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亨四年的春風,似乎比往年更暖些,悄然拂過長安城百年的磚石城牆。郭震勒馬立於春明門外,抬頭望向那巍峨的城樓與綿延的雉堞,目光沉靜,不見波瀾。
他風塵仆仆,卻無多少倦色。經年在西域的風沙與戰火中淬煉,又在墨羽安排的隱秘處將養了數月,此刻的他,身形比昔日更為精悍,膚色是久經日曬的深麥色,眉宇間褪去了幾分年少時的銳氣,沉澱下更多的堅毅與內斂。那場導致安西陷落的血戰,在他左頰留下了一道淺疤,卻並未折損他的英氣,反添了幾分曆經生死後的滄桑。
城門守卒驗看過他的通關文書,目光在那“原右驍衛中郎將”的職銜上停留一瞬,又略帶探究地掃過他平靜無波的臉。郭震隻是微微頷首,並未多言,牽馬入城。
長安街市依舊喧囂,人流如織,叫賣聲不絕於耳。熟悉的坊牆,熟悉的酒旗,甚至空氣中彌漫的、混合著香料、食物與牲畜的氣味,都未曾改變。然而,穿行其間,郭震的心境卻已截然不同。
他不再是那個僅憑一腔熱血、隻為博取軍功而投身邊疆的單純將領。他是墨羽之人,是西域墨羽曾經的副帥,是那場敗仗中幸存下來、肩負著更深遠使命的暗影。他的歸來,並非為了重拾舊職榮光,而是遵循墨羽的指引,履行“察補天道”職責下的新一步棋。
他沒有急於前往兵部衙門,而是先尋了一處不起眼的客棧住下,仔細清理了風塵,換上一身半舊的軍中常服。一切準備停當,他才不疾不徐地走向皇城方向。
兵部衙署內,依舊是一派繁忙景象。書吏們埋頭於案牘之間,空氣中彌漫著墨香與紙張特有的味道。郭震遞上身份文書與傷愈歸隊的呈報,接待他的主事官員翻閱著卷宗,看到“郭震”之名及西域的經曆,眼神微動,卻並未多問,隻是公事公辦地記錄了信息。
“郭將軍且回驛館安心等候,上官自有安排。”主事的聲音平淡無波。
郭震拱手稱是,神色如常地退出了衙署。站在皇城根下,他抬頭望了望洛陽方向的天際,嘴角幾不可察地微微一動。他知道,真正的考驗與新的棋局,才剛剛開始。而他的每一步,都將與那座海外墨城,與那位賦予他新生的元首,息息相關。這長安的春光,於他而言,不過是北上漠北、繼續踐行墨羽使命前,一段短暫而必要的序曲。
洛陽宮,宣政殿偏閣。
此處不似正殿那般開闊肅穆,卻更顯幽深。紫檀木嵌螺鈿的落地屏風隔斷了外間的視線,博山爐中吐出縷縷青煙,是名貴的瑞龍腦香,氣味清冽,卻壓不住那份無處不在的、屬於權力核心的沉凝。陽光透過高窗的蟬翼紗,變得柔和而缺乏溫度,靜靜地灑在光滑如鏡的金磚地麵上,映出皇後武媚端坐於鳳座之上的倒影。
郭震在內侍的引導下,垂首步入殿內。他依禮參拜,動作規範,姿態恭敬,卻無絲毫諂媚或惶恐。起身後,目光低垂,落在身前數步遠的地麵,靜候問詢。
武媚並未立刻開口。她審視著階下這名曆經西域敗績、傷愈歸來的將領。他身形挺拔,站姿穩如山嶽,臉上那道淺疤非但無損其容,反添幾分硬朗。更難得的是那份沉靜,並非木訥,而是一種經曆過巨大挫折、看透生死後的內斂,仿佛激流深處的暗湧,表麵平靜,內裡卻蘊藏著力量。
“郭卿,”武媚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慣有的、不容置疑的威儀,“西域一役,艱苦卓絕。爾於金山、乃至後續血戰,皆力戰不退,其勇可嘉。然安西終陷,四鎮儘失,朝野震動。今日召你前來,朕想聽聽,在你看來,吐蕃何以能勢如破竹?我大唐雄師,又敗在何處?”
她的問題直接而尖銳,鳳眸如電,緊盯著郭震,不放過他臉上任何一絲細微的變化。
郭震心中早有準備。他微微吸了一口氣,依舊垂著眼,聲音平穩,語速不快,卻字字清晰:
“回稟皇後娘娘。吐蕃此番東進,其勢之猛,遠超以往。其兵卒悍勇,耐苦戰,更兼高原之利,適應酷寒地勢。其統帥論欽陵,用兵狡詐,善擇時機,趁我安西都護府兵力分散、內部協調不及之際,以雷霆之勢合圍,使我軍首尾難顧。”
他略一停頓,繼續道:“至於我軍之失……臣以為,其一在於輕敵,對吐蕃戰力與決心預估不足;其二,各部協同不力,訊息傳遞遲滯,貽誤戰機;其三,天時地利皆不在我,倉促應戰,準備未周。此皆臣等為將者之責,未能洞察先機,有效禦敵於外,致使疆土淪喪,將士血染黃沙,臣……萬死難辭其咎。”
他坦言己方之失,將責任攬於自身,言辭懇切,並無推諉,但也客觀指出了敵我優劣與戰術層麵的問題。對於墨羽在其中試圖力挽狂瀾、以及最後秘密轉移他與部分技術人才的行動,則隻字未提。
武媚靜靜聽著,指尖無意識地撫過鳳座扶手上冰涼的玉飾。郭震的回答,與她掌握的情報大致吻合,且其態度不卑不亢,反思深刻,並未因敗績而氣餒頹喪,亦無急於脫罪的浮躁。這份沉穩,讓她心中對其評價又高了幾分。
“敗而不餒,知恥後勇,方為將者本色。”武媚語氣稍緩,“郭卿於西域多年,熟悉邊情,更兼此番曆練,見識當更為深刻。如今傷愈歸來,正值朝廷用人之際,北疆漠北,局勢亦不平靜……”
她的話音在此處微微拖長,鳳眸中光芒流轉,似乎在觀察郭震的反應。
郭震心中了然,知道正題即將到來。他依舊保持著恭敬的姿態,內心卻如古井無波。漠北?那裡固然有新的挑戰,但同樣,也是墨羽“察補天道”使命延伸之地,是“破曉計劃”探尋更古老文明蹤跡可能涉及的方向。他此行,絕非僅僅為了大唐的邊功。
喜歡千年一吻請大家收藏:()千年一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