士浴血,無數臣工殫精竭慮,方有今日氣象。朕常思,該如何使後世子孫,不忘創業之艱,守成之難?該如何使天下臣民,永記諸公之勳勞,同心同德,共保社稷?”
他微微前傾身體,目光灼灼:“朕有意,於淩煙閣,圖畫功臣影像,銘刻其功績,使其英姿與事跡,與閣同存,垂範後世!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暖閣內有一瞬間的寂靜。長孫無忌與房玄齡俱是身軀微震,眼中同時爆發出驚人的光彩!他們都是絕頂聰明之人,立刻便領會了此舉背後深遠的意義。這絕非簡單的表彰,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宣言,是對貞觀朝核心權力與價值觀的確認與固化!
房玄齡率先開口,聲音因激動而略顯急促:“陛下聖明!此議高瞻遠矚,前所未有!圖畫功臣,非獨顯陛下念舊酬功之仁德,更是昭示天下,大唐之興,在於君臣一心,在於勠力同行!此舉必能激勵當世臣工,更可垂訓後世子孫,使知肱股之臣於社稷之重!臣,萬分讚同!”
長孫無忌緊接著深深一揖,語氣沉凝而有力:“玄齡公所言極是!陛下,如今太子新立,正是樹立典範、明確倚重之時。淩煙閣功臣像成,無異於為太子,亦為天下臣民,立下一麵明鏡!使後人知陛下所重者為何,使太子知將來可依仗者為何。此乃穩固國本、凝聚人心之良策!臣,附議!”
見兩位最核心的臣子如此迅速地理解並支持自己的構想,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點了點頭,道:“既如此,具體事宜,還需二位愛卿多多費心。首要之事,便是這入選之人。閣中位置有限,朕意,首批定為二十四人。”
他拿起炕幾上早已備好的一份空白名冊和朱筆。“入選者,當以何為準?無忌,玄齡,你們且說說。”
房玄齡略一沉吟,道:“陛下,臣以為,首重‘論功’。隨陛下晉陽起兵、平定四方、參與玄武門定策、輔佐陛下開創貞觀之治者,其功勳當為首要考慮。功勳卓著者,不可或缺。”
長孫無忌補充道:“房公所言甚是。然,臣以為,亦需‘評德’。有功無德,或德行有虧,雖功高,亦恐難以服眾,更恐後世非議。當選德才兼備,堪為天下表率者。”
李世民微微頷首,提筆在名冊上虛點:“功、德,二者需得兼顧。此外,還需‘衡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各類英才,需有所體現,方顯我大唐氣象萬千,用人唯才。再者,各方勢力,亦需稍作平衡,以示朝廷公允。”
他一邊說,一邊腦海中已飛速閃過一個個熟悉的麵孔、一樁樁驚心動魄的往事。長孫無忌的籌謀,房玄齡的輔弼,杜如晦的決斷,魏徵的諍諫,李靖的橫掃千軍,尉遲敬德的驍勇……那些鮮活的麵容,那些共同締造了這個時代的名字,如同星辰般在他心中閃爍。
“名單之事,朕會親自斟酌。”李世民放下筆,目光掃過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繪製之事,朕屬意閻立本,其畫技精湛,當能傳神。至於功臣功績之撰文,玄齡,你需親自把關,務求公允翔實。”
“臣遵旨。”房玄齡躬身領命。
“無忌,此事關乎重大,輿論引導,各方協調,由你總攬。務必使此事順暢進行,勿生枝節。”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
“臣必竭儘全力,不負陛下重托!”長孫無忌肅然應道。
暖閣之內,茶香嫋嫋,炭火溫暖。一場影響深遠的政治與文化盛舉,就在這君臣三人的密談中,初步定下了基調。陽光透過窗欞,恰好落在李世民剛毅而沉靜的側臉上,也照亮了那份空白的名冊。那上麵,即將書寫下一個時代最輝煌的集體記憶。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