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則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裡,反複比對現有的所有物證,
試圖找到更多支撐或否定自己推測的細節。
終於,在第二天的深夜,巡捕房通訊室收到了來自倫敦的、同樣加密等級的回電!
報務員幾乎是衝進了韓笑的辦公室,韓笑和林一立刻撲到電文前。
電文很長,使用大量專業術語和案件編號。
發報人落款是蘇格蘭場檔案管理處主任,助理警察總監dac)阿利斯泰爾·麥格雷戈爵士siraistaircgregor)。
電文開頭是一連串的官方致意和流程確認,但核心內容,讓韓笑和林一的心跳幾乎停止:
“…經我方資深法醫專家、痕跡比對專家及當年卷宗保管員共同組成的複核小組,
對貴方所提供的全部影像資料及文字描述進行最詳儘的技術比對與評估…”
“…結論如下:”
“1.傷口形態:貴方提供的胸部創口照片,
其切割角度、深度、平滑度、以及胸骨與肋骨的特定處理方式,
與我方檔案中保存的1924年‘白教堂案’三名受害者屍檢照片,呈現高度一致性與不可重複的獨特性。
尤其是第四肋骨與胸骨連接處的特定切割手法,經顯微照片比對,相似度超過99。
基本可判定為同一把特製刀具、或同一係列、同一模具生產的極其相似的刀具所為。”
“2.捆綁繩結:貴方提供的繩結照片及繪圖,其編織順序、收緊方式、最終形態,
與我方檔案中記錄的‘凱爾特三重束縛結’我方內部代號:‘格拉斯哥絞索’gasgonoose)完全一致。
此繩結打法極其古老複雜,非專業人士絕難掌握。視為凶手標誌性手法之一。”
“3.符號標記:貴方提供的血跡符號,其基本構圖、線條走向、比例關係,
尤其是倒十字與中心火焰紋的特定結合方式,
bo77)幾乎一模一樣。
此符號經大英博物館神秘學部鑒定,具有特定含義,極為罕見。”
“4.氣味特征:貴方提及的嫌疑人可能攜帶‘混合沒藥、安息香及合成麝香’的氣味特征,
與我方檔案中未公開的保密卷宗密封袋:scentevidence1924)中所記錄的、
從第三名受害者艾琳修女遺體上提取的微量香料殘留物之氣味描述
由當時首席法醫官柯林斯爵士親自記錄)高度吻合。
此細節從未對外公布,視為案件最核心機密之一。”
“…綜上,基於所有可用證據的交叉比對,我方以最高置信度確認:
貴方目前在上海調查的案件,其作案手法、儀式特征、乃至凶手可能具備的某些獨特個人標識,
與1924年發生於倫敦白教堂區的‘聖職者撕裂案’係列案件,存在壓倒性的、近乎完美的同一性。”
“…這意味著,極大概率,貴方所麵對的凶手,
正是十年前在倫敦犯下三起駭人命案後便神秘消失、
)。”
“…此人極度危險,智商極高,具有強烈的儀式性作案動機和反社會人格,
對警方調查手段有相當了解,建議貴方采取最高級彆戒備…”
“…我方將立即啟動相關國際協查程序,並準備派遣資深顧問協助…
但鑒於地理距離與行政程序,恐需時日…望貴方萬事謹慎…”
電文很長,後麵還有關於當年調查中遇到的一些技術瓶頸和未解疑點的補充信息,但韓笑和林一已經不需要再看了。
辦公室裡死一般寂靜。隻有電報紙帶在手中微微顫抖的窸窣聲。
跨越十年!橫渡重洋!從倫敦的濃霧到上海的煙雲!
那個雙手沾滿鮮血、如同人間蒸發般的幽靈…真的回來了!
或者說,他從未離開過黑暗,隻是換了一個狩獵場!
“同一個雜種…”韓笑的聲音沙啞,仿佛從喉嚨深處擠出來,
帶著刻骨的寒意和一種被點燃的、近乎暴烈的戰意。
他猛地抬起頭,淺褐色的眼眸中燃燒著冰冷的光芒:
“…好…很好…這次…老子看你在哪兒跑!”
林一沉默地站著,金絲眼鏡後的目光複雜無比。
十年前倫敦停屍房裡的冰冷與無力感再次襲來,
但這一次,混合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逼近真相的緊迫感和…恐懼。
凶手在上海重現,絕非偶然。這座城市,有什麼在吸引著他?
保羅神父的調查?那個地下走私網絡?還是…其他更深層、更黑暗的東西?
“雙城記”的篇章,以最血腥的方式,完成了它的重合。
而獵殺幽靈的最終幕,已然在上海灘的迷霧中,拉開了血腥的序幕。
未完待續!
喜歡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請大家收藏:()林一探案集:第一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