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芳驛聚智,脈語鑄典_骨戒:剩餘壽命730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骨戒:剩餘壽命730天 > 第179章 芳驛聚智,脈語鑄典

第179章 芳驛聚智,脈語鑄典(1 / 1)

尋芳驛的客人越來越多,守脈亭周圍漸漸熱鬨得像個小集市。江南書生的書案旁總圍著學童,聽他講脈語詩裡的草木故事;西域樂師的胡琴前常坐著老人,跟著調子哼起年輕時的歌謠;南洋漁人則在通脈藤下教孩子們辨認潮聲脈語,說哪聲“嘩啦啦”是漲潮,哪聲“沙沙沙”是魚群來了。

石敢當扛著新做的木牌往驛館門口豎,牌上用九州通用的文字寫著“聚智堂”,旁邊還刻著藤網的脈語符號——意思是“你說我聽,共解難題”。“昨天李大叔家的麥種出了點小毛病,”少年擦了擦木牌上的灰,“南洋漁人說他們海島有種海泥能治,西域樂師用胡琴拉了段‘催長調’,今天去看,麥子都直起腰了!”

水靈兒端著剛沏好的脈語茶,給聚智堂裡的客人續水。茶盞旁擺著本厚厚的《脈語雜記》,是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記下的見聞:江南書生寫了“桑葉脈語變急促時,需防蠶病”;北境牧民添了“牧草結籽前,脈語會變沉,此時收割最養牛羊”;甚至連灰棱都“貢獻”了一條——它用爪子在泥地上劃了道星紋,被阿木解讀為“犬吠與藤語相合時,必有遠客至”。

陳默站在聚智堂的窗邊,看著眾人圍坐討論的景象。隕骨在掌心泛著溫潤的光,他能感覺到,不同地域的智慧正順著脈語交融:中原的農耕技巧結合西域的耐旱經驗,改良出能在戈壁生長的麥種;南洋的潮汛知識融入觀潮台的捕魚術,讓漁民避開了三次危險的風暴。

“這是‘芳驛聚智’。”白長老的聲音帶著笑意,老人正將《脈語雜記》裡的內容謄抄到帛書上,準備編集成典,“以前守脈人總覺得自己掌握著天地的秘密,現在才明白,真正的智慧藏在四海之內,藏在每個與土地打交道的人心裡。”

蘇清月帶著繡娘們,把聚智堂裡討論出的“脈語規律”繡在錦緞上:“你看這匹‘風雨預警錦’,”她展開錦緞,上麵用金線繡著藤語符號,“哪處發亮,就預示哪方有雨,比觀星台的預測還準。剛才給北境的牧民送去半匹,他們說能提前把羊群趕進棚裡,再也不用怕突如其來的風雪。”

瘋和尚則在聚智堂旁支起“脈語擂台”,誰能說出最獨特的脈語見聞,就能贏一罐“智慧酒”。此刻正輪到江南書生上台,他指著窗外的共生藤道:“我發現藤條的脈語會隨詩句變色——念‘春風又綠江南岸’,它泛青;吟‘大漠孤煙直’,它轉赭紅,簡直是活的詩卷!”藤條像是在應和,果然泛起層淡淡的青紅交織的光暈,引得眾人喝彩。

阿木則在整理“脈語大典”的綱目,分“農耕”“畜牧”“漁獵”“藥草”“氣象”五大類,每類下麵都密密麻麻記著客人們的經驗,還標注著“某某親測有效”“某地驗證可行”。“這大典編完,比九閣所有的守脈手劄都全,”他摸著厚厚的書稿,“以後不管是中原的農夫還是西域的牧人,照著大典做,都能跟地脈處好關係。”

立夏那天,聚智堂的脈語突然變得凝重。南洋漁人捧著海貝,神色焦急地比劃著,水靈兒翻譯道:“他說海島的珊瑚脈語變弱了,像是在‘哭’,海水也比往年暖,怕是要出大事!”

江南書生立刻翻出《脈語雜記》,指著其中一頁:“去年南嶺的古樹脈語變弱時,是用共生藤的根須接上才救活的!珊瑚也是活物,或許能用同樣的法子!”西域樂師接話:“我可以譜段‘安神調’,讓珊瑚平靜下來,減少消耗!”北境牧民則道: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創世熔爐 九霄冰凰錄輪回劍燼 她離開後,傅總瘋狂追妻 穿越紅樓,我是天可汗 綜影視:多學學總有好處!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 雲小仙兒修仙記 活在崩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